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50.各种勺子

喝汤盛饭用的工具;大多是铜质的,铜的融点低容易成型,还不生锈。另外还有漏勺等物件。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51.剃须刀架

这是一种夹住双面刀片的剃须刀架,现在很少用了,大多数用的是电动剃须刀。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52.鸟笼子

一般由竹子,柳条编成的笼子,里面可以放养各种鸟禽。考究的用红木等加工而成,价格不菲。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53.麻绳

麻绳是取各种麻类植物的纤维。麻绳,常规直径为0.5mm-60mm。麻绳(包括黄麻/剑麻),二股三股四股麻线球,直径1.5厘-4.5厘,仿麻外表类似麻线。麻纱从0.8支纱到6支纱,麻线直径:1mm-5mm可做单股、二股、三股、四股及多股纱线,采用圆筒形、锥形有纸筒,无纸简包装。

我们在农村时,拿一根扁担两根麻绳出去,可以担回来稻草、麦秸、豆萁等。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54.铜质酒杯

酒杯,用来饮酒的器具。基本器型大多是直口或敞口,口沿直径与杯高近乎相等。相关资料表明最早的陶制酒杯产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时期。

铜质高雅不锈,容易加工。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55.油纸伞

油纸伞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作为起源于中国的一种纸制或布制伞,亦传至亚洲各地如朝鲜、越南、泰国、日本等地,并在各地发展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油纸伞。随着大陆客家人迁移至台湾定居,也令中式油纸伞在台湾生根发展。油纸伞除了是挡阳遮雨的日常用品外,也是嫁娶婚俗礼仪一项不可或缺的物品,中国传统婚礼上,新娘出嫁下轿时,媒婆会用红色油纸伞遮着新娘以作避邪。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56.书信

书信是写给具体收信人的私人通信。除了保护有关的私人秘密外,一般对属于书面作品性质的信件也给予版权保护。

现在电话普及程度很高,有什么消息,短信,彩信,微信,QQ等很快就将消息传递了。

书信慢慢也要消失了。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57.犁铧

犁铧[lí huá]公元前6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铁犁。欧洲人到17世纪才使用铁犁,比中国晚了二千三百年左右。公元1050年,中国人还发明了犁镜,给犁装上犁镜,便于翻土,从而提高了农业产量。前面一般是用牛来拉,后面是人来抚。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58.电影放映机

电影放映机(film projector),放映影片用的光学机械。由灯箱、光学系统、传动输片装置和供片盒等构成。影片按每秒 24 格在放映机上运行,每格画面到达定位时,快门按 1/96 秒的间隔时间均匀地打开、关闭一次。因此,每格画面在光源透射下通过放映镜头将影像两次清晰地投射到银幕上。尽管摄片时为每秒 24 格,但放映时却相当于每秒 48 格。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作用,画面的迅速变换,使观众获得活动的视觉效果。有声电影放映机还装有还音、扩音装置,电影还音方式主要有光学还音和磁性还音。根据影片不同宽度,电影放映机分为 35 毫米、16 毫米、8 毫米、超 8 毫米等类型。还分别有固定式和移动式以适应不同的放映条件。教学中多用 16 毫米、超 8 毫米放映机。

四十多年前,电影放映员既是个好工作,也是个辛苦工作。来了新影片,就到各村去放映。有时叫跑片,几个村先后放而胶片只有一套。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59.银元

银元,又名银圆、大洋,是大型银质铸币通称,也称“洋钱”“洋钿”“花边钱”“大洋”等。15世纪末始铸于欧洲,16世纪由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大量铸造。明万历年间(1573—1620)开始流入中国。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中国中央政府首次在西藏铸行“清乾隆宝藏”银币。道光年间,台湾福建等地也曾仿制银圆,称为银饼。光绪十五年(1889),广东开铸“光绪元宝”银圆(即龙洋)各省纷起效尤。1914年铸造袁世凯侧面一元银币(袁大头)。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60.爆米花机

爆米花机(baomihuaji)是用于制作爆米花的专用机械,爆米花机也是爆谷机(香港的称呼)。此款机器可爆彩色果味爆米花,建议顾客在操作时候用奶香椰子油一起使用。

爆米花每个人都爱吃,可是传统的爆米花具有单一性。而多味爆米花满足了不同人的不同需要,从孩子到老人都喜爱。它的甜香酥脆,更是赢得了每个人的好评。尤其是在电影院和超市还有美食街等。都很受广大的顾客们喜爱。尤其是单锅爆米花特别适合流动,使用方便。一个人就操作。

2013年1月,美国探索频道节目《流言终结者》,用大炮手摇爆米花机来实验探究制作爆米花的最快方法引发网络议论。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61.药碾子

中医碾药用的工具,由铁制的碾槽和像车轮的碾盘组成。解除病痛的药材饮片,如:赤小豆、酸枣仁、白寇等,就是通过推动铜磙在铜碾子槽中来回压碾研磨,使药材饮片分解、脱壳,用它配置的中药饮片具有良好的药性作用。尽管如今新一代中药研磨机广泛应用,但是古老的中药碾子仍在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62.小板凳

小朋友吃饭、上课、看电视电影时用的凳子,可以坐两个人的长板凳,也有只能坐一个人的独凳。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63.火锅

火锅(英语:Hot Pot[1]),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它是中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物。据考证,战国时期即有火锅,时人以陶罐为锅,到宋代,火锅的吃法在民间已十分常见,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谱中,便有同友人吃火锅的介绍。元代,火锅流传到蒙古一带,用来煮牛羊肉。到清代,火锅不仅在民间流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宫廷菜”,用料是山鸡等野味。

火锅一般是指以锅为器具,以热源烧锅,以水或汤烧开来涮煮食物的烹调方式,同时亦可指这种烹调方式所用的锅具。其特色为边煮边吃,或是锅本身具有保温效果,吃的时候食物仍热气腾腾,汤物合一。世界各地均有类似的料理,但主要在东亚地方特别盛行。火锅现吃现烫,辣咸鲜,油而不腻,暴汗淋漓,酣畅之极,解郁除湿,适于山川之气候,今发展为鸳鸯锅,麻辣清淡各别,各取所需,老少咸宜,至冬之佳品。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64.靠背椅

靠背椅产生于南北朝,唐代以后使用的更加普遍。椅面一般为方形,有靠背,拱形搭脑。靠背椅的造型特点就是靠背无扶手,并且靠背搭脑不出头。这种椅子的靠背有不同形式,有称其为“一统碑式”椅子的。另一种被称为“灯挂椅”,他的横梁长出两柱,又微向上翘,犹如挑灯的灯杆,故而得名。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65.斗

米斗是称量粮食的量器,是古代官仓、粮栈、米行及地主家里必备的用具。为使坚固耐用,米斗多用上好的木料制成。加上米斗有着吉祥的寓意,是丰饶富足的象征,带有浓郁的民间文化韵味,如今也成为了一种颇具意趣的藏品。旧社会,地主老财经常用大斗进,小斗出。以便盘剥百姓。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66.芭蕉扇

芭蕉扇,在我的家乡叫做“蒲扇”,质轻,价廉,是中国应用最为普及的扇子。

炎夏可用来扇风,得一份清凉,古代也用来在煮药时,药童加大火力之用。也是众人所熟悉的活佛济公手持之物。与此媲美的,我们家乡还有一种鹅毛扇,价格贵得多。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67.风油精

说到风油精,我想大家肯定不陌生。然后我们今天将向您介绍22风油和残疾人的使用情况。

沐浴水滴风油精:

防蚊,防螨。洗澡时,在温水中加入几滴风油精。沐浴后不仅凉爽舒适,还可以防止虱子,蚊虫叮咬和汗臭。

风扇滴风油精:

吹风机比较凉爽。在风扇叶片上滴几滴风油精。当风扇旋转并吹动空气时,不仅房子可以香,风吹得更凉,而且具有驱蚊效果。

鞋内滴风油精:

去除脚臭。在鞋子里滴几滴风油精,去除鞋子里的坏脚臭。当你打开鞋子时,总会有气味。你可以把打开的风油精放入鞋柜,下次打开它,必须有一个凉爽的气息,以帮助你整天恢复精神。

下水道滴风油精:

去除抗味。厕所中的下水道或地漏通常会有一些令人不快的气味。将风油精放入下水道或地漏,以轻松去除令人不快的气味。

风油精涂抹: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68.五分硬币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物价的上涨,商品结算的最小单位是角了,而稍大些的商品(包括肉、鱼、禽)等都以元为结算单位。

曾经有一首歌,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亲手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而现在肯定没有人捡捨一分钱、五分钱了。

因此5分硬币马上也要淘汰了。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69.邮筒

邮筒,邮箱的一种,常见于街道上,是用来收集外寄信件的邮政设施,寄信人若果不便去邮政局,可以把信件投入到就近的邮箱,邮差会定时来邮筒收集信件,回邮局,再分类、运输及派送。 邮箱是邮政局的固定资产,它是便民设施。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70.擀面杖

擀面杖是一种烹饪工具,呈圆柱形,用来在平面上滚动,挤压面团等可塑性食品原料。英文名rolling pin,擀面用的木棍儿。

中国很古老的一种用来压制面条的工具,一直流传至今多为木制,用其捻压面饼,直至压薄,是民间制作面条、饺子皮、馄饨皮、面饼不可缺少的工具。

现在都买现成的面条,饺子皮等。擀面杖也不会用了 。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71.熨斗

熨斗,熨烫衣料用具,古称“熨斗”,亦称“火斗”、“金斗”。现今使用的多是电熨斗,作为平整衣服和布料的工具,功率一般在1350W左右。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72.皂

肥皂是脂肪酸金属盐的总称。通式为RCOOM,式中RCOO为脂肪酸根,M为金属离子。日用肥皂中的脂肪酸碳数一般为10-18,金属主要是钠或钾等碱金属,也有用氨及某些有机碱如乙醇胺、三乙醇胺等制成特殊用途肥皂的。广义上,油脂、蜡、松香或脂肪酸等和碱类起皂化或中和反应所得的脂肪酸盐,皆可称为肥皂。肥皂能溶于水,有洗涤去污作用。肥皂的各类有香皂,又称盥洗皂、金属皂和复合皂。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73.火柴

火柴是根据物体摩擦生热的原理,利用强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活性,制造出的一种能摩擦发火的取火工具。

十八世纪的下半叶主要是利用黄磷为发火剂。由于黄磷有毒,后来又逐渐为硫化磷火柴取代。后者虽然无毒,但随时都有自燃的可能, 很不安全。1855年,世界上在瑞典建立的火柴厂研制成功安全火柴,逐渐为世界各国所采用。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74.大生产烟盒

“大生产”是沈阳卷烟厂的品牌,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诞生,伴着共和国的成长而发展。1948年11月,沈阳解放了,成立于1908年的沈阳制烟厂回到了人民的手中。然而,迅速恢复生产后的烟厂生产的还是敌伪时期的老牌号。当家作主后的工人阶级渴望生产出自己的新品牌。经过技术人员的攻关,很快研制出一个新产品,起名为“生产”牌。第一代“生产”的烟标图案是一个工人头像,肩杠一柄大锤,旁边是齿轮,展示了工人阶段当家作主的崭新风貌。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75.百雀羚

百雀羚创立于1931年,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历史悠久的著名化妆品厂商。悠久的历史,承载着光辉的业绩,成就了百雀羚品质如金的美誉。品牌曾被多次评选为“上海著名商标”,并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等称号。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76.粮票

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 中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粮票作为一种实际的有价证券,在中国使用达40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收藏者的新宠。

粮票分全国粮票、地方粮票,也区分不同的面额大小。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77.手炉

手炉,是冬天暖手用的小炉,多为铜制。它是旧时中国宫廷和民间普遍使用的一种取暖工具,与脚炉相对而言。因可以捧在手上,笼进袖内,所以又名“手”、“捧炉”、“袖炉”;炉内装有炭火,故也称“火笼”。用火取暖,是先民们早就发现的。古人将火种放进陶器具内,称为“火炉”。大家围坐取暖,在古诗文中常有描写。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78.游戏纸牌

在乡村妇女业余时玩的一种纸牌。我见过他们玩,但是没有学会。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79.扎扫把的拉手

该物件我不知道名称,但是在扎扫把时,需要一个拉紧绳子,抓紧扫把的抓手,扫把有的用高粱桔梗做,有的用芦苇做,有的用扫把草做。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80.蒲草鞋

草鞋是中国人发明的一种鞋,它最早的名字叫“扉”,有的地方的人称为毛窝。草鞋的编织材料各种各样,有稻草,有麦秸,玉米秸,东北有乌拉草,鞋有系绳的,也有拖鞋。

草鞋是中国山区居民自古以来的传统劳动用鞋,穿着普遍,相沿成习。无论男女老幼,凡下地干活,上山砍柴、伐木、采药、狩猎等,不分晴雨都穿草鞋。

用蒲草做的鞋具有一定的保温作用,适合冬天使用。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81.织布机的梭子

梭子指织机上载有纡子并引导纬纱进入梭道的机件。它在传统织机上作间断式往复运动,在圆型织机上作连续圆周运动。

中国在战国到汉代之际即已使用梭子。现代一般梭子是用柿木、青冈栎、层压木或尼龙等材料制成的。梭子前后壁涂以塑料或贴上硬纸作为保护层。梭腔内常装猪鬃、尼龙丝、毛皮或长毛绒布等,以防止纬纱退解时脱纬。梭尖用中碳钢制成,经热处理获得一定的硬度。梭子后壁与底部的夹角有86.5°、87°、88°、90°等多种。采用锐角是为了提高梭子飞行的稳定性。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82.圈粮的蒲席

蒲席(苇席)是用芦苇砸扁后编织的,其主要作用是农家屯粮食用的。

放在平地上,圈成一圈,里面放粮食,随着粮堆增高,蒲席不断增高。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83.煤油灯

煤油灯为电灯普及之前的主要照明工具,以煤油作为燃料。多为玻璃质材,外形如细腰大肚的葫芦,上面是个形如张嘴蛤蟆的灯头,灯头一侧有个可把灯芯调进调出的旋钮,以控制灯的亮度。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84.棒冰

棒冰又叫做冰棒、冰棍,是大家最熟悉的一种冷食了,它不像冰激凌一样含有大量的奶油,芳香甜腻,口感柔软,它很简单,果汁、牛奶等冻成冰块即可。棒冰通常成本较低,将水、果汁﹑糖﹑牛奶等混合搅拌冷冻而成,一般为长条形,中有细棍儿,一端露出,可供手拿。由于棒冰是一块冰,所以口感是脆的,夏季食用特别解渴解暑。

由于当时寻常人家没有冰箱,因此棒冰也算是一个稀罕物了。偶尔吃一次,只要三分钱或者五分钱一根赤豆棒冰。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85.石锁

体育锻炼用的器械,形状像旧式的锁,用石料制成。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86.纺纱机

纺纱原就属于一项非常古老的活动,自史前时代以起,人类便懂得将一些较短的纤维纺成长纱,然后再将其织成布。 所谓的纺纱,乃是取动物或植物性纤维运用加捻的方式使其抱合成为一连续性无限延伸的纱线,以便适用于织造的一种行为。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87.火钳子

用于蜂窝煤换煤球时用的。也可以夹其他东西的。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88.葫芦瓢

葫芦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叶心脏形,互生,夏秋开白花,果实的形状因种类而异,具体的说又分为瓠子、葫芦、匏瓜(瓢葫芦)和扁葫芦几种。在没有结果之前,从种子、藤蔓、叶子和花形上很难区分。葫芦瓢是用葫芦制作的盛水工具。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89.梨膏糖

梨膏糖是纯白砂糖(不含饴糖、香精、色素)与杏仁、川贝、半夏、茯苓等十四种国产良药材(碾粉)熬制而成。口感甜如蜜、松而酥、不腻不粘、芳香适口、块型整齐、包装美观,由于品质优良,疗效显著,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深受广大男女老少的喜爱。而一般糖果:是有白砂糖、饴糖、香精、色素等熬制而成。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90.拨浪鼓

拨浪鼓是一种古老又传统的民间乐器和玩具,出现于战国时期。拨浪鼓的主体是一面小鼓,两侧缀有两枚弹丸,鼓下有柄,转动鼓柄弹丸击鼓发出声音。鼓身可以是木的也可以是竹的,还有泥的、硬纸的;鼓面用羊皮、牛皮、蛇皮或纸制成,其中以木身羊皮面的拨浪鼓最为典型。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91.石磨

石磨是用于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浆的一种机械。开始用人力或畜力,到了晋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用水作动力的水磨。通常由两个圆石做成。 磨是平面的两层,两层的接合处都有纹理,粮食从上方的孔进入两层中间,沿着纹理向外运移,在滚动过两层面时被磨碎,形成粉末。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92.织布机

织布机,又叫纺机、织机、棉纺机等,早期的织布机都是依靠人力带动的织布机。无梭织布机技术自19世纪起就着手研究,自50年代起逐步推向国际市场。

以前的织布机润滑不好,每次操作一下便发出“咯吱”的声音,这种有节奏的声音,与虫鸟知了的叫声混合一起,也是催眠的序曲。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93.夜壶

夜壶,便壶,因多在夜间使用,故名,中国西南地区的俗语。一般地区叫马子或马桶。

夜壶就是尿壶几乎没人不知道,但说夜壶就是尿壶又不完全正确,夜壶的正确解释应该是夜晚在被窝里接尿的尿壶,通常为一定年龄的男性所用,也有少数年轻人使用。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94.木盆

每家每户都会有几个木桶、木盆。是买回来的,也有可能是箍桶匠上门加工而成,大的作为浴缸洗澡用,小的作为盆子洗脸洗脚用,后来发展到用木桶泡脚了。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95.摇篮

摇篮是可摇动的婴儿卧具。婴儿睡在上面会很舒服。

还有一种专为婴儿睡觉的时候唱的歌,名为《摇篮曲》。通常十分轻柔,演唱者一般为女性。

摇篮通常装在摇摆器上或悬挂于枢轴上可以摇摆的婴儿床或吊床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96.邮票

供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一般由主权国家发行。邮票的方寸空间,常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科技、经济、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特色,这让邮票除了邮政价值之外还有收藏价值。邮票也是某些国家或地区重要的财源来源。收藏邮票的爱好叫集邮。

随着快递业务的发展,邮票的功能也在逐步退化,甚至消亡。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97.竹床

一种旧式家具,用竹子打造。主要用于夏天纳凉使用。

将竹床搬到屋外,抢占地形,小孩在上面听爷爷讲故事,并且数着天上的星星,看着月亏月圆。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98..斗笠

指一种遮挡阳光和蔽雨的编结帽,是夹油纸或竹叶等做的。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沿,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棕丝等编织而成。

在江南农村一带,几乎每家每户家中都有斗笠。在外出中,他们不管天晴下雨,都戴在头上。成了自己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斗笠,这种古老的挡雨遮阳的器具,至今在山村水乡仍随处可见。更有一些旅游胜地,将斗笠作为一种既实用又美观的工艺品明码标价,十分受人欢迎。许多家庭,往往在墙上挂上一斗笠作为装饰,亦赏心悦目。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99.锄头

是一种我国传统的长柄农具,其刀身平薄而横装,收获、挖穴、作垄、耕垦、盖土、筑除草、碎土、中耕、培土作业皆可使用,属于万用农具,是农人最常用的工具之一。使用时以两手握柄,做回转冲击运动。其构造、形状、重量等,依地方依土质而异。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100.老房子

就是老房子。

结束,老物件还有很多,慢慢地都在消亡之中,也有很多新物件在呈现之中,这样历史就进步了。

伴曲是网络下载的《旧的童年》

老物件,逐渐消失的100种。(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