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围6项大奖,斩获金马奖最佳影片奖,《大象席地而坐》向死求生

入围6项大奖,斩获金马奖最佳影片奖,《大象席地而坐》向死求生。

入围6项大奖,斩获金马奖最佳影片奖,《大象席地而坐》向死求生

大家好我是小斗,每每遇到震撼心灵的影片,我都会寻找那些经典语录反复感受。一来是为了深刻了解故事想要表达的思想,二来是希望能够更多角度地揣测它所蕴含的社会现实。有些电影虽然很阴沉,但它也是社会意识形态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不是因为他丧,它只是我们向死而生的希望。《大象席地而坐》就是这样的一部片子。

入围6项大奖,斩获金马奖最佳影片奖,《大象席地而坐》向死求生

影片是以胡波导演自己的同名短篇小说改编而成,讲述了在一座小城里,四个被生活所困扰的社会底层小人物寻求自我拯救的故事。高中生韦布意外将同学推下楼,老头儿王金因房子小被儿女催去养老院,混混于成睡了好朋友的女人,黄玲在家因琐事跟妈妈争执,这四个人没有一个是快乐的,为了逃避更大的生活现实。机缘巧合前往满洲里,去寻找一只席地而坐的大象。

入围6项大奖,斩获金马奖最佳影片奖,《大象席地而坐》向死求生

无论是韦布、老金、黄玲还是于城,都被两条线,一条家庭一条社会拉扯着。而在此之外,还有一条串联四个人命运的故事线,也就是韦布替兄弟出头反抗霸凌,却误打误撞出手过重,生活的无依靠感促使他在危急情况下第一时间选择了逃避;黄玲作为他的朋友对此事知情;于城是男孩的哥哥,虽极为讨厌他却必须迫于家里的压力为他出头;老金遇到韦布并给他救济。这么多线如同一张社会的网,将包括我们每一个人在内的所有人全部网住,无一幸免。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社会。

入围6项大奖,斩获金马奖最佳影片奖,《大象席地而坐》向死求生

的确,影片里无时无刻不在传达着爆棚的负能量。而事实上,四个人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却都深藏着被生活压抑到几乎不见天日的希望,也就是满洲里的大象。事实上,满洲里的大象席地而坐只是一个“理想国”。它没有柏拉图所设想的那么完美而丰满,它或许只是一个谈资。但生活如此压抑而现实,对于满洲里是否真的会有大象这件事,已经足够让这四个绝望的人心向往之。而只要还保有着这样一份向往,那么即使操蛋的生活,生命里就还有光,也还有活着的希望。

入围6项大奖,斩获金马奖最佳影片奖,《大象席地而坐》向死求生

影片看完,久久不能释怀。我想我或许可以卑微地体会到导演那时的孤独与无助。当最后的希望消失,人间是否还值得。无比虔诚地愿胡波导演在那边的世界远离一切痛苦与无助。影片有种向死而生的感觉。是在绝望无助中寻找不切实际的希望,即便整个生活只剩下缥缈的废墟,即便满洲里的大象只是空鸣。选择改变态度,至少在这个阴沉的夜晚,他们可以暂时放下愤怒和悲情,围在一起踢毽子,宛如轮回之舞。

入围6项大奖,斩获金马奖最佳影片奖,《大象席地而坐》向死求生

电影中那些事件对抗、心理僵持,没有深刻的生活经验和内心思考过的人是做不出这样的电影的,真实的就如同在我身边发生过或在我成长过程里看到过的一样。影片对北方土地上某种日常生活的非理性、深入脊髓的戾气、只有人情没有法理的荒诞,以及某种社会人际关系和社会架构,刻画深刻,身心感同,绝望而轻盈。

入围6项大奖,斩获金马奖最佳影片奖,《大象席地而坐》向死求生

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个很绝望很沮丧的电影,反而充满了希望和力量。非常喜欢电影的结尾,他们去满洲里的大巴车停在荒野之中,四周群山寂寥,没有星星,只有车灯打出一道光。突然,不知道在何处,席地而坐放弃挣扎的大象,发出几声震耳的嘶鸣,这种力量,可以划破黑夜。

入围6项大奖,斩获金马奖最佳影片奖,《大象席地而坐》向死求生

每个人都在求索新的希冀去逃避现实,然而当下的状态依旧无处安放。生活如同一堆堆垃圾,清理了这一块,还会有新的垃圾出来。它揭露了人心底最灰暗的部分。大象最后的嘶鸣,没有和生活对抗,挣扎中还带着一丝希望。韦布说“我可能是最后一个看透你是个烂人的人。”也许这也是最后一个看透这个糟糕世界的人吧。大象席地而坐,是对生活失去了希望;我们寻找大象,是为了对抗那无尽的绝望和痛苦。

入围6项大奖,斩获金马奖最佳影片奖,《大象席地而坐》向死求生

最后大家来一起思考这些精彩台词及名言名句:

“时代的日常都差不多,稍微有些不同,你不用为此而困惑,但凡活着就不会好,会一直一直痛苦。从出生开始,一直痛苦。以为换个地方会好,好个屁!只会到新的地方继续痛苦。”

“世界就是这样告终,不是嘭的一响,而是嘘的一声。”——艾略特《荒原》。世界抑或是电影里游离于大街上的恶犬,死神随时会把你的生命剜去。

“我的作品是冒着生命危险画的,我的理智已经垮掉了一半……你可以仍然按照你自己的路子走,怀着仁慈的行动,但是有什么用呢?衷心地握你的手!”——梵高

入围6项大奖,斩获金马奖最佳影片奖,《大象席地而坐》向死求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