《千年一嘆》|千禧之旅探尋文明榮枯的玄機

《千年一嘆》是2002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是餘秋雨先生的力作,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是一本日記。在千年之交2000的時候,餘秋雨先生隨香港鳳凰衛視"千禧之旅"越野車隊跋涉四萬公里,這本書完全記錄了四萬公里行程中的經歷。在書中作者以感傷、厚重而平實,卻不失優美的語言,記錄了伊斯蘭文明、兩河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希伯來文明等文明的衰落,並探討了衰落的根本原因,在對比中又逐漸找到了華夏文明之所以延續的原因。


《千年一嘆》|千禧之旅探尋文明榮枯的玄機


這是2019年的第一本書,從一月一日開始讀,到六日看著一路的闌珊燈火讀完,陪著作者好生跌宕起伏一番。

讀希臘時,已然知道曾經的霸權國如今在享有高福利的同時也陷入閒散懶漫的危機,作者在20世紀末就總結說“很大一部分閒散走向了疲憊、慵懶和木然,很容易造成精神上的貧血和失重,結果被現在文明所遺落”,可見,這也是由來已久的問題。而那片土地所孕育過的古希臘哲學,荷馬的史詩,傳承至今的奧林匹克精神,美麗的神話與愛琴故事,現在依然引人追索,卻對很多“當地人”來說,失去了興致。

讀埃及時,還只是讚歎,古老文明的智慧如何造就了今人仍覺望塵不及的世界奇蹟?作者評說“一個人的過度勞累會損耗元氣,一種文明也是。”出埃及前後繁重的勞逸,以色列部族分化後不斷征服與被征服的戰亂,碧血黃沙的殘酷掩埋與摧殘……

看著如今埃及現代化發展的,不僅這代人,還有海已枯石未爛的西奈山和看過太多而老淚縱橫的帝王谷塑像。


《千年一嘆》|千禧之旅探尋文明榮枯的玄機



到以色列、巴勒斯坦,千百年暗黑的宗教之戰圍繞耶路撒冷展開,喋喋不休的相互報復,將謀術演練到爐火純青。以前看三國就曾想,諸葛孔明即便如此聰明,發明連弩,又七擒孟獲,又在山谷燒光蠻族,一次次的勝利讓人讚歎神機妙算,但千萬亡魂又跟勝利何干,用染紅江河大地的鮮血書就的兵書在戰爭依然頻繁的現代我們該何以看待?‘如果不劃入,許多智慧故事、歷史事件便無處落腳;如果劃入,文明和野蠻就會分不清界限。’這是個太大的話題吧。此地也與一個神奇部族有關——“猶太族”, 他們為了民族解放不惜一次次大遷移。不管走再遠的路,只要落腳,就能快速創造出一個優於別人的生態,今天,各種文化裡或許都能有猶太族的痕跡,即便以色列重建,他們也是“流浪的民族”吧。

而後到了約旦,這裡除了邂逅杜月笙之女談一談中國的那段傳奇過往,最讓人讚歎的莫過於約旦國王侯賽因了,“

多年來運用柔性的政治手腕,不固執、不偏窄、不極端、不抱團、不膠粘,反應靈敏,處世圓熟,把四周的關係調理得十分勻當。可以說他“長袖善舞”,但人們漸漸看清,他的一切動作真誠地指向和平的進程和人民的安康,因此已成為這個地區的理性平衡器。”並未瞭解過這位國王,但是想想約旦作為在那個戰火包圍之地的小國,該付出怎樣的努力才能換來點滴的安寧呀,一位政治家從活著到死後如此受本國人民的敬仰崇拜,死後僅用一塊土堆埋藏屍骨,不著一字一色,他該是位怎樣的人呢?


《千年一嘆》|千禧之旅探尋文明榮枯的玄機


再來是最為悲愴的伊拉克了。這個富到流油窮到吃人的地方,這個底格里斯河澆灌漢謨拉比法典管束的地方,這個擁有空中花園、一千零一夜和高牆大城的地方,這個兩千多年來被波斯、馬其頓、阿拉伯、蒙古、土耳其鐵騎接連踐踏的地方,這裡失落的尊嚴,原野般單調的衣食,殘酷腐敗的政權,讓人感嘆那麼多文明的遺蹟帶給他們先人只是汲汲自危,而留給後人的是封閉麻木只求存活的不潔肉身……外人一路嗟嘆惋惜扼腕,卻都是徒勞的。字裡行間感受到一行文人旅人一路走過的悲嘆悲愴與沮喪。

到了黑袍飄飄的伊朗。關於伊朗我能想到的是大而明亮的瘦小孩童的眼睛,《天堂的孩子》是一部令人潸然淚下的伊朗電影。作者一行到了伊朗,這裡也經歷過數次的改朝換代,波斯帝國時代,亞歷山大時代,安息王朝和薩珊王朝時代,伊斯蘭時代……而中國自古與安息往來,交涉較深的一次大概是唐朝薩珊王朝與阿拉伯人打仗時向中國借兵,中國自然沒有捲入當時的戰爭,還收留了薩珊王朝的王子封官進爵延及子孫,那時,世界就有深深淺淺的連結了。作者言

“伊朗土地的主調,不是虛張聲勢的蒼涼,不是故弄玄虛的神秘,也不是炊煙繚繞的世俗。有點蒼涼,有點神秘,也有點世俗,一切都被綜合成一種有待擺佈的詩意。”

離開糾纏不清的伊斯蘭與基督世界,到了佛教印度教色彩濃烈的巴基斯坦與印度,黑影幢幢赤腳林林貧富兩端……兩國長久的邊境之爭也形成了獨特的邊境站崗風景,越是對抗越是趨同。人們互相使壞,不在乎眼前或更長遠的災難。泰姬陵過去很美,恆河是古印度文明的母親河,菩提迦耶是佛陀的參悟地,而在佛祖的逼視下,貧瘠的生命在伸手中死去,劫匪的槍聲在林中響起……對於佛教歷史研究,卻真的仰賴了玄奘、法顯這萬里取經的中原人們。20年後,現在的印度如何?

最後一站是跟中國以喜馬拉雅相接的尼泊爾,比起前面承載著無數輝煌跌宕歷史的厚重之國,這個小小國卻有著自然的舒心與典雅,雖然篇幅很短,還是可以感受一行人在此地的輕快歡欣,而在20世紀的最後一天,他們也從喜馬拉雅山麓行進入中國。此後是作者對整個旅程的思考總結。

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中國。看完這本書我從文字和戰爭的角度理解了為何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是延續至今的,埃及印度縱然仍在,他們卻追溯不回三千年前了。中學歷史背秦始皇的功績,統一文字、度量衡、車道,讓中國幅員遼闊的大國可以在文化和地理上四通八達;此後儘管王朝更迭不斷,也有邊緣少數民族成為統治者,然而始終是以華夏文明子民的身份實行個人抱負,而使得文化、思想不間斷的延續至今,隨著時代發展而發展;更有每朝每代的舉賢良直至唐朝科舉制施行,文明薪火息息相傳人才汩汩而出,是幸運,更是智慧。


《千年一嘆》|千禧之旅探尋文明榮枯的玄機


作者一行所行之路,是宗教歷史錯綜複雜的一路。聖經舊約作為以色列國族生存發展史,從出埃及記到尼布甲尼撒俘虜以色列人到居魯士攻佔巴比倫遣返他們回到耶路撒冷,所羅門的智慧亞歷山大的侵略都有提及;而這又是伊斯蘭宗教發源地、佛教發源地、古希臘哲學起源地……多少強盛極權搶奪殺戮,密密層層的鐵蹄敲擊著古老的地球……轄制、服從、反抗、征戰、轄制以至麻木,他殺與自殺,沒有反思,無從反思。噫籲嚱,皆按下不表……

抬頭看,夜晚的霓虹燈亮閃閃,想到很多……關於人,關於地方,關於事。

自小喜歡跟老人家們聊天,更多的是靜靜聽他們講,將那些深深淺淺的事情娓娓道出。看這本書,也有聽老人家聊天的感覺,我想,餘秋雨該是位仁慈明理,古樸通達的老人家。

沿著老人家的話看看周邊,而今的青島,向人呈現的大部分地區美麗整潔而便利,顯現著蒸蒸日上的景象。同緯度的首爾,作為一個發達國家的國都,比青島的現代化早了許多,整齊,乾淨,比青島空氣好,但是,不如青島新。曾多日的晃盪,江南繁華高傲也透著井然森嚴,江北走向夕陽與沒落,明洞東西大門主要靠著大陸游客消費熱鬧紛繁,韓屋村仁寺洞景德宮一帶也大多為遊客,成群結隊,首爾塔泰迪博物館美則美矣,這座1988年就承辦過奧運會亞洲重要的金融城市卻沒有給我“大”的感覺。想來,原因大概是它承載了足夠多而國家本身的疆域和歷史厚度也不會再比這多多少了……而後,也理解了曾看到一位韓國姑娘冬天乘坐大巴穿越中國北方的幾座城市時,看著高速路兩邊稀稀落落的房屋,連連綿綿的山丘,半荒半耕的土地而感到好生荒涼困頓的原因。其實,

這也是國之大,承載之物的密度不同吧。

而另一對讓我有所感觸的對比是上海和香港。機緣時代相近,不過香港崛起的鼎盛時代更早些。上海,從清末的英法美租界到杜月笙時代的上海灘,到解放後的重新發展,而今,陸家嘴的金融數字讓人望橋生畏,新天地的典雅狂歡讓人可歌可賞,外灘燈火、石庫門建築、南京步行街的繁華景象與城隍廟豫園田子坊帶著傳統觀園氣息的景象交相輝映,一處處帶著故事的景點和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大廈以及貫穿整座城市的繁忙地鐵線,讓人感受到這座城市迸發的巨大活力。文化是它的心臟,人力物力環境資源是它的血脈,更有960萬疆土做它堅實的後盾。香港,給我一種靈魂漸歇的感覺,奔忙著,失落著,驕傲著,膽怯著,如果說上海徐家彙地鐵站因年輕而顯得熱鬧美麗,香港旺角站則似乎因年邁而顯得滄桑與亂。在擁擠的市區儘管樓高不見日月,卻不是繁榮的感覺,而空調沙啞的工作聲更加重這座城市的疲憊感,反而看著維多利亞港碼頭那秩序井然的裝卸貨,才有源源活力。擁擠的各式各樣的人,擁擠的建築和交通,想著這一切的成因,才好理解它的昂貴。或許,

自由曾是它的心臟,而自由之至無所依附也將讓心臟缺乏血液吧……上海的文化依託中原是連貫的,香港未必。

故而想來,連貫而厚重的文化積澱著厚重而源源不斷的力量。


《千年一嘆》|千禧之旅探尋文明榮枯的玄機


中國未曾背上過獨一的宗教屬性。“炎黃子孫”,自古以地為母天為父,山河草木鳥獸蟲魚皆有說法,卻沒有獨一神的屬性;直至文化發展到周朝,禮教已十分重要,想來,“禮”之立維護了中原千年的穩定,因有禮,成了規矩根植人心且以為美,才有和為貴的共識,才有“長治久安”的基礎。而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則讓各種思想都紮根在了這片土壤,他們在以後的千百年相輔相成相互融合,這一切促成著實用理性,

平衡、適度、普及,很少被神秘主義所裹卷。上可以達觀濟世,下可以獨善其身安於自然。中國先哲的理論,哪怕是艱深的老子,也並不神秘。在中國生根的各大宗教,也大多走向了人間化、生命化。因此,中華文明在多數時間內與平民理性相依相融,很難因神秘而無助,因超驗而失控,“最”字已被大融合,極端也就很難發生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以天地為基,凡眼見之處皆為立身之所,那,不管這天換成什麼天,這地延伸到什麼地,又何須糾結困頓。

噫!千年一嘆。千古不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