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科學家”第八期“噓,真相原來是這樣!”圓滿落幕

2019年1月26日,由中國科協科普部主辦、果殼承辦的“我是科學家”演講第八期在北京市77文創園劇場成功舉辦。中國科協科普部綜合處副處長紀一鵬出席活動。活動現場,演講嘉賓分別從食品安全、統計學、神經生物學等角度,用深入淺出的講述為公眾帶來令人耳目一新的科普知識。


“我是科學家”第八期“噓,真相原來是這樣!”圓滿落幕

演講嘉賓。左起:王繼宏、張效初、周欣悅、張忠元和鍾凱



中國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協會副秘書長王繼宏分享的題目是《機器人:搶走飯碗,還是帶來職業安全?》。

在大眾認知中,隨著機器人在越來越多崗位上代替人類工作,會導致更多人下崗。但王繼宏在調研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反直覺的現象:很多工廠的問題之一是“招不到人”。“隨著人口紅利消失,現在90後、00後這一代長大了,很多都是家庭的獨生子女,生活上沒有特別困難的,都不願意去工廠做很繁重又無聊的工作——我們瞭解到,有的人寧願去理髮店當一個洗頭工,也不願意去工廠當一個工人。”

“我是科學家”第八期“噓,真相原來是這樣!”圓滿落幕

演講嘉賓王繼宏:《機器人:搶走飯碗,還是帶來職業安全?》


王繼宏在演講中提到,從工業3.0到4.0的轉型過程中,“友好工作環境”是行業努力的目標之一:要保證職工的安全,然後保證工業這種高效生產——比如一個佈滿粉塵、易燃易爆的打磨車間,進行了自動化改造後,除了更新後的設備可以及時處理粉塵,還可以把充滿危險的工作崗位交給機器人,避免粉塵和爆炸事故對人的危害。

除了人身安全,心理上的職業安全也不容忽視。“比如工廠流水線,一個人重複做一個動作,多麼無聊。如果人長期處在這種工作環境下,會對人心理和身體健康都造成一定的影響——從更深層的意義上,我們要從‘人’的角度去考慮。讓機器人幫助人更好地工作,讓人更輕鬆地去工作,告別有害的、繁複的、無聊的生產崗位。”


“我是科學家”第八期“噓,真相原來是這樣!”圓滿落幕

演講嘉賓王繼宏:《機器人:搶走飯碗,還是帶來職業安全?》


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鍾凱帶來題為《最大的食品安全隱患,可能在你家裡》的演講。他曾在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工作了17年,其中,有10年的時間都在實驗室和微生物打交道,之後7年更多面向媒體和公眾。


“我是科學家”第八期“噓,真相原來是這樣!”圓滿落幕

演講嘉賓鍾凱:《最大的食品安全隱患,可能在你家裡》



“其實公眾對於食品的很多的認識都是存在偏差的,有一些甚至是完全搞反了,所以其實每次講到這裡,他們都會恍然大悟,或是突然發現‘自己原來一直以為的那些真相’都是假的,都是錯的,這樣的反饋比較多。”

公眾擔憂的食品安全問題,主要有哪些方面?比如食品添加劑,比如重金屬,或其他來自食品本身的擔憂——但在鍾凱看來,很多食品當中的風險被誇大了。他的答案是:真正影響公眾健康的食品安全隱患,更多是在家裡,或者說,廚房裡。“通俗點說,就是食品的不衛生,比如受到了致病菌的感染,很多是因為‘生熟沒有分開’,沒有燒熟煮透,原材料沒有經過很好的處理。”

“生熟”問題,看似簡單,實則會讓很多人混淆。比如,黃瓜和醬牛肉,哪個算生的,哪個算熟的?鍾凱在演講現場分享了釐清“生熟”的技巧:“實際上,這裡面的生熟並不是指食材本身的生熟,而是你的吃法,如果你去直接入口的,我們把它理解為熟的,不直接入口,需要煎炒烹炸的,應該理解為生的——如果黃瓜是涼拌的,你可以把它理解為熟的,它就需要跟生的分開。”


“我是科學家”第八期“噓,真相原來是這樣!”圓滿落幕

演講嘉賓鍾凱:《最大的食品安全隱患,可能在你家裡》


中央財經大學統計與數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忠元戲稱自己為“槓精”。在他看來,社交網絡上很多輕易的結論,都可以用統計學抬個槓。看到熱映電影及隨之而來的“渣男受女生歡迎”,他會反思其中的統計陷阱,“這是典型的‘生存者偏差’,沒有注意控制變量。”


“我是科學家”第八期“噓,真相原來是這樣!”圓滿落幕

演講嘉賓張忠元:《渣男受女生歡迎?當心統計陷阱》



在題為《渣男受女生歡迎?當心統計陷阱》的演講中,他以“冰激凌和溺水量”的例子,來講解常見的“相關和因果”問題。“比如說,夏天,如果溺水量提高了,那麼你冰激凌賣得也好,你可能是冰激凌賣得好的話,溺水量就會增加,因為夏天都游泳,所以你可以把冰激凌賣得好壞作為一個指標來衡量,這個時候我要小心一點了,那個地方可能要溺水了,是不是溺水要增加——直觀上就這意思,一看到冰淇淋賣得好了,我可以把它當做一個指標,然後我要增加預防一下了,這是相關,你可以這麼用,把它當成一個指標。”

但是,區分“相關”和“因果”的重要性體現在:不能以此草率地做決策。“你不能說冰激凌賣得好了,那邊溺水量就增加了,那我就禁止賣冰激凌——可是,你禁止賣冰激凌了,那邊還是會溺水增加,所以你要把‘相關’和‘因果’區分開。你知道了什麼原因會導致什麼結果,你才能夠做決策。”


“我是科學家”第八期“噓,真相原來是這樣!”圓滿落幕

演講嘉賓張忠元:《渣男受女生歡迎?當心統計陷阱》


在題為《愛情和抽菸,事關大腦和上癮》的演講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效初介紹了不同類型的成癮:“成癮比我們想的要更加廣泛。一般說到成癮,大家就會想到毒品,或者吸菸飲酒。實際上,世界上成癮物質非常多,喝咖啡或喝茶都能成癮,甚至我們現在發現有些人會‘冰激凌成癮’,對糖的成癮。”除了成癮性物質,很多行為也能成癮。比如,遊戲成癮、賭博成癮、運動成癮……“我們一般認為,所有能夠誘發你強烈的這種多巴胺分泌的這樣的一個行為或者物質都可以引發成癮行為。”


“我是科學家”第八期“噓,真相原來是這樣!”圓滿落幕

演講嘉賓張效初:《愛情和抽菸,事關大腦和上癮》



在他看來,愛情也是一種成癮。“愛情可以說是正常人在生活中呈現的一種病理狀態。最突出的就是熱戀狀態中,一些行為的改變以及大腦的生理的神經的改變,我們發現,這種狀態和成癮狀態非常接近。”隨著時間流逝,“熱戀狀態”也會消逝。

但是,在物質成癮或行為成癮中,這種自限機制沒有起作用。為什麼在正常人的行為中,這種成癮狀態很快就能夠自我限制,而在這種非正常狀態下就沒有?這也是張效初想研究的問題。“我一直希望能夠通過非侵入的方法調控人的行為。這聽起來似乎有點恐怖,但我覺得是很有意思的——就是,你能夠知道你的行為背後到底意味著什麼?說到底是由於什麼,到底是因為什麼而有這些行為的?然後你就可以嘗試著去做一些改變,或者所謂的調控。比如,降低對成癮物質的渴求,改善人和人之間的關係。”


“我是科學家”第八期“噓,真相原來是這樣!”圓滿落幕

演講嘉賓張效初:《愛情和抽菸,事關大腦和上癮》


收到賬單會痛?識破了商家套路,還是免不了被套路?打折商品,使用起來效果也打折?……在題為《關於花錢,你不可不知的7件事》的演講中,周欣悅分享了一系列來自消費者心理學的研究。


“我是科學家”第八期“噓,真相原來是這樣!”圓滿落幕

演講嘉賓周欣悅:《關於花錢,你不可不知的7件事》



經濟學家把錢當做交換的工具,社會學家將金錢視作社會階層的標誌,作為心理學家,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市場營銷學系主任周欣悅更關注消費者在跟錢打交道的時候的一系列心理和行為的變化。憑藉“數錢可以鎮痛”和“髒錢令人降低道德感”兩項研究,周欣悅曾兩次獲得有“國內搞笑諾貝爾”之稱的菠蘿科學獎。

“花錢買不到幸福?那是因為你買對東西。”周欣悅在演講中分享了一些基於科學研究的具體建議,比如,識破商家的打折伎倆和其他誘導你花錢的套路“產品功能性理由比享樂型理由更容易讓人掏錢”,買體驗比買物質要更令人開心,並援引馬克吐溫的話總結:“如果你會花錢,你就是金錢的主人。”


“我是科學家”第八期“噓,真相原來是這樣!”圓滿落幕

演講嘉賓周欣悅:《關於花錢,你不可不知的7件事》


主題演講結束後,中國科協科普部綜合處副處長紀一鵬為現場科學家頒發聘書並進行合影留念,並希望活動能在科學家群體中形成示範效應,讓更多科學家來到“我是科學家”舞臺,分享和講述自己的科學故事,向公眾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


“我是科學家”第八期“噓,真相原來是這樣!”圓滿落幕

中國科協科普部綜合處副處長紀一鵬為現場科學家頒發證書。


未來,“我是科學家”系列演講將會持續舉辦。“我是科學家”內容平臺將聚集更多科學家、科技工作者,一同探索科普之路,建築完善的科普傳播體系。


接下來,5位科學家的回顧視頻也將逐步放出,請繼續關注我們。在“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後臺回覆“演講”,或者點擊菜單欄“演講”,即可看到更多科學家演講。

這期活動沒能入選的粉絲們不用難過,掃描vphoto二維碼,查看現場精彩照片。

“我是科學家”第八期“噓,真相原來是這樣!”圓滿落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