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一种饮酒方式,很潮!


古人一种饮酒方式,很潮!

古人有一种很奇葩的、很潮的饮酒方式,就是采摘新鲜的荷叶,卷拢起来盛酒,用筷子把莲茎捅破,使其末端与荷叶中间部分联通,而后像使用吸管一样,一口饮尽,倘若喝不下去,就算是输了一局,会被罚酒。罚酒者和被罚者各得其乐,皆大欢喜,盎然雅趣,尽在其中。

这种奇特的饮酒方式被称作“碧筒饮”,酒杯叫“碧筒杯”也叫“荷杯”、“荷盏”,因茎管弯曲,颇似大象的鼻子,又被称作“象鼻杯”。

古人一种饮酒方式,很潮!

唐代诗人在《碧筒杯》一诗中写道:“酒味杂莲气,香冷胜于冰。轮囷如象鼻,潇洒绝青蝇。”酒香和莲香混合,味道很特别,盛夏时节,喝上一口,感觉非常清凉爽口。

“碧筒饮”始于魏晋时期,兴盛于唐宋时期,在文人雅士的倡导推崇下,后来在民间流行起来。

最早发明“碧筒饮”的人是三国时期魏国的郑悫[què]公。

《酉阳杂俎》记载:“历城北有使君林,魏正始中,郑公悫三伏之际,每率宾僚避暑于此。取大莲叶置砚格上,盛酒三升,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上轮菌如象鼻,传噏[xī同吸] 之,名为碧筩[tǒng同筒] 杯。”

古人一种饮酒方式,很潮!

三国曹魏齐王正始年间(公元240年—249年),郑公悫在三伏天领着幕僚门客,在历城北面的使君林避暑,他命人采摘新鲜的大莲叶,盛三升酒,以簪子刺破莲叶中间部分,使得莲叶和莲茎相通,而后把莲茎弯曲成象鼻状,吸饮莲叶中的酒,美其名曰“碧筩杯”。

古人一种饮酒方式,很潮!

《浙江志》记载:宋朝时期,每年七月的时候,杭州人在西湖边纳凉,当时正值荷花盛开时节,人们就用荷叶盛酒,在莲茎中穿孔,弯成象鼻状,“口吸而饮之”,一边饮酒,一边乘船到“蒲柳深处”,直到月亮升起才泛舟回家。

古人喜爱“碧筒饮”,其实还有养生作用,宋代诗人苏轼有诗句,说明“碧筒饮”符合传统养生观点——“碧筩时作象鼻弯,白酒微带荷心苦。”

中医学认为:“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夏季多吃些苦味的食物,对身体大有裨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