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设计促进社会发展,日本青年设计师的探索

设计,在人们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

是贴心、细心的“服务者”?

还是创新、推新的“领跑者”?

又或者让旧锦有新样的“发现者”?

在日本青年设计师太刀川英辅的“设计进化论”中,

或许能让我们找到答案。

太刀川英辅作为设计师活跃于建筑、平面、产品等领域,获得业内主要设计奖项50余项,并担任过诸多国际设计奖的评委。

用设计促进社会发展,日本青年设计师的探索

太刀川英辅

2011年日本大地震40小时后,他发起了“OLIVE争活日本”项目,掀起了震后的防灾设计运动热潮;2015年参与《东京防灾》手册设计,750万本《东京防灾》短期内被秒杀,促使官方开放线上版下载。

用设计促进社会发展,日本青年设计师的探索

《东京防灾》手册

现在,太刀川英辅创立了Nosigner设计事务所,设计对于他和团队而言意味着“发现产生良好关系的造型”,事务所的宗旨是要做“加速未来社会变化活动体”,试图在图像中表现看不见的深层内容。

为了追求此目的,设计师在追求产生美丽造型的同时,更应该思考通过眼睛看不见的新型关系去“发现人”。

太刀川英辅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作为建筑学出身的设计师,他倾向利用最新的科技表现自己及团队的设计理念,并借此以求对社会进行改良,在造型上追求对自然的尊重和还原,对功能的把控颇为理性和克制。

用设计促进社会发展,日本青年设计师的探索

《东京防灾》手册

以《东京防灾》手册为例。Nosigner团队联合东京政府以及日本电通集团,针对地震后的救援问题,在互联网平台发起了民众自救以及互助的信息共享运动,最后将这些信息收录成册,以手册的形式进行传播,打破了商业组织与政府机构合作进行公益事业的藩篱。

用设计促进社会发展,日本青年设计师的探索

《东京防灾》图书封面

通过趣味性的设计,如使用醒目的黄色与黑色作为主色调,注重排版阅读的舒适度及趣味性设计,尤其在页码的设计上,让吉祥物随翻页产生动画效果的巧思,让平时无人问津的公益性书籍获得了大量的好评和认可。

用设计促进社会发展,日本青年设计师的探索

《东京防灾》图书

这样的设计方案针对当今时代的技术特点及问题,找到了改良社会的途径,可谓是集思广益之佳作。

自铃木大拙20世纪初期向西方宣传日本禅文化,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如何通过设计作品表现这种既传统又耐人寻味的哲学观念,是太刀川英辅和他的团队思考的另一问题。

《墨庭》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将日本枯山水的审美趣味与现代简约主义结合得恰到好处。

用设计促进社会发展,日本青年设计师的探索

《墨庭》

“禅”味的现代改良,成为日本设计师赖以存身立世的符号之一。《墨庭》使用了目前科技上可实现的“最黑”的一种材料,通过科技成果与传统造型的结合,并对形制进行重构设计,重新阐释了“禅”在当下的语境。

这是太刀川英辅设计团队的创新之处。在大浪淘沙的背景下,历史的精粹依然值得我们去守卫,《墨庭》站在现代的立场上,也向传统和历史表达了敬畏和尊重。

用设计促进社会发展,日本青年设计师的探索

桂离宫一角

论及对传统元素的使用,太刀川英辅一再强调历史因素及自然因素对自己创作的影响,并以17世纪营建的日本经典园林建筑桂离宫为例,同时将柯布西耶视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建筑师。

用设计促进社会发展,日本青年设计师的探索

桂离宫一角

作为设计师而言,必然需要先尊重及了解自己本国的文化,才能在未来具体的创作中游刃有余。至于设计的功能和作用,同样需要在了解设计语言的基础上,才能发现更多的妙趣。

本文改编自《中国艺术》2019年第1期

《日本新生代设计师的社会创新及改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