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旅行一定要趁早呢?

李香1031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

細思其言,不無道理。很多事情,都要趁早,晚了,就失去了很多快樂和意義。

旅行,同樣如此。早和晚,會有很大的不同。

我特別贊成旅行一定要趁早的觀點,至於有沒有旅行的條件,另當別論。



在我看來,旅行的早和晚,分兩方面。一方面,是旅行的主體人,要趁早,最好在年輕的時候多旅行;另一方面,是旅行的地方,早與晚,會給人不一樣的感覺。

人年輕的時候,身體好,精力充沛,可以去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等到年歲稍大,心有餘而力不足,一些地方想去也去不了了。比如,一些名山大川,原生態自然秘境,風景優美,但要領略到奇美的風景,需要有一個好的身體,沒有健康的體魄,是無法勝任的。

旅行不但可以開闊視野,增強體質,還可以豐富一個人的閱歷和知識。因此,早一點走出去,到不同的地方旅行,就可以儘早地豐富自己的人生,讓自己擁有同齡人不曾擁有的閱歷。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是有道理的。



很多地方,令人嚮往,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足跡幾乎沒有到不了的地方,但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問題,過度的商業化開發就是最大的問題。一些過去人跡罕至的原生態自然景觀正在慢慢失去多年不變的樣子,一些過去默默無聞的古鎮古村落正變得像集市一樣熱鬧。真正的原生態景觀、沒有沾染商業氣息的古鎮古村落越來越少了,它們是稀有資源。所以,早一點去,可以盡享自然之美,體驗淳樸之美,去晚了,味道就淡了。


儲己圖文


為什麼旅行一定要趁早呢?

看到這個題目,感覺更適合我們老年人,既然自己喜歡旅行就趕緊行動起來,加快腳下步伐,到外面看看世界,還年輕時愛旅行的夢。

自從退休後我和老伴就開始實施旅行的夢,近三年時間自由行走過58個城市。緊走慢走一年也走不了幾個城市,2018年掐著手指頭一算也就走了18個城市,海寧、嘉興、常州、黃山、歙縣、長沙、株洲、湘潭、南昌、杭州、滁州、宿州、丹陽、無錫、南通、台州、臨海、湖州。在2019年我們一定要加快步伐多走幾個城市,我們想啊,到我們這個年齡,說不定哪天早晨起來,就走不動了,所以趁著現在身體還行,多走一個城市就是賺下的。

我們在崑山車站

我們旅行的部分車票


愛吃鋼絲面的老劉


我長期旅遊,但是真的是趁早。

我記得第一次旅遊,我可以揹著女朋友在沙灘上跑。

第二次旅遊 我可以揹著媳婦爬一段山

隨著年齡增長,只能自己爬山了

後面 爬長城就要扶著牆慢慢走

上香山都費勁

出門步行 20分鐘都覺得累

上樓超過3樓都喘

我覺得現在最想去的地方就是,趕緊回家躺床上最舒服

說真的 旅遊真的是越早越好,尤其想帶父母出去的更應該早點,前幾年我姥姥還能出去玩,這兩年 總睡覺精神不好 也沒力氣,哪也去不了,其實年輕人工作忙,但是有時間真應該帶老人出去一下,要不等老人沒有的時候,回想沒帶過父母去玩玩,真的很後悔


Tj尿尿貓


我是小人窮遊,目前是一名在校大學生,我喜歡旅行。我非常贊成旅行要趁早這個觀點。

年輕時有足夠的激情

“我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這些話在現在也非常熱門,在我看來,沒有足夠的激情是難以發自內心說出來這些話的。在今年暑假,我參加了一個200多人的活動,200多人都是來自天南地北的大學生。我們的目的是揹著登山包,揹著帳篷,通過途搭、徒步、搭火車的方式,從西安出發,經過寶雞、定西、蘭州、西寧,最後到達目的地青海湖。假如沒有足夠的激情,我想是不會去經歷這些的。所以要趁著年輕時還有那一股激情,多出去走一走吧。

年輕時有足夠的體力

我相信很多出去旅遊的夥伴都知道,其實旅遊也是很累,也是很耗體力。在旅行當中飲食可能會不規律,要走很多的路,假如人一上了年紀,體力跟不上了,可能會錯過很多的美景,體驗感就會下降。

年輕時多出去走走,可以開闊視野

現在的人動不動就會感到迷茫,其實現在的很多大學生都活在自己的小圈子裡面,不肯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去接觸更多外面的新鮮事物。多出去旅行,可以讓你瞭解一方的風土人情,可以讓你看到美景的同時,會讓你感覺到“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的感覺,你就會樹立更大的目標,為你下一次更遠的旅行做打算。同時趁早旅行,可以在旅途和別人的交流溝通當中完善自己的性格,學到更多為人處事的道理。


以上就是我自己的觀點,希望大家可以喜歡,同時,如果你有不同的觀點,可以留言一起討論哦!


小人窮遊


旅行要趁早,年輕的時候有體力,90年去泰山,我真是手腳並用爬上山頂的,93年走絲綢之路,從蘭州去敦煌坐長途車“大黃海”,車座位的距離特別近,坐了一天一夜才到敦煌,第二天腳都腫了,但一路上看見雪山連綿起伏的雪線,現在已經看不到了。然後從柳園坐火車去哈密,吐魯番,坎兒井就在村莊邊上,那裡的人特別好,zuoz也沒有現在這樣修成博物館,從吐魯番去烏魯木齊,公共汽車上被人偷了,四個人買了機票,差點連飯都吃不上了,那時的天山藍色的天池,碧綠的草地,美麗的博格達峰,草地上的牧民,小孩也就5、6歲,騎在沒有馬鞍的馬上,真是彪悍的民族。十幾年前去麗江和現在去麗江的感受也不一樣了,從揹包旅行,住招待所,(男女要分開住的年代,一起住要出示結婚證),到96年自駕到海南,到自駕祖國大好河山,再到自駕美國,歐洲,英國、新西蘭,東南亞,世界那麼大,要早點去看看,還有句話說“趁著青春年少,抓緊時間拍照”留住青春歲月,旅行要趁早。


沿著國道去旅行


肯定要趁早呀,我自己就是個特別好的例子,年輕的時候去新疆徒步,去西藏沒買到臥鋪就坐硬座也是精力特別旺,走川藏線318,背個大包乾勁10足,可是之後隔個二年就去,明顯一年比一年體力差。如果高反了,恢復的也慢。年輕的時候遇到了朋友一個小事都會很開心,一個大麻煩也會一笑而過,年齡大了,在青旅遇到的都是比自己小很多的旅行者,多少會有一點代溝了,同樣的景點,同樣的風景,心境卻完全不一樣。所以我特別贊成年輕的時候能走就走。最好能走完祖國的大好河山。


一灣清月_Dina


說到旅行要趁早這問題,我個人的理解是得從以下三個方面說

第一早是指年齡早,現在生活條件都改善了,不再愁吃愁穿,家長都有意識讓自己的孩子多出去走走看看,利用假期帶著孩子旅遊,很多孩子小小年紀便已經去過很多地方,有特別注重的更是媽媽懷孕期間就會四處遊玩,旅行胎教,我覺得特別好,條件允許的話,讓孩子儘早的多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對開闊孩子的眼界有很大幫助的,所謂眼界決定境界,就是這個道理了,這是第一早。

第二早就是去一些生僻地點旅遊,趕在沒有特別多人去的時候先去看看,很多地方旅遊資源開發的比較早,就是那些熱門旅遊景點,大家都去,繁榮了當地的經濟市場可同時也讓那些地方變的沒看頭,利益驅動下原本的樣子都被破壞,取代而之的都是一些人為製造出來的賺錢模式,千篇一律,乏味無聊!真心喜歡旅遊的人就得趁早去生僻地方,那些原生態還沒有那麼多人去的地方玩,才能真正的體驗到旅行的新鮮感哦!這是第二早

第三早那就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了,那就是得趁著年紀還不是很老,腿腳都利索的時候走動走動嘍!年輕的時候必須忙於工作,為生活壓力所迫,沒錢沒時間!唉!特別是咱中國人,上有老下有小的,誰又能灑脫到啥也不顧呢,大多普通人都很少有機會經常出去旅遊的,只能熬到退休了,孩子們長大成人而自己滿頭白髮了才想著該為自己活幾天,該去外面看看時卻發現依然垂垂老矣,腿腳不再麻利,腰桿子再也挺不直,身手更是不再敏捷,望著那高山流水,如詩如畫卻沒有力氣去登高望遠,受不了那車馬勞頓,才突然意識到,年輕時候嚮往的詩和遠方已經離你越來越遠了……早點給自己點時間吧!這是第三早

旅行要趁早,世界這麼大,趁早去旅行吧!

歡迎點擊+關注

本人最近在一次旅行是剛剛過去的春節,去了北京過年,前兩次去北京都錯過了做好漢的機會,這次終於完成了“好漢壯舉”哦😊😊😊




沈偉22258086


首先我很贊同旅行旅行要趁早,雖然我現在已經中老年了,我還是贊同青年人要早早的走出去,早早的看看這個世界!下面我就從以下幾面方面來證明我的觀點:

1.旅行是要體力的,身體不行旅行根本不行,二三十年前單位組織爬西嶽華山,當時連夜上山,中間都沒有休息,天快亮時已經可以在西峰看日出雲海了!



雲海,微風輕輕吹過,雲慢慢的走,慢慢的露出青山,松樹,山峰真和仙境一樣!

白天又下山,一路看風景,真是“自古華山一條路”太美了!

當時根本就沒有索道,上下全憑兩腳,現在要去憑怕得索道,在山上還得休息兩天。

真得旅行是要體力的,年輕人就是年輕人!

2.旅行是要膽量的,像進藏,我現在沒有去過,從視頻,文章上看了不老少,路上的艱難,險惡等等,看道都害怕,所謂“初生牛櫝不怕虎”,像這些地方越年輕出去看一看越好!徒步,騎車去旅行就是拼身體,拼膽量!


3.旅行是要時間和精力的,在沒參加工作和成家之前是有很多時間的,像在大學裡的兩假,在學校是大家都一樣,年齡差不多,經濟也差不多,興趣愛好也差不多,出去玩也可以作伴!看一看祖國的大好河山有什麼不好?家裡條件好一點的走出國門看看世界也沒什麼不好的?工作以後,競爭壓力也很大,要加班,要向上,要過的比別人好,沒時間,沒興趣,努力掙錢向上爬!成家以後,老婆孩子。老婆家裡的事,自已家裡的事,孩子上學,煩!煩!煩!所以旅行要趁早!


有些人說了,退休以後,時間也多了,孩子也大了,經濟上也不用看別人的臉色!這時候是旅行不美嗎?

我想說你是沒有明白旅行和旅遊的含意!

1.旅行是一個拼體力,花錢要比旅遊少,看的要去旅遊多,自由度要比旅遊多,像一些自然獨特的風光,旅遊是見不著的!給人的刺激旅遊和旅行真的沒法比!

2.旅遊是一個花時間,花錢的運動,也就是在一個城市呆膩了,去道別一個城市,看看別的城市的人怎樣生活!其實現在高鐵,飛機,各種交通工具還有網絡把城市之間,國與國之間距離拉近了,全國都講普通話,全世界的樓都差不多!吃的東西在你住的城市也能吃到!可是山搬不了,海搬不了,河湖搬不了……




朋友旅行要趁早!趁年輕看萬卷書,走萬里路!

以上是我的關點,有贊同的請關注我,不同看法的也請說出你的想法!


李家人在西安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旅遊是我們認知世界最佳的方法。我相信大多數人都很嚮往旅遊,可在踏上旅途之前卻可能被各種因素所牽絆,導致旅行計劃一擱再擱。


現在流行一種說法,“旅遊一定要趁早”。我非常同意這種說法。其實這句話,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但不管何種解讀,都在提醒我們,旅遊不能只停留在腦海裡,停留在計劃裡,必須立即付諸行動。

所謂“趁早”,對於所有年齡段的人都適用。不管是學齡前的兒童還是六、七十歲的老人,旅遊都要趁早。那麼怎樣才算“早”呢?我覺得,所謂“早”,就是事不宜遲,不給旅遊計劃設置一些似是而非的前提條件,從而讓旅遊永遠停留在計劃階段。

現實生活中,我聽到或看到太多的人,無論處在什麼年齡段,總能找到推遲旅遊的理由:

對於上幼兒園的學齡前兒童,你可能會說,孩子還小,出去玩照顧起來很麻煩,回來啥都記不住,等於白玩,等孩子再大兩歲也不遲。其實對學齡前兒童來說,外出旅行是感知這個世界最好的辦法。

等到孩子上了小學,你可能會說,孩子剛上學,功課要緊,等寒暑假再出去玩吧。

好不容易到了寒暑假,外出旅遊的計劃又可能會讓位於給孩子報的各種補習班……。

直到高考前,孩子的功課只會越來越重,倘若旅遊必須讓位於功課的話,這孩子恐怕得等到高考後才會有時間旅遊了。

對於為人父母的:

孩子小的時候,嫌帶孩子外出旅遊不方便,想等孩子大一點再說。

孩子上學後,又一心撲在孩子的學習上,更是找不到外出旅遊的空閒。

孩子學成後工作了,又忙著給孩子張羅對象、婚房和各種操心。

孩子一旦結婚有了第三代,老夫妻更是忙得不可開交,哪有時間出遊?……

這類人,雖然心底也盼著能有時間出去旅旅遊,可總是說“眼下有啥啥啥事情沒完成,等過兩年,怎麼怎麼了,我一定外出旅遊”。倘若你善於找這種理由,那你這輩子都很難抽時間旅遊了。因為兩年後,老的“任務”完成了,一定會有新的“任務”冒出來,你的旅遊計劃就只能永遠停留在紙面上了。

唯有秉持“旅遊要趁早”的理念,結合自己的年假時長,不管是周邊遊還是長線遊,國內遊還是國外遊,自由行還是跟團走,下定決心排除干擾踏出旅遊的第一步,你就會發現旅遊會帶給你一片完全不同的天地,讓一個人在有限的生命長度裡活出更大的寬度。

拿我來說,大學畢業前,因為那會兒國人都不富裕,普遍沒有旅遊的概念,基本沒有旅遊的經歷,錯過了最適合通過旅遊認知世界的黃金時間段。直到工作後,在五年多的時間裡去國外出過幾次差。正是那幾次屈指可數的出國經歷,在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讓我愛上了旅行的感覺。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等自己有了點積蓄,每年都會抽時間,陪孩子、陪愛人、陪老人出遊幾次。說實在的,因為不是專職旅行家,要抽出旅行的時間的確很難,工作上、家事上的牽絆也很多,但正因為秉持著“旅遊要趁早”的信念,每一年都會給自己增添新的旅行記錄。不想讓自己像父輩那樣,等到時間和金錢都不成問題的時候,卻已經沒有了出遊的體力。


悠遊四方


我很贊同這個觀點。我現在回想起來自己年輕的時候,哪兒都沒去過,就很後悔。

因為年輕的時候,肯吃苦,時間也多,但是沒有錢。不過最重要的是,旅行能給自己帶來的財富,旅行是一生的回憶。

如果在年輕的時候,能給自己留下很多回憶的話,等年紀大了,回想起來就會非常幸福。年輕的時候吃的苦多,等將來回想起來,就越覺得幸福。

旅行也是一種開拓視野。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有道理的。

旅行對於年輕人,能夠對於世界瞭解的更加真實。尤其是現在的碎片化互聯網時代,假的內容太多了,各種腦殘的視頻,讓人的智商越來越低。旅行,去現場親自體驗,能夠排除那些不良影響,讓自己在迷霧中獲得真知。

旅行會讓年輕人變得更加強大。在年輕的時候出去自助遊,非常考驗自己的社會交際能力,也非常考驗對於陌生環境的適應能力。我很推薦年輕人去歐洲自助遊,一方面開拓視野,另一方面能夠直面陌生環境和未知的困難,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而且,最關鍵的是,世界唯有時間不可改變,人一定要趁著年輕的時候,多去做一些事情。在每個年齡段,對於世界的感悟,是不一樣的。好多家長不讓孩子出去玩,是因為家長不懂事,作為年輕人,一定要衝破身邊的束縛和障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