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批评了!《流浪地球》原著作者刘慈欣在电厂上班时偷懒写作!

没在电力企业待过的,当然不知道电力行业工程师是干嘛的。电厂不是你们想的那样,电厂工种可以分3部分,一是值班员体系,他们主要负责中控操作部分;二是检修体系,他们负责初级的维修和日常的巡检维护工作;三是技术管理员,他们的职责是确定维修方案,同国网调度交流技术方案。

电力系统的操作非常的复杂,它的设计初衷就是日夜不停的运行。你不能说我让汽轮机起来了,现在要做个啥停一下。维修和检修必须是排好的,这些方案的确定和指定应该就是大刘的事。所以电厂的考核指标,就是发电量和安全运行时间。越稳定运行的越长,人员也就基本没事干。有事干,就说明你出问题了。

电厂管理的好,技术人员才没事干,没事干说明运营的好,运营的好说明创造的经济价值大,明白了吗?

基本上发电企业在检修和维修期间外,是比较清闲的;要么不出事,一出事就必然是大事。不是这里爆炸了,就是那里事故了,总之就是一停就是十天半个月的。这期间几乎所有人都非常忙,因为要把事处理好,还必须保证安全。

大刘作为工程师的职责,是在出现故障的第一时间给出技术方案。

不是去做研发,也不是去设计什么新的系统,那些都是设计院干的事。遇到特大故障,可能得请专家过来,也不可能让大刘拿个扳手自己去修;汽轮机你修不好,真空开关你也修不好;电里系统太复杂,太难的故障一般都得请专家,你干了几十年也不一定能处理。

所以刘慈欣在工位摸鱼,并不一定违纪。擅离职守,才是违纪。我在一线做值长的时候,必须12小时在中控室里面,而这12个小时,即使shi拉在裤子里你也得让人和你做交接,不允许专岗无人。12小时我也不可能一直盯着屏幕看,基本上是1小时看一下参数,其他时间我也可以看看书,喝茶和同事聊天,以及接调度的电话和做文档。

我们自身也不鼓励值班人员一直盯着屏幕看,一动不动,这会造成精神疲惫,会引发很多问题。

被批评了!《流浪地球》原著作者刘慈欣在电厂上班时偷懒写作!

技术工程师的话,比如专工和专责,坐在办公室里的职责就是喝茶,消磨时间。你是不是认为这样很轻松?其实不是的,因为一出故障,就必须第一时间处理好。那么,你就别指望晚上能睡觉了。

被批评了!《流浪地球》原著作者刘慈欣在电厂上班时偷懒写作!

这是一般技术负责人的职能,像大刘干了这么多年的话,他的工作更多的可能是和调度和国网打交道。基本上他要干的事,要么去车间,要么外出。自己在岗位上能做的事,特别的少。

这就是电厂运行模式,电厂没有行政人员,只有做生活配套的服务人员。其他人员60%的时间,都是在那个地方坐着。人又不是机器,我真没见过那个电力集团规定在岗期间,不允许看电脑,不允许看视频。

也许你会说,为什么大刘没事的时候不在值班室值班,又会批判国企行政效率云云之类的。

1.国家这么规定。

2.之所以这么规定,是血的教训。

3.大刘去值班也没意义,真正的问题在于电力系统太复杂,复杂到专通一项就需要很多年。其次,一到发生问题的时候,就需要非常多的人。并且一个环节出问题,就必然会造成人身财产损失。

因为少一个人,一个流程不规范,死于非命的太多了,发电端不是你家里的220v电线,也不是你合个开关。火电断开一个集电线路,需要提前做N多工作,一个不慎你就灰飞烟灭。发电企业人力成本不是问题,安全事故停产才是问题。

被批评了!《流浪地球》原著作者刘慈欣在电厂上班时偷懒写作!

一个职能一个人,一个环节一个审核,即使在简单的工作也只允许专职人员处理,这是电力系统这么多年血的教训。

————————————————————————————发电厂和其他企业不同之处,并不是发电厂自己选择的。而是物理规则决定的,即使技术在发达也受物理法则的制约。

我简单的介绍一下基本原理:

被批评了!《流浪地球》原著作者刘慈欣在电厂上班时偷懒写作!

发电厂把自然界其他形式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但是电能自身不能储存,因此发的电需要直接供给终端消耗变成其他形式的能量。不过随着人类用电量越来越大,发电厂规模越来越大,电网开始形成,无数的集电线路系统连接着电厂同终端。

庞大的集电线路,它又具有独特的物理特性,我可以用“电容”来形容。发电厂发的电以充能的形式输送给集电线路,电网此时相当于一个大电容。但电容自身不能储存电能,电网需要把电输送给负载侧消耗掉。

如上图所示,发电厂—电网—负载/用户,它们是一个紧密联系的。发电厂不能多发,也不能少发。多发少发都是相对的,如果负载变小,那多余的电能就没办法消耗就变成了多发,如果负载变大,那么发电端就变成了少发。

想象一下,电容两端的电压突然波动,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就是电容爆炸。所以电网为了保护自己,必须做非常严谨的调度工作。

因此,任何检修计划,升级计划和发电计划都必须经过调度审批。用户端个体有差异,但从整体来看又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用电每月有高峰期,每年也有高峰期,也就意味着每年也有低峰期。于是调度就会根据各峰期,结合各电厂情况,去审核电厂停机检修计划。

基本准则是:高峰期保发电,低峰期做检修。

那为什么又必须这么多员工守着呢,我举几个例子:

2006年11月德国一家游轮为了通过一条河,切断高压线电力。结果导致西欧多个国家发生大规模链式停电事故。

2003年俄亥俄因为没有及时清理线路上的树木,导致在用电高峰期间,高压电缆短路,从而一家发电厂因此下线。接连引发链式反应,波及美国和加拿大多个城市,经济损失高达300亿。

2008年2月湖南电网因雪灾导致电网集大面积出现故障,导致停电2周之久,及时的恢复,没有引发链式反应,可以说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抢修。但是也导致了11名电工牺牲。

上图中如果1234其中一个停机了,那么就会导致其他输电线路负荷瞬时增大,电网必然受到冲击。电网受冲击的结果,就是人民和国家巨额的财产损失。如果没有现场人员24小时待命,发生故障没办法第一时间去处理,一定会扩大受灾面积,最后的结果就会造成损失持续扩大。

这就是为什么电厂时时刻刻,都必须保障全套人员在场运行的最根本原因。在电脑前码字的编辑,是没办法感受一线电工每次检修和抢修时提心吊胆的心情,而某个保险装置怎么都合不上那种莫名的恐惧感,最可悲

我第一次在升压站操作真空开关合闸,问我的师傅,这个灭弧装置保险吗?

我师父只说:“不好说,真要拉弧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不拉弧就好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