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生當自強 (濰坊一中72級 單相焜)

後生當自強 (濰坊一中72級   單相焜)

後生當自強 (濰坊一中72級   單相焜)

後生當自強

濰坊一中72級 單相焜

不執自強之燈,何來三更燈火五更雞,聞雞起舞趁月明?不燃自強之火,何來男兒事業當志奇,三千越甲可吞吳?不走自強之路,何來三軍難奪匹夫志,野火燒盡春又生?

多少次仰望星空,多少次懷想歷史。跨越時空,孫中山先生的錚錚誓言猶然在耳:“雖海枯石爛,而此身尚存,此心不已,既不可以為失敗而灰心,也不可以為困難而卻步。”是的,在那個民族危亡的年代,先輩們正是憑藉著這種決心一路向前。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一直蘊藏在我們的民資文化之中,生生不息,薪火相傳。前人聲不息,後生當自強。新時代的我們,理應將這種自強精神傳承、發揚下去。

《周易·象傳》有語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象傳》一文,通篇所述皆是君子當如何為人,而起首乾卦便是此句,足可見自強精神是古人之根基、民族之精魄。而這種精神,一路沿著歷史長河浩蕩流淌,並根植在了我們民族精神的血脈深處,代代相傳。

如非自強,何來“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的傳奇;劉邦何以從那個為人輕賤的劉季成長為一國之君、漢家天子;如非自強,宋濂大可不必“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如非自強,又何來劃粥割齏的執著,又何來囊螢映雪的堅持?古人勵志自強的故事實在數不勝數:臥薪嚐膽,懸樑刺股,鑿壁偷光,警枕催讀……看吧,若是少了這自強不息的精神,那麼我們民族的史冊汗青上,怕是也要大為失色、了。

至於近代,魏源為何苦費心力編纂《海國圖志》?“戊戌六君子”為何甘願為變法而喋血街市?那是源於一個民族血脈裡流淌著的自強之志。四萬萬民眾為何不肯俯首於日寇的鐵蹄之下?為何要用鮮血去披肝瀝膽奪回祖國的河山?那是源於一個國家脊樑上深刻著的不屈之痕。自強精神,早已成了我們中華民族的一條根、華夏民族的一條魂、民族意識裡的一汪水、民族血統裡的一座山。

時至今日,我們仍能看見,學子十年寒窗苦讀昭示著自強,“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熱潮體現著自強……自強,自強!新時代的我們正在傳承著自強之精神、自強之精魄。但不可否認的是,時下仍有“啃老族”的存在,現下仍有佛系文化的蔓延。這些人,頹廢混沌,渾天聊日,躺在與世無爭的安樂窩中一睡千年,尚不知道自立自尊自強的重要性,更不知道如何去自強不息。看來,自強精神在今天的中國,大還有號而召、廣而推的必要。

	自強慷而慨,自強當何強?魯迅先生曾說:“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以為看,自強精神,首先必須得敢於正視現實,實事求是,立足眼前,著眼現下,然後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正視現實,方能在現實的土壤之上,種出明媚的花。故,自強不息的前提——必須是敢於正視,正視自我的長短,正視品質的清濁。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夠、不才、不足,不退縮,不逃避,不猶豫,且敢闖,敢抗,敢為,敢當,彌補自己的不足,完美自我的大廈,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有志肝膽壯;無私義凜然”,一路奮進,志存萬里,這,才是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自強。

故曰:十萬雷霆轟動乾坤,卻不能將我禁錮;百萬天兵縱橫捭闔,也休想讓我降服。中國青年不會讓初衷被冷落得長滿青苔,也不會讓前路因迷茫而貼上封條,宜當如酒,以水的姿態融入這個社會,再以火的姿態,燃燒起熊熊的自強之光!

後生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前路雖未知,誰怕?自卑者卑,自強者強!

後生當自強 (濰坊一中72級   單相焜)

桑老師簡評:文章非常符合現下考試作文的要求。它結構方式靈活,既有“三聯繫”的廣度,又有“怎麼做,怎麼辦”的實效實用。當然,文章最大的優點是引經據典,瞻前顧後,前突後擊,俯拾即是,搖曳生姿。立足高,文筆新,展現了寬廣的知識面和很好的把握材料的能力。起點不低,請加油!

後生當自強 (濰坊一中72級   單相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