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組成立三大集團 綠地酒店旅遊板塊“單飛”

日前,綠地集團宣佈重組成立綠地大基建、綠地商貿、綠地酒店旅遊三大產業集團。其中,將圍繞酒店、旅遊和會展打造產業生態圈。目前,綠地營運酒店共計35家,並已形成了十大品牌序列。在酒店資產證券化的目標下,綠地酒店旅遊集團將如何前進?

綠地酒店旅遊集團成立

10月12日,綠地集團發佈公告,宣佈重組成立綠地大基建、綠地商貿、綠地酒店旅遊三大產業集團,引發廣泛關注。其中,原綠地酒店集團更名為“綠地酒店旅遊集團”。加入旅遊概念後,綠地方面表示,未來將用三年時間,打造以兩百億以上年收入的酒店為核心業務、以旅遊及會展為兩翼的酒店旅遊集團。

資料顯示,2005年,綠地旗下首家酒店綠地豪生全套房酒店開業,綠地由此開始涉足酒店旅遊業。2017年,綠地酒店及相關產業總營收18.5億元,同比增長5.51%。截至2018年上半年,綠地旗下營運酒店共計35家,客房總數9555間,其中自營酒店18家。同時,綠地還有50餘家已立項酒店。此外,綠地在自主品牌輸出管理上也有涉獵。截至今年上半年,綠地輸出管理酒店總量已達37家。

華美酒店顧問機構首席知識官趙煥焱分析表示,綠地集團酒店業發展的軌跡為從輸入品牌到輸出品牌,從國內到海外。目前,澳大利亞、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的50餘座城市,均有由綠地投資和管理的酒店項目分佈。

公告中,綠地方面表示,目前在酒店旅遊板塊已擁有完整的自有酒店品牌,以及輕資產化的品牌管理輸出體系,並已在全球範圍內佈局。下一步,綠地將建設一批綠地系酒店、旅遊、會展品牌,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構建開放型、平臺型的產業生態圈。

與此同時,為加強酒店資產流動性、加快資金週轉率,被綠地提及已久的酒店旅遊板塊“輕資產化”戰略,即酒店資產證券化,也於此次重組中給出了具體的時間表。綠地表示,爭取2019年實現酒店業務資產證券化,2021年實現旅遊業務資產證券化。

自有品牌酒店數量尚缺乏

去年11月,綠地控股旗下最大綜合體酒店群登陸上海大虹橋區域,該酒店群由上海虹橋綠地鉑驪酒店、上海虹橋綠地鉑瑞公寓以及上海虹橋綠地鉑瑞酒店組成,均為綠地自有酒店品牌,意在大型會展市場。其中,鉑瑞和鉑驪分別為綠地於2012年推出的奢華酒店品牌和高端商務品牌。

此外,綠地還在2016年推出了高端設計品牌Q酒店,在今年上半年發佈了中檔生活方式品牌“Q-Box Hotel鉑派酒店”。

在2017年上海酒店群項目開幕期間,綠地國際酒店管理集團總經理李瑞忠向媒體透露,綠地共計劃推出10個自主酒店品牌。據綠地控股公告顯示,目前綠地旗下涵蓋標準酒店、特色酒店和小鎮酒店三大類型的十大品牌序列已形成。

對於推出自有酒店品牌的原因,李瑞忠曾表示,當初與國際品牌合作期間,仍感覺有一些隔閡,並且國際品牌對企業文化或當地產品的定位理解有差異。此外,成為具備管理能力的業主,對酒店的前期投入、設施設備甚至是成本等方面的配置,對綠地自身的回報可能更有效。

梳理綠地旗下酒店發展歷程後不難發現,近年來其自有品牌酒店數量正在不斷增長。2014年,綠地自營酒店共3家,2015年時增至10家,截至2018年上半年已達到18家。同時,輸出管理酒店也由2016年的3家,快速增至今年上半年的37家。綠地曾多次對外表示,輕資產將成為接下來酒店擴張的重心。據不完全統計,2016-2018年間,綠地一共簽署了31個品牌輸出管理項目以及3個海外項目。

不過,相較於其他地產集團,綠地目前自有品牌的酒店數量並不算多。據中國旅遊飯店協會統計,截至2016年,萬達旗下自有品牌酒店數量便已達到79家。2018年4月,碧桂園已開業的自有品牌酒店數量為69家。有分析指出,酒店尤其是輕資產模式下的酒店,其盈利與規模息息相關。由此可見,綠地仍需繼續保持擴張態勢。

■ 分析

加入旅遊概念探索盈利空間

此番綠地酒店集團更名,加入了“旅遊”二字,也意味著綠地對於酒店旅遊板塊進一步明確了定位。建設一個以酒店業務為核心,包含旅遊和會展業務的生態圈,成為綠地接下來的規劃。

2015年,綠地集團宣佈收購上海浦東三甲港旅遊地產項目,計劃將其建設為國際度假村。據瞭解,該項目毗鄰上海迪士尼、浦東國際機場等地,顯然意在佔據“迪士尼們”帶來的紅利,而這也是綠地首個旅遊休閒綜合體項目,已於今年開業。同時,綠地還在寧波、山東等省市開發特色小鎮,並在海南乃至日本等地佈局旅遊商業項目。

“從綠地的轉型來看,說明原有的業務線是面臨很多壓力的,比如說酒店業務。傳統的酒店業務面臨很多挑戰,例如收益狀況不佳,或者很多新興商圈的新興酒店項目。”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對企業來說,在酒店方面附加旅遊概念,其實是希望把文旅產業進行植入,這是符合市場預期的。對於類似做法,充分體現了當前酒店產業發展的導向,即單純酒店業態的盈利空間小,未來要結合大消費和文旅等概念做深挖。”

除卻酒店,綠地也開始涉足民宿領域。2016年,綠地香港與攜程達成合作,雙方宣佈以上海“綠地·海岸城”項目為依託,以迪士尼遊客及上海中高端週末出行家庭為對象,建設全國首個城市民宿樣板,構建民宿產業閉環生態圈。

高端酒店品牌價格差異大

在此次重組中,綠地集團透露的另一訊息即為爭取2019年實現酒店業務資產證券化,2021年實現旅遊業務資產證券化。據綠地酒店旅遊板塊的目標,至2020年,旗下全球酒店數量將超過200家,客房數5萬餘間,酒店資產超過800億元。而資產證券化,正是綠地所尋找的“好的”退出機制。

李瑞忠曾公開表示,綠地在酒店的佈局中,第三塊佈局為在酒店的經營中找到出路。“在最後退出時,我希望為我們自己找到好的出路,也為酒店的業主提供一個好的出路,把它打包成房地產信託基金,讓這些重資產可以在市場上得到應有的或者最大的回報。”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經營是酒店類REITs提高收益的根本。在2015-2017年間,綠地控股的酒店及相關產業營收始終保持增長。然而,困擾國內酒店經營的問題也依然存在。

據趙煥焱統計,2017年,悉尼綠地鉑瑞酒店平均房價為1296元,上海虹橋鉑瑞酒店的平均房價為584元,武漢漢南鉑瑞酒店和瀋陽綠地鉑瑞酒店的平均房間分別為385元和313元。此外,南昌綠地華邑酒店平均房價380元。從官方網站數據來看,南昌綠地華邑酒店的房間起價,也是所有已開業華邑酒店中最低的。而鉑瑞為綠地旗下奢華酒店品牌,華邑為洲際酒店集團旗下豪華酒店品牌。趙煥焱表示,此類價格差異的原因在於高端品牌位於中端房價之地,同時也抑制了中端品牌的生存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