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引子”,可是好东西!

“药引”一词为中医术语,该物常由病家自备,其品类广泛,且多具有价格低廉、易于寻找的特点。

有人认为是民间说法,其实在仲景《伤寒论》 中即有记载,如“桂枝汤”方服法中记载有“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此稀粥即是药引。

孙思邈《千金要方》中,蜀椒汤后亦有“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渣,内姜汁及蜜”的记载,姜汁、蜜即药引。后世医家亦有重视,在古典医籍中,其药引及用法常在处方后附带的“方后注” 或“煎服法”中出现,单用时虽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在整个处方中并不起主要作用,然而对处方中其他药物药效的发挥具有引导或激发作用,对处方整体具有增效的作用。

今天介绍王静安老师对于药引使用的心得。王静安全国著名中医儿科专家,国医大师,全国第一、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老擅长治疗小儿常见病及疑难病,深受患者爱戴,被蜀中广大患者誉为“王小儿”。

王老对于药引的使用可谓独具匠心,举例如下。

治疗久咳的“滋阴润肺饮”,加蜂蜜、鸭梨以增强养阴润肺之功。

治疗呕吐的“和胃止呕饮”,在熬好的药液中加入生姜汁一滴为引,以增强和胃止呕之功。

治鼻渊,用葱白头为药引,以增强疏风通窍之力。

治鼻衄,王老强调“引药”应用:①治实热者,加用牛膝引热下行,加黄连、木通泻心与小肠经,以使热从小便而解。②阴虚内热者,加童便为引,滋阴清热,凉血止血。③治咯血、尿血、吐血,用鲜韭菜汁100mL,童便100mL,凉血止血,引血归经。

治五软,煎水外洗方中加葱白,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治疗久咳伤阴,用贝母半夏散研为极细末,以少量蜂蜜加适量温开水搅匀,蒸化顿服。

治疗肺阴虚咳嗽,桑叶百合汤中加米汤、饴糖、冰糖、蜂糖,三糖合用可健脾益气,养阴滋肺,且可佐制桑叶之寒凉。

治疗鼻塞的熏鼻方中以葱白头为引,加荆芥花、薄荷、白芷、细辛、苏叶,煎水熏鼻孔,用葱白头加强药物走窜之力,有散寒通窍之功。

治疗痿证,以大葱、生姜为引,配合麻黄、菖蒲、白芷、羌活、艾叶、川芎等药,熏洗下肢,可使温经活血之效倍增。

治疗解颅,以白酒、童便、面粉为引,配泽兰、姜黄、丝瓜络、蜂房、川红花、花通,制成糊状,剃净头发,敷于枕、颞、顶、额、太阳穴,再以纱布紧束,可祛风通络,行气活血。

治疗新生儿便秘的润肠通便汤,以蜂蜜为引,增强润肠通便之功。

本文摘自《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王静安》。

……以下是正经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王静安

“药引子”,可是好东西!


内容介绍

本书为“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之一,介绍了全国著名中医儿科专家,国医大师,全国第一、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静安主任医师的理论及经验。王老擅长治疗小儿常见病及疑难病,深受患者爱戴,被蜀中广大患者誉为“王小儿”。本书对王老六十余年来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的成果进行整理、分析、评价、研究。书中原汁原味地保留了王老的临床经验,真实记录了王老晚年的医疗实践,以及宝贵的学术思想、临证思维、学术经验。其独特的诊疗方法、自主创新的效验方药、颇具特色的外治法、王氏推拿法,均有独到之处。本书旨在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提供珍贵的儿科临床研究专著,对医学院校师生、中医自学者有较大参考价值。

END

本文摘自《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王静安》,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