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千金”出自古代却没人得千金,近代却有人三个字换了三千金

公元前239年(秦王政八年)的一天清晨,在秦国都城咸阳市门上,悬挂起数以千计的竹简木牍,上面密密麻麻写满篆字,旁边还有一个告示。告示上说:“现将秦丞相吕不韦集门下宾客三千人的论著,凡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为《吕氏春秋》,公布于右。百日之内,延请诸侯、游士、天下人有能增损改易一字者,酬予千金。”在城楼露台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堆明晃晃金币,那就是所谓的“千金”。

“一字千金”出自古代却没人得千金,近代却有人三个字换了三千金

吕不韦雕像

这是一件亘古未有的新鲜事。人们奔走相告,议论纷纷。大家都像赶集一样,涌向咸阳城。咸阳市门前面像一锅开水,沸腾起来。黑压圧的一大片人,人头攒动。有的人一字一句地阅读《吕氏春秋》,也有的人在反复琢磨着告示的内容。就连目不识丁的人也瞪圆两只眼睛,望着那堆明晃晃的金币,馋涎欲滴。改动一字,获取千金,这巨大的诱惑,怎能不令人激动呢?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不免浮想联翩,做起发财的美梦。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改动《吕氏春秋》一个字,便可获取千金是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但是,过了一天又一天,咸阳市门前面好奇的观众越来越少,连阅读《吕氏春秋》的人也逐渐散去,那堆明晃晃的“千金”,原封不动地摆在城楼露台上,没有谁能把它拿走。

“一字千金”出自古代却没人得千金,近代却有人三个字换了三千金


花开花谢,潮起潮落。九百多年过去了。到唐朝前期,有位法名叫玄奘的和尚,他在四川、长安研究佛教理论,感到佛教宗派众多,佛经译文多误,自己经常无所适从,就翻山渉水穿沙漠,历尽千难万险,到天竺(印度)取回657部佛经。他在长安花费20多年时间,翻译出佛教经、论1335卷。当时,唐朝皇帝太宗为了表彰这件事,特地亲撰《大唐三藏圣教序》。高宗为太子时,又撰写《述三藏圣教序记》。到高宗时,将序、记,及玄奘所译《心经》刻石立碑。因为唐太宗喜爱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决定《大唐三藏圣教序》集摹王羲之行书刻石。弘福寺僧怀仁自愿承担这项任务。在集摹王羲之行书刻序的最后时刻,有几个字找不到。于是张榜求字,一字酬千金。但是,这个“一字千金”所求的是书圣王羲之的行书真迹,它跟修改文章增损更改一字千金不是一码事。

四季轮回,寒来暑往,又过了一千二百多年。“一字千金”的事情真的发生了。

“一字千金”出自古代却没人得千金,近代却有人三个字换了三千金

千两黄金

1894年8月1日,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廷派盛军、毅军、奉军和练军(奉天练军与吉林练军合编)四支部队进驻平壤。盛军是李鸿章的嫡系部队,人数最多、装备最好,由记名提督总兵卫汝贵(字达三)统率。日军大举进攻,卫达三贪生怕死,弃城而逃,致使平壤沦陷,被朝廷以临敌败退,贻误军机“论死”,斩于北京菜市口。随后,日军渡过鸭绿江,进攻我国东北地区。当时,钦差大臣刘坤一奉命督师抗日。他节制陆军数百营,坐镇榆关,托病不敢出城迎敌。于是,有人拟成一章小说回目:“卫达三怯敌斩菜市,刘坤一托病卧榆关。”刘坤一闻听此事,极为恼火,生怕传入京城,赶紧请来幕僚商议对策。有一位幕僚说:“这件事好办,不过要酬谢三千金。”刘坤一立即允诺。那位幕僚提起笔来,将小说回目改成:“卫达三怯敌斩菜市,刘坤一拼命出榆关。”改完,派人抄印,广为散发。小说回目改动三字,获酬三千金。恰好是“一字千金”,第一次使流传两千多年的成语典故变成现实。实际上,辽河一战,刘坤一全军溃败,狼狈逃回关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