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書法被朱元璋譽為“我朝王羲之”

沈度,(一三五七至一四三四),明代書法家,字民則,號自樂。華亭(今上海金山)人。曾任翰林侍講學士。擅篆、隸、楷、行等書體,與弟沈粲皆擅長書法,藏於秘府,被稱為"館閣體",為明代臺閣體書法的代表人物,他的書法被朱元璋譽為“我朝王羲之”。

臺閣體又稱館閣體,"臺閣"原指尚書,後為官府代稱,臺閣體書法早在宋代即已出現,至明代,因其為皇帝所賞識,而獲得很大發展,遂成為一種獨立的書體形式。

他的書法被朱元璋譽為“我朝王羲之”

《楷書四箴頁》,紙本

縱29cm,橫14.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因此之故,其小楷成為官場中人和士子效仿的對象,遂為“臺閣體”及清代“館閣體”之濫觴。其小楷淵源於虞世南、趙孟頫等,筆致雅潔輕靈,結體內部緊密,外取縱勢,端莊而不失秀逸。

清代書家王文治曾制詩讚曰:“沈家兄弟直詞垣,簪筆俱承不次恩。端雅正宜書制誥,至今館閣有專門。”

他的書法被朱元璋譽為“我朝王羲之”

《楷書四箴頁》,紙本

縱29cm,橫14.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沈度書法《四箴頁》曾經清代乾隆、嘉慶、宣統御府鑑藏。1922年,末代皇帝溥儀將其“賞溥傑”,遂被攜出皇宮。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於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所編《故宮已佚書籍書畫目錄四種》對此事有所記載。1965年由故宮博物院出資購回。

他的書法被朱元璋譽為“我朝王羲之”

《楷書四箴頁》,紙本

縱29cm,橫14.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四箴”是宋代理學大師程頤根據孔子《論語·顏淵第十二》中“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發展而成的道德戒律。

他的書法被朱元璋譽為“我朝王羲之”

《楷書四箴頁》,紙本

縱29cm,橫14.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