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為何能寫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原來古人都在這兒賞月!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中秋佳節馬上就要到來了,除了與家人吃團圓飯,吃月餅,最必不可少的便是與家人,親朋好友一起賞月了。

從時令上來說,中秋節也是秋收季,春播夏種的穀物,到了秋天正是碩果累累收穫的季節。人們在這個季節裡喜氣洋洋的慶祝豐收,故中秋節也經常與團圓美好相連。因為在這個季節中,就寄託了人們對來年的美好盼望。


蘇軾為何能寫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原來古人都在這兒賞月!


民間賞月習俗由來已久,無數的文人騷客在這一天留下了珍貴墨寶,特別在唐詩宋詞,中,繁華的時代景象也在詩中以中秋團圓的形式表達出來.

李白偏愛中秋,寫出了許多以月亮寄託情思的詩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也有離家遠,鬱郁不得志的詩歌。唐朝張九齡曾寫過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之夜,懷念遠方,詩歌意境,雄渾闊大情感真摯,雖遭奸臣排斥,可依然不改忠心。


蘇軾為何能寫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原來古人都在這兒賞月!


圓盤如月,碧空如洗,人們在賞月的時候,也會情不自禁的想念在遠方的親人朋友,所以中秋節的團圓節之稱,古詩少不了人們的思念之情。

而關於中秋節最著名的中秋詩詞,莫過於蘇軾寫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這是自古以來中秋作品中公認的絕唱,浪漫主義的色彩,構思奇特,出塵入世,即感慨,又曠大,沒有一句廢句,很好的體現了中秋這一節日傳奇色彩。


蘇軾為何能寫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原來古人都在這兒賞月!


而古人常在西湖邀約賞月。杭州西湖之美,世人皆知。中秋月圓之夜,與親朋好友踏上船,抬頭望著窗紗,燈光從中透出,宛如一個個小月亮,等游到了湖中央看著,燈光,月光相互交映,景色美不自勝。

在現代,都市的水泥叢林中,高樓層擋住了觀月的視線,嚴重的光汙染也掃盡賞月的雅興。何不逃離到一個清靜世界,,靜靜的欣賞,2018年這輪中秋月呢?


蘇軾為何能寫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原來古人都在這兒賞月!


來到西湖,涼風習習,白天的燥熱一掃而光,實在是古人最中意的賞月地點之一,而今,若是讀者們喜歡,也可以選擇泛舟湖上,欣賞著這輪月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