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社区」“厦门、温州、珠海基层卫生综合改革”主题论坛纪要

「走进社区」“厦门、温州、珠海基层卫生综合改革”主题论坛纪要

2018年11月9-10日,“厦门、温州、珠海基层卫生综合改革”主题论坛在厦门市举行。9日下午,在厦门市集美区集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新梅的陪同带领下,一行人参观了集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于中心7楼会议室举行了座谈。

10日上午,“厦门、温州、珠海基层卫生综合改革”主题论坛于厦门市荣誉酒店举行,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社长韩建军,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社区卫生研究室主任秦江梅、副研究员张丽芳,厦门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苏妙玲、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处长王德猛、副主任科员王雅彦、卫生计生委干部蔡爱梅,厦门市集美区卫生计生局副局长李拓江,温州市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与妇幼健康处处长钱正可、干事胡鑫,温州市永嘉县卫生计生局基层卫生与妇幼健康科主任王仁杰,珠海市卫生计生局指导科副主任科员张勇,珠海市金湾区卫生计生局主任科员胡连胜,及厦门、温州、珠海各市几家优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出席了本次主题论坛。本次会议由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策划组织,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编辑部主任闫行敏主持。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得到了国家卫健委、厦门市卫生计生委、温州市卫生计生委及珠海市卫生计生局的指导和大力支持,赛诺菲(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参与和支持。会议中与会人员各抒己见,旨在为我国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建言献策!


「走进社区」“厦门、温州、珠海基层卫生综合改革”主题论坛纪要

「走进社区」“厦门、温州、珠海基层卫生综合改革”主题论坛纪要


纪要内容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 社长

韩建军

「走进社区」“厦门、温州、珠海基层卫生综合改革”主题论坛纪要

 在本次会议中,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社长韩建军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和基层医疗卫生高度重视。《中国全科医学》作为我国第一本全科医学学术期刊,致力于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医疗卫生改革的方针政策,研究中国全科医疗/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现状、特点和趋势,交流全科医学临床研究成果和全科医疗实践经验,其学术影响力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为了更好的贴近读者,为社区卫生管理人员提供学习交流阵地,传播新经验、新做法、新理念,为深化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助力,我刊开设“社区卫生政策与科研学术专题”访问交流项目,组织部分城市卫生行政人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访问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具有创新、特色的城市,并与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专家学者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开展主题研讨,研究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现状、特点和趋势,总结和分享各自成功经验和模式。近年来厦门、温州和珠海医改成绩显著,为此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组织策划了本次研讨会,希望能通过期刊平台将厦门、温州和珠海三个城市社区卫生改革中的工作特色和经验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同行进行分享。

我国社区卫生改革现状、成效、问题及对策

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社区卫生研究室 主任

秦江梅

「走进社区」“厦门、温州、珠海基层卫生综合改革”主题论坛纪要

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社区卫生研究室主任秦江梅通过2009—2017年期间的一系列数据,展示了我国社区卫生改革现状与成效,也分析了未来社区卫生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现状与成效:

(1)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形成;

(2)我国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初具规模;

(3)我国社区卫生人力配置结构得到优化;

(4)人员学历结构和执业资质得到改善;

(5)政府办机构多渠道补偿进一步完善;

(6)服务量逐年提升,效率逐年提高;

(7)医药费用得到合理控制。

存在问题与挑战:

(1)区域医疗服务一体化探索不足,有序就医格局还未形成;

(2)人才匮乏成为制约基层卫生发展的瓶颈;

(3)医疗服务能力不强,甚至弱化;

(4)对机构及人员的激励机制仍不完善。

相关政策建议:

(1)建立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严格按照医疗服务体系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强化医疗服务体系规划刚性约束,严格调控公立医院总体规模和单体规模;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要求,建立优质高效、上下贯通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分级诊疗建设。

(2)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稳抓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

(3)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加强特色专科能力建设;加大对口帮扶力度;建立检验、影像、心电、诊断等区域技术支持中心;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生诊断、治疗辅助决策;建立与开展分级诊疗工作相适应、能够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需要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4)健全多渠道补偿机制,提升科学管理水平。科学核定补偿标准,完善财政补偿机制;发挥医保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倾斜作用;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劳务价格。

厦门市卫生计生委 副主任

苏妙玲

「走进社区」“厦门、温州、珠海基层卫生综合改革”主题论坛纪要


厦门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苏妙玲发表了致辞,并介绍了厦门市在基层卫生改革中取得的成绩。

厦门市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 处长

王德猛

「走进社区」“厦门、温州、珠海基层卫生综合改革”主题论坛纪要

厦门市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处长王德猛从做法、成效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等几方面介绍了厦门市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的情况。厦门市从2007年便开始实行改革,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综合配套的改革政策。

具体做法:

(1)基本公卫方面:a.慢病先行,通过慢性病的分级诊疗提升基层综合服务能力;b.创新优化孕产妇保健服务流程,实现“有孕早建卡、免费做产检、床位有保障”;c.绩效管理,打破收支两条线,将结余部分用于人员绩效,并将加班时间加入绩效考核的系数等。

(2)基本医疗方面:a.实行“三师共管”;b.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c.扩病种,建立病种专病防治中心。

(3)配套措施:强化信息支撑;建设基层交流平台;市对区绩效考核。

通过一系列的创新举措,厦门市的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取得了以下成效:

(1)实现了慢性病全程管理和全市慢性病示范区全覆盖及同质化;

(2)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优化了医疗诊疗结构,改变了居民就医习惯;

(4)促进了居民健康素养和医疗改革深化。

厦门市通过近几年的医疗改革实践和探索,有以下几点体会:

(1)慢病先行是基层综合改革的突破口;

(2)三师共管是强基层的有效机制;

(3)信息化支撑是推进综合改革的重要工具;

(4)家庭医生签约是落实综合改革的重要载体;

(5)多快好省是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综合改革目标的有效表达方式。

接下来厦门市将继续努力,以目标、问题、需求和结果为导向不断探索,提升居民就医获得感。


温州市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与妇幼健康处 处长

钱正可


「走进社区」“厦门、温州、珠海基层卫生综合改革”主题论坛纪要


温州以综合医改先行先试为契机,大力实施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狠抓体系、队伍和机制建设三大发展要素保障,有力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活力,为有效夯实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做出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1)基层医疗服务网络不断健全;

(2)基层卫生服务结构日益优化;

(3)“基层首诊”核心能力稳步提升。

主要做法:

(1)狠抓体系建设,建成“20分钟医疗服务圈”:a.不断强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枢纽作用,加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诊疗能力以及康复、护理等住院能力建设。b.启动实施新一轮基层标准化提档达标建设。c.创新开展“互联网+流动医院”建设,为基层配置流动卫生服务车,并通过配置医疗设备、改造信息化系统等手段,使流动车具备“微型医院”基本功能,基层医生借助流动医院定时定点上门服务,实现医疗服务“零距离”。

(2)狠抓队伍建设,转变基层卫生服务模式:a.多渠道培养“基层适用型”医务人员,如推行全科医生“县管乡用”模式,通过“送出去和请进来”培养基层全科医生等。b.深层次打造“贴心朋友式”签约服务,如构建全周期健康管理模式,出台“全专融合型”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建设方案,推行“7G”优质健康管理服务,打通药品配送“最后一公里”等。c.全方位构建“互联网+”智能平台,探索构建电子化、虚拟型服务队伍,不断改善居民的就医体验。

(3)狠抓机制建设,激发基层卫生队伍活力:a.积极推进基层补偿机制改革,实行“专项补助与付费购买相结合、资金补偿与服务绩效相挂钩”的新补偿机制。b.全面实施基层扶持倾斜政策,如建立基层绩效工资制度和基层职称评审倾斜机制等。c.健全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推进机制,提升项目服务质量。

珠海市卫生计生局指导科 副主任科员

张勇

「走进社区」“厦门、温州、珠海基层卫生综合改革”主题论坛纪要


珠海市以“强基层、促均等、提水平”为目标,全面建设珠海市市民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智慧健康管理,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与互联网相融合,全面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截止今年第二季度,全市共建立了323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与70万居民签订了家庭医生服务协议,重点签约率为75.25%。

具体做法:

(1)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调动基层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突破收支两条线的约束、打破分派制度入手,建立新的薪酬制度,调整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的结构,推动基层机构绩效考核改革,完善绩效考核方案,形成科学合理的绩效分配制度。a.量化指标,科学统计。对机构内所有岗位的工作指标进行量化,全面实施完成工作统计绩效考核系统。b.建立制度,科学考核。建立两级考核制度,同时考核团队和人员,实施全员评价考核。c.优绩优酬激发活力。在原有工资基础上,提取基本公卫项目补助经费以及业务收入结余作为增量绩效。

(2)利用信息化及绩效管理手段,打造智慧健康平台,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效率: a.大力建设珠海市民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健康。b.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互联互通,信息数据初步共享。

(3)大力推进医联体建设,逐步推进分级增量:a.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b.开展三级医院支援基层三年行动方案。c.开展区级医院评审工作。

会议上,来自厦门、温州和珠海的14家优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者也分别介绍和分享了各自中心在基层卫生综合改革中的特色举措和经验。

厦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色举措包括:

(1)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搭建医疗联合体,形成“三师共管”的团队服务。同时,倡导“两带”引导医疗资源下沉,即通过专家下基层,把患者带回基层,把全科医生的医疗服务水平带起来。

(2)着力提高社区科研与教学能力。

(3)实行乡村医生一体化管理,充分利用乡村医生队伍。

(4)打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

温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色举措包括:

(1)利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以及“流动服务车”,打通山区人民就医的最后一公里,推动诊疗模式从“被动”到“主动”转变。

(2)建立“三心”服务模式,即暖心宣传、贴心服务、耐心指导,促进家庭医生签约。

(3)创新基层卫生机构内部“1+X”绩效管理机制,运行“总量控制、封顶无底”经费政策。

(4)推出互联网+健康养老的医养结合新模式:开发医养结合服务平台;通过电子视频、手机APP和一键通与居民互动;针对三类重点人群重点走访。

珠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色举措包括:

(1)三师团队分级诊疗。

(2)充分利用医疗帮扶、区域医联体,通过“送出去,请进来”,提升中心医疗服务能力。

(3)研发基层医疗绩效考核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对工作指标进行量化,利用“一卡通”信息系统,将完成的工作数量、质量等实行实时自动统计和量化分析,实现全面、全程、实时的绩效管理,有效推进了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落实。

(4)打造 “一站一特色”服务将中心下设社区卫生服务站盘活做强。

除此之外,各中心也在人才队伍建设、考核激励机制、发展中医药特色、信息化建设、医防融合等方面做出了努力。

小 结

深化医改以来,各地紧紧抓住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突出围绕以建立多渠道补偿机制为基础的竞争性用人机制和激励性分配机制,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厦门、温州及珠海三市在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的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创新举措,做实做细基本公共卫生和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从而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初步实现了分级诊疗,为国家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厦门、温州、珠海三市参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名单:

厦门市

集美区集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陈新梅

集美区杏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荀山英

集美区灌口中心卫生院院长 姜汉祥

禾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徐国山

温州市

鹿城区莲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王淑芬

瓯海区郭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林聪生

瓯海区仙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 王宝莲

瑞安市玉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林晓荷

珠海市

香洲区湾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 刘章娇

斗门区乾务镇卫生院院长 曾麓松

高栏港区平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刘冈

高新区唐家湾镇卫生院院长 许鹏飞

高新区金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曹静

本刊会持续与您一起走进不同社区,见证我国全科医学事业前进的每一步脚印,记录我国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历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