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虧3千萬到至少虧6億 藍豐生化業績預告為何變臉那麼快?

“屋漏偏逢連夜雨”,來自徐州的農藥生產企業藍豐生化(深:002513)上個月剛剛因為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遭到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讓公司面臨退市風險,現在又因為業績預告的大幅變臉,接到深交所的“問詢”。公司1月31日公告顯示,公司修正之後的2018年全年業績預計為虧損6億至9億元,虧損額較之前的預計大幅增加。公司去年10月公佈的三季報中預計,2018年全年的業績為虧損0-5000萬元。而在2017年,公司尚有淨利潤3544.68 萬元。

從虧3千萬到至少虧6億  藍豐生化業績預告為何變臉那麼快?

藍豐生化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約 5億—6.5億元

對於業績修正,藍豐生化給出的理由主要有三點:其中最主要的是全資子公司陝西方舟製藥有限公司受醫藥政策和市場環境變化等不利因素影響,經營業績不達預期,公司做了計提商譽減值準備。另外,公司本部因環保停產整改,產生停產損失,環保治理費用投入增加,經營業績虧損。公司並對部分固定資產等計提資產減值損失。針對此業績修正,深交所於1月31日當日即發出問詢函:要求公司解釋計提商譽減值金額和部分固定資產減值損失金額的合理性。

根據藍豐生化對深交所的問詢回應,公司於2015年12月收購陝西方舟製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方舟製藥”)100%股權的收購對價為11.8億元,經過第三方機構評估,這次收購形成的商譽為8.03億元。公司管理層預計,此次需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約 5億至6.5億元。主要理由是:2018 年醫藥行業整體營商環境、醫藥政策和市場競爭格局變化較大;各地價格聯動、二次議價、國家藥品談判、進口抗癌藥零關稅的落地以及各地的醫保招標政策的出臺等,導致主要產品中標價格下降和銷量減少;方舟製藥加大了市場投入和醫藥終端開發力度,導致銷售費用增長;銷售渠道調整也影響了銷售計劃的完成。方舟製藥並且預測:“以後年度的經營業績也有所下滑”。

去年因環保問題停產三個月,業績大幅下滑

在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方面,2018 年,公司農化業務受環保政策趨嚴的影響,部分生產裝置停產整改,導致產能利用率下降。部分生產裝置在將來一段時期內仍可能處於停產待改造狀態。公司預計,需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損失約 1—1.5億元。除此之外,公司的虧損還來自於停產。去年6月,藍豐生化宣佈因為環保問題對化工生產車間實施停產整治,對存在的環保突出問題及隱患和風險進行整改,預計停產時間約2個月,減少公司淨利潤2000萬元。但是直到去年9月,公司才宣佈:“自2018年9月12日起,科學組織生產車間根據生產工序漸次恢復生產”。停產時間長達三個月。

停產對業績造成的負面影響,也從公司去年三季報中得到體現。去年1-3季度,公司管理費用高達1.44億元,同比增長約6500萬元,增幅達到83.21%。公司指出:“管理費增長主要原因是公司停工損失增加所致。”由此來看,停產造成的實際影響高過預期。去年三季度,公司單季虧損6600萬元,去年1-3季度總計虧損3523萬元。而2017年1-3季度,公司盈利9311萬元。即使是在2018年上半年,公司仍有淨利潤3078萬元。

公司實控人或將變更,卻遭遇信披違規調查

公司業績的不斷下滑讓股東們失去了耐心。藍豐生化去年底公佈的一份“權益變動報告書”顯示,公司大股東蘇化集團以及第四大股東蘇州格林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擬分別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向陝西金核投資基金合夥企業轉讓5100萬股和1700萬股藍豐生化股份,共計佔藍豐生化總股本的比例為 20.00%。同時,蘇化集團、格林投資將其所持的剩餘藍豐生化 9.83%的股份所對應的全部表決權以及提案權委託給陝西金核投資行使。如果轉讓完成,藍豐生化實際控制人將發生變化。

但就在2019年初,藍豐生化就收到了證監會的《調查通知書》,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立案調查,但具體違規事由卻並未披露。此番公司又因為業績預報變臉太快被深交所“關注”,股權轉讓是否能夠順利進行,值得進一步觀察。

記者:呂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