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為什麼強調“歷史思維”

1月21日,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在談到領導幹部如何做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工作時,習近平提出要提高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習近平為什麼強調“歷史思維”?梳理習近平在國際國內多個場合關於“歷史”的重要論述,我們不難找到答案。

习近平为什么强调“历史思维”

1.歷史是最好的老師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它忠實記錄下每一個國家走過的足跡,也給每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提供啟示。

——2014年3月28日,習近平在德國科爾伯基金會的演講

為什麼要強調“歷史思維”?在愛讀史書的習近平看來,歷史是前人的“百科全書”,是最好的老師。他深知,歷史包含著許多對國家、社會、民族及個人成與敗、興與衰、安與危、正與邪、榮與辱、義與利、廉與貪等的思考。他非常重視歷史,注重研究歷史、借鑑歷史。他很清楚,歷史這本“看成敗、鑑得失、知興替”的教科書,對於領導幹部來說很重要。他多次強調領導幹部要多學歷史,他自己也身體力行,將歷史中蘊涵著的豐富的經驗運用到治國理政實踐當中。這也是習近平治國理政的一個重要特點。

習近平曾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一次主題為“我國曆史上的反腐倡廉”的集體學習上表示,“研究我國反腐倡廉歷史,瞭解我國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國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敗得失,可以給人以深刻啟迪,有利於我們運用歷史智慧推進反腐倡廉建設。”在那次集體學習中,他特別提出要抓作風建設。

2.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

歷史就是歷史,歷史不能任意選擇,一個民族的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

——2013年12月26日,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週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在習近平的歷史觀中,“歷史是從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歷史的聯繫是不可能割斷的,人們總是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向前發展的。”在他看來,一個民族否定了自己的歷史或者割斷了歷史,這個民族就會喪失安身立命的基礎。他的這種歷史觀,是在提醒我們要敬畏歷史、尊重歷史、警惕歷史虛無主義,也是在告訴我們,樹立“歷史思維”要注重歷史連續性,要看到歷史的每個時期、每個階段的相互聯繫、前後承接。

他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放到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鬥爭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奮鬥史、中華人民共和國近70年的發展史中考察,得出了這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的寶貴成果”的結論,提出了民族復興的大方略、時間表、路線圖。他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發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勝利的號召,這是時代召喚、人民期待、歷史必然。

习近平为什么强调“历史思维”

3.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

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

——2013年7月11日,習近平在平山縣西柏坡九月會議舊址同縣鄉村幹部、老黨員和群眾代表座談時的講話

為什麼要樹立“歷史思維”?在習近平看來,“多重溫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添很多正能量。”他總結了8個字:“知史愛黨,知史愛國”。

習近平把黨史放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中去認識,他說:“我們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實踐,是一個接續奮鬥的歷史過程,是一項救國、興國、強國,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完整事業。”他還說:“歷史還告訴我們,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從習近平的黨史觀、歷史觀去觀察,可以照見其歷史思維的特點,洞察歷史思維的妙用。

习近平为什么强调“历史思维”

4.弄清楚我們從哪兒來、往哪兒去,很多問題才能看得深、把得準

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一場社會革命要取得最終勝利,往往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只有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們從哪兒來、往哪兒去,很多問題才能看得深、把得準。

——2018年1月5日,習近平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

在習近平的治國理政的實踐和思想中有一個非常深沉的歷史內涵和思想內涵,那就是他常說的:“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中國從哪裡來?要走向何方?習近平總是有這樣一種歷史感。在他看來,“弄清楚我們從哪兒來、往哪兒去,很多問題才能看得深、把得準”。這是一種把過去、現實和未來聯繫起來考察問題、作出決策的“歷史思維”。

在研究中國歷史時,習近平也會將其放在世界歷史進程中來思考。用他的話說,就是“比較別人的路”。在談到中國近代以來落後時,他曾說“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封建社會統治者閉關自守、夜郎自大,看不到文藝復興以來特別是工業革命以後世界發生的巨大變化,拒絕學習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其他先進的東西。”他總結道:“只有既從現實又從歷史兩個方面更好地瞭解外部世界,才能把我們的各項工作包括對外工作做得更好。”觀察和認識中國,歷史和現實都要看,內部和外部也都要看,這是習近平歷史思維的重要特點。

5.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才能贏得光明的未來

歷史總是要前進的,歷史從不等待一切猶豫者、觀望者、懈怠者、軟弱者。只有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的人,才能贏得光明的未來。

——2016年7月1日,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的講話

我們學習歷史,提高“歷史思維”能力,為的是什麼?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的講話飽含智慧,“我們回顧歷史,不是為了從成功中尋求慰藉,更不是為了躺在功勞簿上、為迴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藉口,而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

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幸福是奮鬥出來的,習近平一直強調人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說,“歷史發展有其規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極被動的。只要把握住歷史發展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奮發有為,銳意進取,人類社會就能更好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