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讲修行:静下来,观察自己的思想

南怀瑾老师讲修行:静下来,观察自己的思想

我曾告诉大家,不妨走从前古人的路线,用观心法门,观察自己,以现在的观念而言,就是检查自己的心理状态。

我们的心理状态,所有的思想、感觉可以归纳成三个阶段,那三段时间的分类:过去、现在、未来。

古人称前际、中际、后际。

这一个法门,不一定要盘腿。静下来时,观察自己的思想,会发现一团纷乱。

我们的心理状态,一部分属思想方面;一部分属感觉方面,像背酸、腿痛等等;还有一部分属情绪方面,觉得很闷、很烦。

总而言之,这些都归纳到心理状态,叫做一念。

然后,我们再观察自己的念头,前一个思想过去了,没有了,就像话讲过了,我们也听过了,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成为过去,一分一秒都不曾停留。

我们不要担心,它不会留下来长到心里去的。换言之,念头本身停不住,永远在流动。像一股流水一样,永远不断地在流。

它是一个浪头连一个浪头,很紧密地接上来。如果再仔细加以分析,它像是一粒粒水分子,密切连成一条河流。实际上,前面一个浪头过去了。

它早就流走了,后面的还未接上来。

这时候,假如我们把它从中截断,不让后面的浪头上来。

中间就没有水了,心理状态也像这个一样。又比如我们看到这个电灯永远在亮,实际上,我们把开关打开后,第一个电子的作用上来,马上放射,很快就没有了,后面电的功能不断地接上来,我们就一直都看到亮光,事实上它是生灭的,所以看到日光灯有闪动,也就是因为这个道理。

我们的心理状态,也是这样在生灭,只是我们自己不觉得,以为自己不停地在想。

实际上,我们的思想、感觉,没有一个念头是连着的,每一个念头都是单独跳动的。

比如我们在这里做个检查,早晨刚一醒来,第一个念头是——自己在想什么?

到现在还是早晨的那个念头吗?绝对不是,它不会一直停留在心中,早跑掉了。

所以念头用不着去空它,太费事了,它本来是空的,一般人听了佛学,一上座就求空,用自己的意识去构想一个空,这是头上安头,是多余的。

不过,现在的问题是,念头流走还容易懂,可是后面第二个念头怎么来的?它的来源找不出来,这是一个值得参究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并没有想它,而它自己会来?尤其是打坐的人,本来想清净,偏偏念头来了,有些念头平时根本想都不会想的,只要一打坐,几年前的事,都想起来了。

比如有则笑话:一个老太婆打坐,下座以后,告诉别人:嘿!打坐真有用,十几年前,某人向我借一块钱,一直没有还我,打坐时,倒想起来了。

这可不是笑话,它说明一个事实,心里越宁静,所有的东西都自然在脑中浮现了。

怎么来的?这是很重大的问题。假如前一个念头过了,后面的念头不接上,中间不就空了吗?这个念头怎么来的?那个去找的,又是一个念头。

不要去引动它,也不要寻找它,不要怕它来,它虽然来了,但也一定会过去。

只是这里头有一个东西,那个知道自己念头跑过去了,知道念头又来了,那个东西没有动过,要找的是那一个。

那个就是心经上讲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的“照”,永远在照。

这个照字用得非常好,等于电灯一开,灯光就把我们照住了。

大家因为不明白这个理,所以专门在乱跑的念头上想办法,想把它截断。其实看到念头,照到念头的那个,并没有动,也不需要截断念头。

南怀瑾老师讲修行:静下来,观察自己的思想

我们明白有一个主人家,看到这些杂乱念头,这是我们本有的功能,这个功能永远静静地在那里,久而久之,这些连绵不断的妄念不会来了。

等于客人来家里,主人并没有说:“你出去”,也没说“请进来”,不拒不迎,妄念自然跑了,这是最初步。

能够随时在这个里头,慢慢观心,观察烦恼习气。只要一观察,烦恼习气就没有了。只要照住它,它就空了。这个道理要特别注意。

有人问:寂静的心境保持了两三天以后,身心没什么变化,这时问题来了;心里会觉得很无聊、很落寞;

有时想,这不是枯禅吧?现在的心境与枯木有何分别?同无记、无念,又有何分别?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

第一,觉得自己是三际托空,但心境却很无聊,这不是还有一念吗?可见三际没有托空。

第二,又觉得是无念,其实念头多得很,岂止三际,至少也有五六际。

这是用功吃紧,身心发出了一种无聊的感觉。所以佛说修行要像弹琴一样,你太用心了、太吃紧了,就像琴弦绞得太紧,难受了。

换句话说,有些学佛学道的人,一下子勇猛精进起来,就想马上有所成就,这时马上量他的血压看看,一定很高,因为神经紧张的缘故。

注意!刚刚有人提出的问题,不是三际托空,真到了三际托空,前念过去了,后念没来,中间当体即空,其实根本没有中间念头。

所以《金刚经》上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际都是不可得,不是说没有,是把握不住。

未来还没来,你能够把握明天脑子里想些什么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我们刚说一个现在,就已经成为过去了。

南怀瑾老师讲修行:静下来,观察自己的思想

《金刚经》告诉我们的是不可得,不是告诉我们过去心空,现在心空,未来心空。也没有说:过去心没有,现在心没有,未来心没有。

古人的翻译是很慎重的,如真有一个三际托空,也是无法把握住它的。为什么?

能把握住三际托空境界的,就是现在心,懂得现在心不可得,就没事了。此其一。

第二,真到了三际托空,身体不存在了,与虚空合一,那真是消遥自在,不得了的自在。

学佛是为了学解脱自在,可惜现在学佛学道的,搞得既不逍遥,又不自在,更不解脱,何其苦哉!结果反而是被那个东西,把自己绑了起来,这个道理要注意,要弄清楚。

——《如何修证佛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