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拖再拖 Airbnb打算明年IPO

上線十餘年,關於Airbnb(愛彼迎)上市的消息層出不窮。近期,Airbnb又傳出因公司員工的壓力準備上市的消息,Airbnb回應確認將在2019年7月前準備好上市。上市,可以讓員工變現股份,讓公司的估值得到證明,讓投資人得到回報,但對Airbnb而言,作為共享經濟行業的一部分,依然不可避免地要與監管和安全進行調和,同時還要面臨房源增速放緩、長期盈利等方面的問題。

首席財務官的離職讓Airbnb上市計劃一拖再拖

Airbnb創辦至今已經有十多年,上市消息層出不窮,但Airbnb的上市計劃卻一再推遲。一年半前的2017年3月,Airbnb完成了新一輪10億美元的融資,是此前F輪融資的一部分。當時有媒體報道稱Airbnb CEO布萊恩·切斯基曾表示,Airbnb上市流程的週期約為2年,當時已經完成了一半,也就是可能會在2018年上市。

但到了今年2月份,Airbnb首席財務官勞倫斯·託西宣佈離職,業內普遍認為IPO的進度可能會受此影響被推遲。據瞭解,曾在上市公司任職高管的勞倫斯·託西,擁有豐富的IPO經驗。業內曾猜測Airbnb自2015年聘任他為首席財務官就是在為IPO做準備。

對此,CEO布萊恩·切斯基回應稱,Airbnb不會在2018年上市,公司會按照自己的時間表來制定上市決策。布萊恩·切斯基表示,他已經看到過太多的公司因為過早急著上市而陷入困境。

事實上,Airbnb並不缺錢。44億美元的融資讓Airbnb在充分進行業務擴張的同時,還能收購和投資多家小企業及創業企業。公開信息顯示,2017年以來,Airbnb 以1300萬美元領投了餐廳預訂軟件Resy的A輪融資,以3億美元收購了豪華度假村Luxury Retreats,又宣佈收購支付初創公司Tilt。這也是Airbnb並不急於上市的原因之一。

目前,Airbnb全球房源超500萬套,還進一步推出了包括遊覽項目和活動在內的旅遊業務。

確定2019年為上市準備時間

雖不急於上市,但近期,Airbnb聯合創始人、中國區主席柏思齊卻罕見提起上市話題,透露Airbnb IPO最大的壓力不是來自於投資者,而是來自於員工和房東,尤其是持有公司股份的大部分員工,更是希望公司早日上市以實現股票變現。

柏思齊表示,在美國成為上市公司有很多需求,內部需要做很多努力,包括報告和內控等方面。對此,Airbnb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Airbnb正在採取一系列措施做好在2019年上市的準備。雖然還沒有確定2019年是否上市,但Airbnb的目標是爭取在2019年7月1日前做好上市準備。

對於準備工作,Airbnb稱正在做包括任命獨立董事等一系列工作,今年年初,Airbnb委任了美國運通前CEO Ken Chenault及Ann Mather女士為Airbnb董事會獨立董事。

Airbnb和Uber一樣,都是共享經濟的產物,如果Airbnb成功上市,將會成為共享經濟行業內的首家上市企業,雖然當前來自於投資人的上市壓力不大,但這些年來Airbnb已經累積獲得了44億美元的融資,投資人回報仍然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目前,Airbnb估值超過310億美元,根據彭博社的預測,Airbnb2017年共計收入26億美元,利潤達9300萬美元。在美股上市的攜程旅行網當前的市值是近200億美元,從體量和盈利水平上來說,Airbnb的IPO似乎近在眼前。

■ 問題

機構監管是Airbnb面臨的首要挑戰

事實上,不可忽略的問題是,Airbnb在準備上市過程中,除了存在內部挑戰以外,不可避免地也面臨著與全球各個國家民宿監管、安全規定之間進行調和,以及房源增速放緩、長期盈利等方面的問題。

對於中國民宿短租行業來說,監管壓力和安全問題一直是核心問題,即使在共享觀念更為流行的歐美市場,法律和安全仍然是短租行業的先天問題,機構監管、平臺偏見依然是Airbnb面臨的首要挑戰。

從全球各地來說,民宿仍然遭受著嚴厲以及不確定的監管。紐約,作為Airbnb的第二大市場,至今其與紐約市政府還沒有達成一致。2018年7月,紐約市立法部門要求Airbnb每個月向其披露具體的用戶信息,以及Airbnb收到的租金、房東的盈利等,協助打擊非法房源運營商,但Airbnb隨後起訴紐約市政府違法侵犯用戶隱私。而澳大利亞是繼美國之後,Airbnb自2012年就開始重視的另一大市場,但在此,Airbnb監管也面臨著巨大挑戰。今年9月底悉尼市政府稱房主必須獲得批准才能將其物業用於旅遊目的,否則將面臨個人罰款。

此外,今年6月15日起,日本新民宿法全面實施,Airbnb上的日本房源從原先的6.2萬下降近80%至1.38萬。旅遊熱門目的地巴塞羅那也已停止發放新的旅遊住房許可證,並規定沒有許可證的房源都將被視作違法房源進行處罰。

對於民宿短租被進行監管的原因,除了出於安全、擾民等因素的考量,監管機構還多次指出民宿短租存在“提高當地房租、擠壓住房資源”等問題。巴塞羅那、波士頓、洛杉磯等地區的研究表明,Airbnb房源過度集中,在一定程度上會推高當地社區的房租價格,給居民住房造成影響。

業內人士指出,在全球範圍內,共享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在給城市帶來影響,各地出臺法規在嚴格控制民宿的同時也在規範這個行業,雖然要經歷監管的陣痛,但從長遠來看是有利的。

而中國作為目前Airbnb增長最快的市場,面臨的問題也還遠遠不止於“靠政策吃飯”的問題。

入鄉隨俗——Airbnb不斷調整策略挖掘中國市場

有分析指出,在與監管機構等的對抗下,即將踏上IPO征途的Airbnb還存在潛在威脅,其中全球房源增長逐漸放緩顯得尤為突出。有數據顯示,Airbnb 2017年在巴黎、倫敦、巴塞羅那等重要市場的預訂房源增幅大幅降低。與此同時,開拓僅兩年有餘的中國市場卻表現“異常”,2017年,Airbnb在中國國內房源增長率超過100%,比上一年翻倍。中國市場被Airbnb視為未來幾年最具有潛力的增長市場。柏思齊表示,至2020年,將會把中國打造成為愛彼迎全球第一大客源市場。

中國市場或許是Airbnb未來幾年擴大規模的關鍵機會。10月16日起,Airbnb繼中國區換帥之後再次推行中國本土化政策,調整中國區服務費率,具體變化為房客的服務費率從平均13%下調為0,房東的服務費率從3%上調至10%。這一調整在今年4月就曾進行試水,Airbnb的解釋是基於中國消費者的行為習慣,特別是中國用戶不習慣額外付費,Airbnb改變以往頁面顯示房費+服務費為最後費用的方式,改為直接顯示房費即最終費用。

去年以來,發佈中文名“愛彼迎”,再次選定中國區本土負責人,擴大中國本土團隊,接入微信、支付寶支付方式,又再次調整費用模式,Airbnb在中國一步步“入鄉隨俗”。不過對於Airbnb來說,探索中國市場時間有些長,2015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從關注出境遊市場到國內市場逐漸過渡,在Airbnb謹慎探索的幾年間,小豬和途家已經搶先佔據了國內民宿短租市場的份額,目前途家在國內的房源達80萬,遠遠超過Airbnb的中國房源數量。Airbnb一直在強調體驗式的理念,這在民宿制度和共享理念發展都不夠充分的中國市場,難免會一直存在理念推廣和認知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