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守城為什麼寧願派兵堵門,也不直接將城門堵死?原因很現實

不知道大家看古裝劇的時候有沒有發現,在一些攻城戰之後,攻擊的一番都會拼命的攻擊城門。而守方也是對於城門拼命的防守,為了不讓敵人輕易的攻開城門,他們會給大門進行鋼鐵加固。因為城門破了,此戰也就敗了,等待他們的基本都是無情的屠殺。

古時候守城為什麼寧願派兵堵門,也不直接將城門堵死?原因很現實

古代的時候,一座城最為薄弱的地方就是城門了。對於攻擊方來說,城門是他們最好的攻入點。那麼有的人就會發出疑問,守方明明知道敵人攻擊重點是城門,為什麼不直接把城門堵死呢?小編接下來就為大家講解一下其中的奧秘,古人的智慧還是非常高的。

古時候守城為什麼寧願派兵堵門,也不直接將城門堵死?原因很現實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城門的作用是什麼,它並不是用來當做防禦工事的,它同時還具備著反擊的功能。作為守城的一方,絕對不是等敵人攻來,然後站在城牆上攻擊敵人。面對敵人,他們會在城門準備好軍隊,等待將軍一聲令下,攻出城外,給敵人造成一定的打擊。這讓不僅更夠給敵人來一個下馬威,更能激起己方士氣,如果一位的防守那就意味著坐以待斃。不光士氣低下,而且結果也一般好不到哪裡去。

古時候守城為什麼寧願派兵堵門,也不直接將城門堵死?原因很現實

有人又會問了,城牆不就是用來防守的嗎?為什麼還要出城殺敵呢,這不是純屬送死的嗎。其實不然,如果你不出城殺敵,則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在宋朝時期,他們的軍隊就十分擅長守城戰,面對契丹、女真、党項這些作戰能力極強的部落,宋朝的將領都總結出了一套守城的戰術。那就是“城牆要低,門要多”,如若不防守,很難堅守到最後。如果守城的一方沒有反擊的能力,攻城的一方則會士氣大增,狠狠的打守城方,因為他們知道對方的實力非常惡毒弱。他們很快就會造好攻城設備,然後將守方擊敗,從而戰爭取得勝利。

古時候守城為什麼寧願派兵堵門,也不直接將城門堵死?原因很現實

而且一旦守城方死守不出,攻城方一旦發現河流,他們就會引水灌城。當時蒙古攻打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時,就是採用這種戰術,將這座大城直接擊破。而且守城如果死守的話,敵軍很有可能先放棄這座城池,去攻打其他地方,當其他地方已經被佔領了,只剩這座城池的時候,他的存在意義也就沒有了。一旦封城,就意味著沒有任何後路了,而且補給跟支援也不能進入城內,敵人如果圍而不攻,守城的一方只能不打而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