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汽車安全性能引人懷疑,無人車真的安全嗎?

無人駕駛技術帶來了汽車行業的全新變革,然而新技術的出現雖然能為人類帶來生活方式的改變,但技術創新的道路上卻往往伴隨著坎坷。

無人駕駛汽車安全性能引人懷疑,無人車真的安全嗎?

全球首例無人車致死事故

2018年3月18日,在美國亞利桑那州,一名女性在過馬路時被網約車巨頭Uber的一輛無人駕駛汽車撞倒,不幸身亡。

事故的受害者是一位名叫伊萊恩·赫茨伯格的49歲女性,當時她正推著一輛自行車通過一個非斑馬線區域。據報道,在伊萊恩·赫茨伯格橫穿馬路的時候,Uber無人車上面裝配的傳感器已經探測到她,然而,這輛車甚至沒有剎車跡象,也沒有發出警報聲。在Uber後來公佈的車輛行車視頻中,無人車內的備份司機當時也並未關注路面情況,反而是在低頭查看,可能是在玩手機。

無人駕駛汽車安全性能引人懷疑,無人車真的安全嗎?

無人駕駛汽車安全性能引人懷疑,無人車真的安全嗎?

事故發生後,Uber公司對此次事故進行詳細的調查,認為造成此次事故的原因可能包括兩方面:一是對象識別系統故障,它可能沒有把赫茨伯格和她的自行車歸類為行人。但這似乎不太可能,因為自行車和人是系統識別率最高的對象;二是汽車高級邏輯錯誤,它決定了要注意哪些對象以及如何處理它們。例如,發現路邊停放的自行車,無人駕駛汽車是不需要減速的。但是在汽車前面的車道上突然轉彎,就需要無人駕駛汽車立即採取行動。這模仿了人類的注意力和決策方式,並防止汽車在探測到新物體時手足失措。

最終Uber公司確定是第二個原因導致車禍的發生,具體地說,是系統設置出了問題,本應加倍關注的對象卻被其忽略。當這名女士在橫穿馬路的時候,雖然無人車裝配的傳感器已經“看到”她,但是Uber的自動駕駛軟件卻判斷,系統無需對這位女性採取避讓措施。

顯然,軟件的誤判加上備份司機的粗心,導致了慘劇的發生。

無人駕駛汽車安全性能引人懷疑,無人車真的安全嗎?

無人車真能“無”人嗎?

作為全球首例無人駕駛車輛致行人死亡的事故,該事件引發了全球輿論,本就備受爭議的無人車安全性能再度成為大眾關注焦點,人們不禁要問,無人車真能“無人”嗎?

就配置上而言,目前無人車配置的自動駕駛系統分為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硬件採集各種路況信息,包括周邊的車輛,道路標誌信息,以及行人、騎車人等。這些信息被彙總到了自動駕駛軟件系統,軟件做出各種分析和判斷,並且操控方向盤、剎車在內的車輛控制設備。自動駕駛系統也能夠對一些不構成危害的路面物體或對象(比如在馬路上漂移的一個塑料袋)進行過濾。這些系統構成了自動駕駛系統感知外界的“雙眼”和做出決策的“大腦”,儘管這些“眼睛”各有所長,但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仍有“失明”的時候。例如,雨雪天氣、大霧天氣等惡劣天氣下,會降低系統的測量範圍和準確性。其他帶有相同硬件的車輛、磁場強烈的地方也會對硬件造成干擾,甚至在光照特別強或是特別陰暗時都可能會出問題。

2016年,美國一輛特斯拉Model S在穿越十字路口時,與一輛正在左轉的卡車相撞,該車擋風玻璃進入卡車的底部,駕駛人員當場死亡。這是特斯拉自動駕駛系統發佈以來第一起致命事故。事故調查結果表明,當時的日照強烈,導致自動駕駛系統未識別卡車的白色車身,因此沒能及時剎車。

種種事故都指向一個焦點——無人駕駛的安全性能。

儘管無人駕駛汽車具有超人的感官能力,激光雷達可以在黑暗中伸展數百米遠,目標識別系統能同時跟蹤數十輛汽車和行人,雷達和其他系統則可以觀察周圍的道路。然而就像Uber無人車這起事故,雖然軟件“看到”人,卻選擇忽略而最終撞人致死——不管你的眼神有多好,如果你的大腦不知道做出正確的判斷,又有什麼意義?

如此看來,在目前這個階段,無人駕駛汽車還不能做到真正的無人駕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