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一部手机游韩国,五粮液与茅台酒,那些日子不再有


最近翻出一部三星旧手机,里面有2014年同朋友去韩国首尔游玩、购物的一些照片,时隔五年再看这些照片是另外一番感受。现在把它整理一下,具体时间是2014年元宵节的第二天,从沈阳出发,直飞首尔。

首尔下了飞机,候机大楼里最先看到是这幅长白山天池巨幅图片,这个图片是从朝鲜一侧拍摄的,长白山曾是满清女真人发源地,视为龙脉,在两百多年里不许人靠近,后来划界为中朝所共有。

接下来看到这幅宣传广告是整容的,那时有很多女性到韩国整容,所以机场里有好几幅类似的大广告,由不同的医院和团队挂出来的。我后来在乐天百货看到很多戴口罩或脸上有纱布的女性购物急急忙忙购物,最恐怖的一位可能是纱布掉了,脸上还有未擦干的血迹,估计是要着急回国,没有时间了,购物为主,顾不得什么了。


同我们航班一起到达的还有三个国内航班,由于是乘坐中国航班,飞机停靠比较远的地方,要坐一站地铁去办理入境手续。人太多了,相互簇拥着挤上地铁。

出了地铁,再簇拥着乘电梯到边检入境大厅,这些入境的基本都是中国人,而这四个同时到达的航班分别来自上海、北京、沈阳、哈尔滨。

我从边检出来后给后面朋友拍了一张,其实这是一个危险的举动,一般国家这里是不许拍照的,特别是里面绝对不行,这里外面似乎不管,我是看有人拍也拍了一张,还好没事,但以后出国再不会轻易拍照了。

来到首尔市内,找到住地放好行李,我们也饿了,找个面馆吃午餐,发现韩国没有一次性方便筷,这里的餐具都是金属的,而且都是不锈钢的,筷子沉甸甸的,很好洗,虽然餐具成本高,但不浪费资源,到时值得提倡。

韩国人喜欢吃泡菜,而且是每餐必吃,就是吃碗面也会免费提供泡菜等小菜,不仅不要钱,小菜不够还可以再添加,结果我们一下子吃了三小碟泡菜。同去的小丁说,其实这些泡菜都从中国进口的,在沈阳西塔就有卖的。

首尔的建筑高大的不多,从规模和外观上看不如中国的二三线城市,这是比较现代的一座楼,小丁说它是“裤衩楼”,在市中心,很显眼。

首尔的街道大部分是狭窄的,但公交很发达,如果不是高峰段,也不拥堵,特别是公交车,有专用的快速道路。公交车不在高峰人不多,往往还有座位。首尔的乘出租车要比中国贵差不多一倍,而开出租车的基本都是60岁以上退休人员。

历史上朝鲜受中国影响很久,但首尔古代建筑留存的不多,看其风格也相同中国的雕梁画柱,榫卯结构,只是很多是现代复建的,难道在战争中损坏了?

韩国以前是使用汉字的,但现在只有一些古建上还能零星看到,去中国化很严重。除了文字,很多习俗也同中国渐行渐远了,比如他们喜欢喝咖啡,基本不喝茶;喜欢喝20多度的韩国烧酒及啤酒,而不识中国白酒。

首尔的景福宫曾是朝鲜的王宫,有600多年的历史,但同中国的故宫比起来就太小巫了,甚至都不能比拟沈阳的满清故宫。

我们这次去了四个人,都是比较喜欢老相机和一些古玩杂项,在韩国的相机店里,小丁把我们介绍给店主崔勇,崔既是古旧相机经销商,也是莱卡相机的研究者,并出过专辑,他说东西可以便宜卖给我们,他要退休了,准备移民美国了。

这是我此次韩国之行买的几台日本胶片相机,都是傻大黑粗的家伙,当年可是相机界的“战斗机”,那时太眼热它们了。

这是同去朋友小孔在首尔忠武路徕卡专卖店,这种徕卡认可的展示店亚洲有37家,其中中国有5家,而小小的韩国就有6家。这里有很多难得一见徕卡器材和文化,就相机文化而言,中国同韩国还是有些差距。

这是在地下商场里遇到经常跑北京的韩国人老金(右),他在这里有个小店,在过去十多年时间里,老金出入北京的潘家园、五棵松、马连道,很多中国相机爱好者都认识他,我也在他手里买过几台相机,他说现在年纪大了,跑不动了,而他往返北京,最多一次背了四十多台相机。

在首尔东大门有很多的古玩店,里面卖中国瓷器、明清家具,还有字画,这里需要购买者有眼力和运气的。假货哪里都有,但真货也会混杂在其中,我在这里买了一把清早期陈文伯的紫砂壶,还买了一个清代中晚期的竹刻笔筒,算是捡漏了。


其实捡漏的还有茅台酒,在旧物市场里有一个卖收来各种酒的摊子,主要是XO之类的洋酒,但其中有一瓶茅台,还是2001年的,最后合300元人民币买下。但找了几家韩国餐馆都不允许喝外带酒,最后找了一家中国人开的烧烤店,打开喝了。

在韩国的五天时间里,感觉吃的方面韩国真的不如中国,不仅单一也寡味,后来几次干脆到广藏楼市场买海鲜自己煮,还买来东北人喜欢的大酱和蘸酱菜下酒。

当然了,有时也会用泡面对付一下,韩国的泡面同中国差不多,口味和和泡制都是一样的。

除了茅台,后来在其他的回收酒摊里买到2004年的五粮液,也是300元一瓶,原来韩国人不认识,也不喜欢中国酒。这些酒可能是来中国别人送的,或者是中国人来首尔带的礼品。哪里知道韩国人不懂这个,都卖给收酒的贩子,贩子也不认识啥酒,都按300元一瓶的行价卖了。

我们四个人,除了我喜欢喝一点白酒,而他们基本都是喜欢喝啤酒。我们住在东大门附近一家小酒店里,白天出去游玩,闲转购物,晚上就是房间里喝酒,韩国的酒店房间小,暖气又热,都脱了,现在把他们都暴露一下。


韩国的啤酒要比中国的好喝,但价格也要高很多,几天里基本把韩国所有的啤酒都品尝了一遍。

中午我们在外面随意吃一些特色小吃,记忆深刻的是韩国的“参鸡汤”,特别的美味,后来在沈阳的西塔韩国餐馆吃过两次,味道觉得差不少。这里想说的当时所有的餐馆里都有中国人在打工,只要你喊一声“CHINA”或“中国人”,马上会有中国人出来,她们基本都是来自吉林延边,平时在后厨打工,有中国人就出来翻译,几乎所有的餐馆都有。

这是在首尔小胡同里看见一家门口的大转盘,有了它就可以轻松把车子开进库里了,要不角度太小,只能直进直出,这个方法简单又实用,觉得主人蛮聪明的。


这是街道上的公用打气筒,这么一放就方便了很多人,我们是否也可以学一学。

五天后,我们回国了,大包小包,也都买了不少啊,这是2014年2月,转眼五年过去了,那时的手机拍照质量还差一些,拍的也随意,当时随手一拍,而现在翻看却百感交集了,时光过得太快了,一下子唤回好多的回忆,那些日子是否可以再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