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你不是一个人在“蘸豆”

普宁|你不是一个人在“蘸豆”

吃潮汕牛肉火锅要蘸沙茶酱,

这是个吃货都知道,

但如果想要判断

一家牛肉火锅店够不够正宗,

有些隐藏的细节你未必能发现。

比如,潮汕老餮会告诉你:

普宁|你不是一个人在“蘸豆”
普宁|你不是一个人在“蘸豆”

潮汕地区的砂锅粥,同样可以搭配普宁豆酱。

图 / 微博@黄剑丰

这是潮汕人家必备的酱料。

一颗颗饱满的豆瓣,

挤在一个个小小的玻璃杯里,

隔着杯盖,就能闻到一阵鲜咸的豆香。

包装看上去很简陋,

但杯子上印的四字招牌,

就足以勾起潮汕人的味蕾记忆:

普宁|你不是一个人在“蘸豆”普宁|你不是一个人在“蘸豆”

潮汕地区从不缺美食,

也不缺调味美食的酱料,

不管是香咸的沙茶酱、鱼露、蒜泥醋,

还是特殊风味的桔子油、梅膏酱,

每一种酱料都有固定的美味搭配。

普宁|你不是一个人在“蘸豆”普宁|你不是一个人在“蘸豆”

潮汕超市的酱料货架。图 / 微博@SCAU--豆酱很逗队

炒菜、烹鱼、佐餐蘸取,

都少不了这一勺浅浅的金黄色,

特别是放在蒸鱼、鱼饭里,

既不会抢了鱼的鲜味,

还能去腥,更加提味,

普宁|你不是一个人在“蘸豆”

别看一瓶豆酱只有几百克,

市场上只卖2、3块钱,

要想自己做出一瓶来,

那可不是一两天心血来潮的事。

普宁|你不是一个人在“蘸豆”

潮汕人家制作豆酱的历史由来已久,

尤以普宁洪阳一带的技艺最有名,

味道最可口,远近闻名。

慢慢的,约定俗成,

就用“普宁豆酱”来做招牌,

一晃也有150多年的历史了。

普宁|你不是一个人在“蘸豆”

摄 / 楠楠

今年刚过80岁的郑楷松老先生,

是这项技艺的非物质文化传人,

他做了一辈子豆酱,

对豆酱的来龙去脉熟稔于心。

普宁|你不是一个人在“蘸豆”

摄 / 林洁松

其实,潮汕地区并不盛产黄豆,

全靠迁徙,才有了美味的大融合。

历史上,北方移民南迁,

落户这片温暖潮湿的土地。

普宁|你不是一个人在“蘸豆”

以前,潮汕人家自酿豆酱,自供自给,

偶尔做多了才到街上叫卖,赚点家用,

后来,演变成共制豆酱分享。

到了民国时期,

普宁洪阳发展到十多家酱油商号,

其中,“祥裕号”酱园名声大好,

郑师傅的松兴酱油厂,

就是由当时的“祥裕号”传承发展而来的。

普宁|你不是一个人在“蘸豆”

18岁那年,

郑师傅入行“祥裕号”酱园,

开始了和豆子打交道的一生。

摸爬滚打20多年后,

郑师傅承包了酱油厂,

兢兢业业又干了30多年,

继续将“普宁豆酱”的招牌发扬光大。

回想以前,

郑师傅直言做豆酱是非常辛苦的工作。

从挑选黄豆开始,

前前后后要经历40多道工序,

大多还必须手工操作,

唯有凭借师傅的眼观、鼻闻、口尝等经验,

判别产出上佳的风味。

普宁|你不是一个人在“蘸豆”

其中,挑豆和发酵至关重要。

豆子必须选用东北的精选大豆,

每一颗直径要达到0.55公分以上,

全靠眼力,挑除小的、烂的、黑红的,

剩下的好豆再统一去掉豆壳,

减少豆壳带来的涩味。

这样一来,

才能确保了豆瓣的色泽和豆香。

普宁|你不是一个人在“蘸豆”

去壳后的黄豆,先浸泡,

再蒸一个多小时,豆瓣绵软透心,

晾凉后,均匀地撒上面粉和菌种,

接下来的工作就要交给时间了。

在发酵房里,

温度保持在35度左右,

师傅一天要进去搅拌1、2个小时,

每次都像在桑拿房里劳动,大汗淋漓。

几个日与夜的交替后,

大豆经历了第一次完美蜕变,

这只是刚刚开始。

普宁|你不是一个人在“蘸豆”

从竹箩上到酱缸里,

加了水的大豆还要经历再一次重生,

这是最关键的环节,

也是最长的一个周期。

一排排的酱缸,早开晚盖,

暴晒于太阳底下,

还要不停地搅拌。

遇到下雨要盖上,

天阳一出来又掀开,

做酱人祈望有连续的好天气。

普宁|你不是一个人在“蘸豆”

在90天左右的时间里,

豆酱的所有营养成分,

将在这一时期转化与生成,

这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蛋白质转化成氨基酸,

决定了豆酱的口感:

氨基酸越高,口感越好。

普宁|你不是一个人在“蘸豆”

如果是自己家酿制,

普宁|你不是一个人在“蘸豆”

豆酱清香,更衬鱼鲜,

不仅是蒸鱼,

还有白切鸡鸭鹅肉,

普宁|你不是一个人在“蘸豆”

豆酱炒通菜、炒麻叶,

豆酱焗蟹、豆酱鸡、豆酱排骨,

都是潮汕人记忆中的家乡味道。

普宁|你不是一个人在“蘸豆”普宁|你不是一个人在“蘸豆”
普宁|你不是一个人在“蘸豆”

如今,普宁附近的豆酱厂遍地开花,

每家每户,都在用独家秘方,

实力俘获潮汕人的味蕾。

外地人或许很难明白,

潮汕人对豆酱的偏爱,

这种味道鲜咸回味带甜的酱料,

一开始总是很难接受。

但一旦接受,很快就会爱上。

普宁|你不是一个人在“蘸豆”

在潮汕,

像郑师傅这样的酱人已为数不多了,

一辈子的时光,

都跟一颗颗大大小小的黄豆联系在一起,

谨遵古法,历经时间的考验,

将来自黑土地的黄豆,变成豆酱,

变成潮汕人带得走的家乡风味。

让每一个在外打拼的游子,

在入口的那一刻,

惊叹一声:

普宁|你不是一个人在“蘸豆”普宁|你不是一个人在“蘸豆”

加微信号:nayizuochengg 加入「那一座城」读者会

合作咨询QQ:315917873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