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已是不易,何谈诗与远方

作为一个农村人,你可能听过那些商场上的大佬所说的穷人思维,格局有限,考不上好大学也是因为我们的不努力。甚至某些大城从未接触过农村的人来怀疑我们的素质以及道德。虽说人们嘴里一直强调着不歧视我们农村人。可社会中总有那么些人,指责我们穷就是我们本身的问题,不努力,不上进,随接而来的就是我们应该为自己的贫穷而来买单。

出身不好,贫穷,难道就真的没有想过为自己的人生而来翻盘吗?到底与那些城里富裕的孩子相比之下到底缺少了什么?

吃饱已是不易,何谈诗与远方

一位美国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为求这个回答,选择了六个地方,在不同的城市打工,隐姓埋名,全靠1000美元来起步,不借助外界的任何帮助,来体验从贫民窟出头之日,可她失败了。她发现,她在这个满处透露出贫穷的地方,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对改变自己的贫穷产生不了任何效果。她在这个地方逐渐的成为一个机器,每天都在做同样的工作,如同富士康的员工一般。甚至在美国最为出名的沃尔玛工作的她,也买不起沃尔玛做促销的商品。即便她是美国的精英,在这种环境下没有时间来做更多的努力,吃饱已是不易,何谈诗与远方。(为此后面她写了一本书,大家可以去看看,名为《我在底层的生活》)

吃饱已是不易,何谈诗与远方

而中国现在的农村又何尝不是那些贫民窟呢,我们中国的农民工也陷入了这样的死循环。郑州某家苹果代工厂在招人时,需要进行智商测试,他们喜欢智商平庸的,那些高智商的人,他们则被工厂拒绝。就像我听过一场某位台湾的一场演讲,老板最喜欢忠诚的人,如果要是在智商和忠诚中选择,毫无疑问的忠诚是最重要的。而这家工厂的人则是被动忠诚,因为他们很难有份工作,不敢辞职。可以一直待在这家工厂里。

吃饱已是不易,何谈诗与远方

因为笔者也在电子厂干过,所以深深知道里面是什么环境。上班的时候面对高强度的工作,那时我在那个部门工作了两个月,甚至自己做的东西是干嘛的都不知道。只知道机器停了就得接上,一天站11个小时。而旁边干的则是检验的工作,是坐着的,可没过多久,他们更愿意来站着干活,他们的腰部承受不下去了。可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我想每个人的心中都是不愿意的吧。而下班后洗洗涮涮,就到了在嘈杂凌乱的环境中休息的时间了。在这,没有时间来考虑你的人生,吃饱喝足在那才是你应该做的事情。所以后来我就直接辞职,不愿再在这个地方来荒废自己的青春。

吃饱已是不易,何谈诗与远方

在那里无法改变自己,无法给自己带来更深入的提升。就这样,我想以后都会进行这样的死循环下去吧。

跨越自身的阶级,成为富人,不是没有可能,但我想最起码那个人不是我吧。没有人来告诉你努力没用,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就是因为太过于残酷来,残酷到我们自己都不愿意来承认这个事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