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瞭解,怎能定論?

原創: 沐森讀書的小天 沐森讀書 5天前


未曾瞭解,怎能定論?


01

我們小區不大,所以經常有什麼事馬上就傳遍了整個小區。最近,小區來了一對夫婦,男的總是徹夜不歸,女的則是見了人都低著頭,讓人覺得好不精神。於是,大家紛紛開始說著“這個家庭的故事”,有的人說男的一定外面有女人了才徹夜不回家,有的人說女的一定是不會生小孩,感覺對不起丈夫。

各種說法很快就在小區裡傳開了,自然很快也傳到這個女人的耳朵裡,但是這個女人並沒有憤怒也沒有解釋,還是跟往常一樣低著頭不說話。直到有一次,小區又傳開了一個真相,那女人原來是失語人士,因為家庭條件不好加上那個女人失語很難找到工作,於是她的丈夫才白天打一份工,晚上接著在外拉貨才勉強維持生計,女人的失語是後天的,他們有一個可愛的孩子,因為怕母親跟不上孩子的學習所以寄養在老家父母那。

02

後來我們小區的人就再也沒有對這對夫婦說三道四,而這對夫婦總算過上“正常”的生活。終於沒有人對他們妄加評論,而他們自始至終也沒有出面糾正大家的“妄想”與評判。

記得曾經在雜誌上看到一個小故事:一個24歲的男孩望向火車窗外叫道:“爸爸,看,樹在往後退!”父親微笑,一對年輕夫婦坐在一旁,面帶同情地看著這位24歲少年的幼稚行為。少年突然又叫起來:“爸爸,看,雲在和我們一起跑呢!”夫婦忍不住對這位中年男子說道:“為什麼不帶你兒子去看個好點兒的醫生?”男子笑道:“看了,我們剛從醫院回來,我兒子從出生就看不見,今天他剛獲得新眼睛。”夫婦倆羞愧的低下了頭。

未曾瞭解,怎能定論?


03

《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有句名言:“記住,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電影《搜索》中的高圓圓,因拒絕給老大爺讓座,被眾人集體指責其道德淪喪。可誰知道當時的高圓圓,只是因為沉浸在身患癌症的巨大悲傷中而拒絕了這個要求呢?而故事的結果是:癌症被證實誤診,但鋪天蓋地的言論最後殺死了這個青春年華的姑娘。

我們生活中多的是,還沒開始瞭解事情真相就急於給事情做鋪展做總結。還沒來得及問當事人就開始幫當事人寫好劇情,於是就開始。

04

印度哲學家Jiddu Krishnamurti曾說過說:「The highest form of human intelligence is to observe yourself without judgment.」「不摻雜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慧的最高形式」

當我們評論他人的時候,好像並沒有從中獲取什麼利益,反而讓別人的生活因為你的評論而變得尷尬,也許我們什麼能管住嘴了,或許才能發現善良吧。

未曾瞭解,怎能定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