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臨終前說:此人不除,東吳必危,孫權不聽,12年後果然應驗

周瑜臨終前說:此人不除,東吳必危,孫權不聽,12年後果然應驗自古名將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這興許是我目前聽到過讚譽周公意境最美的詩句,歷史中周瑜雖風雪戎馬一生,但他卻並沒有如詩句中講的那樣"贏得生前身後名",因此後人對他的種種誤會,他只得黃土之下,默默地接受著人們給他貼上的各種負面標籤,死後人們也對他的死因加以渲染,硬是讓他背上因心胸狹隘被活活氣死的黑料。許是他的鋒芒太過於耀眼,三國的作者才把周公寫的興許連自己都不認識。可惜周公一生才活了三十五歲,死前他還是放心不下東吳的,交代的後事,也全是肺腑之言,可惜孫權這個傻子終究是辜負了他的良苦用心。

周瑜臨終前說:此人不除,東吳必危,孫權不聽,12年後果然應驗

周瑜最初跟隨的是孫策,他因為慕名孫策已久,就前去拜訪,兩人初次見面就如同故人般,並且兩人的年齡又是一樣大。於是就這樣有了後來的故事,他跟從孫策南征北戰,平定江東。後來兩人又榮幸地一起娶了橋公的兩個女兒,也就是大喬和小喬。

周瑜臨終前說:此人不除,東吳必危,孫權不聽,12年後果然應驗

二十六歲這年孫策卻遭遇不測,這時接手大業的人換成了孫權,周瑜為他也是操碎了心,勸誡他應該多接納人才,因此向他力建魯肅。連雄霸一世,生性多疑的曹操都中了他的計謀,後來才使得赤壁之戰大敗給了周瑜,使得曹操碰了一鼻子灰。作為一個資深的謀士,周瑜就曾多次勸諫過孫權說,劉備這個人留不得,可惜赤壁之戰時,本來想借著時機把劉備除掉,誰曾想劉備也很精明,他把關羽帶在了身邊,關羽可不是等閒之輩,如果劉備這時候真有什麼不測,恐怕周瑜也難自保,於是這個想法又只好作罷。

周瑜臨終前說:此人不除,東吳必危,孫權不聽,12年後果然應驗

後來周瑜又使出一項美人計,讓孫權大擺鴻門宴來引劉備上鉤,只可惜諸葛亮這時候料計如神,反而逆襲佔了上風,周瑜也很無奈。之後周瑜生了病,從此對此事也力不從心,於是他臨死前就留下了一封遺書,要交給孫權,裡面提到了他們的兩個勁敵,一個是曹操,另一個自然就是劉備。

周瑜臨終前說:此人不除,東吳必危,孫權不聽,12年後果然應驗

但曹操卻是不用太過於顧慮的,因為一個在北,一個在南,就算他們打過來,也需要一段時間,況且東吳可以很好的防禦。但劉備就不同,劉備這個人隱藏的比較深,野心也比較大,你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會對東吳下手,所以此人要儘早除掉,切莫放虎歸山。事實證明周瑜說的一點都沒錯,劉備不死,東吳就真的差點完了。劉備自從借走荊州後,野心就已經暴露了出來,後來關羽被殺更是刺激了他,東吳倘若不是陸遜救了回來,就真的命懸一線。孫權就只得嗚呼哀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