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說:淺談象棋的教育本質

象棋歷經了兩千多年風雨的洗禮,依然長盛不衰,是中華文明的一顆璀璨明珠,那麼象棋的本質是什麼呢?

象棋起源於兩千多年前,從戰國時期的六博,到南北朝時期北周的象戲,再到唐代的“寶應象棋”,最後到宋代的象棋,歷經時代的變遷,融合了時代的文化,象棋才日趨完善。從棋子與棋盤上看,將軍安坐於九宮之中,與謀士和丞相運籌帷幄的指點著沙場,士兵陣前衝鋒,大將車馬炮深入敵營,各展熊威,這充分體現著象棋就是一種象徵著古代戰爭的遊戲。再之由象棋棋子的擺子與走法,兵不能後退,帥不能離九宮,最厲害的大將車要放到邊疆戍守,就是怕其倒戈相向,這些等級森嚴的制度等等,無不象徵著中國古代的封建制度。因此,中國象棋蘊含著中華民族兩千多年來優秀文化,是中華文明非物質文化經典產物,藝術價值泛屬於整個人類文明進化史的一個分枝,為此,象棋的本質是一種文化。

文化說:淺談象棋的教育本質

棋者,弈也。

雙方對弈前,先行握手禮,體現了競技前的禮儀文化,對弈中,雙方在相同時間,相同條件的規定下,以公平競技為原則,互相比拼謀略,深度計算盤面,在棋盤上激烈廝殺,焦灼糾纏。最終,要麼勝負揭曉,要麼握手言和。競技比賽最大的魅力是競賽結果的不確定性,以及運動員內在的健將風範。競技所追求的便是雙方對弈時的鬥智鬥勇,在相同時間的規定下,即使雙方是兩強相遇,或者是強弱相對,其比賽結果都可能出人意料之外而使其充滿懸念。由於體育運動競賽是直接追求勝負、公開挑戰極限、在規定的時間內能及時看到結果的比賽形式,使人們在體育競技中可以強烈地體驗到勝利後的狂喜、失敗後的悲傷,戰勝自我的自豪,意志軟弱的羞愧。

但是這並不是競技魅力的全部,它還感染著成千上萬的人拼搏其中,追求屬於自己的夢想,勝不驕,敗不餒,不斷學習進取,爭取早日實現自己的目標。

因此,象棋具有競技性,同時還具有其自身所具有的競技體育的文化價值。即,象棋競技具有禮儀文化,具有激發人類潛能的人體文化,比如蔣川特級大師盲棋一對二十六的壯舉,具有提高人們智力水平的規範文化。

下棋者,藝也。

近日,鄭州老人暴雨中對弈火爆朋友圈,人民日報也給予了其報道讚揚。

文化說:淺談象棋的教育本質

兩張凳子,一張桌子,一副棋,若能棋逢對手,便能暢遊棋中。任憑狂風怒號,抽打著衣襟,凌亂了棋盤,也吹不亂一絲不紊的思緒,縱容暴雨侵襲,灌溼了身體,模糊了明眸,然胸有百萬雄兵,儼然不動安如山。這便是一種境界,無視現實的殘酷,以瀟灑的姿態遨遊 於天地之間, 追求徹底的精神。

從藝術的角度來看,這種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的精神便是文化的一種內在表現形式,因此,博弈的追求就是一種文化。

象棋具有科學性

有人說,下棋千變萬化,捉摸不定,它為什麼會具有科學性質呢?

體育科學是用科學的方法來探求體育的本質和規律,象棋也是如此。其實這就好比我們學棋的時候,並不是依靠死記硬背的方式來走棋,而且根據當前的局面,運用前輩們所建立的戰術手段,實施不同的策略,以達到自己想要的局勢。這些戰術手段,便是根據客觀規律所實踐,總結出來的。

在人工智能高速發展的時代,人類棋手的棋力水平已經遠遠不及計算機,這也直接證明了象棋具有科學性。人類可以學習電腦的走法,然後顛覆一些對傳統棋局的認知,使得人類可以更進一步的提高棋藝水平。運用科學來創造科學的規律,這對於人類而言,是具有重大的進步意義的。另外,科學源於哲學,而哲學是文化的核心,因此文化包含了科學,只是不同的文化基因將會影響科學的本質和特徵。

綜上所述,象棋具有競技性、藝術性、科學性,並且三者都具備有文化性質,因此,象棋的本質就是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