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歷數關於小年的那些傳說

今日正值農曆臘月二十三,在大多數北方地區,這一日又稱“小年

”。按照習俗,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掃塵、祭灶,同時也要為迎接日漸臨近的新年而開始置辦年貨。

知否?歷數關於小年的那些傳說

【小年之由來】

在民間,小年這天最重要的莫過於祭拜灶王爺了。相傳,灶王爺原是下界平民,名喚張生。其終日不務正業,花天酒地,終致家業敗落而淪為乞丐。一日,張生乞討至前妻家,羞愧難當之感頓生,一頭鑽到灶鍋底下燒死了。

玉帝知曉此事,念張生尚有迴心向好之意,又因他死於鍋底,便將他封為灶王,命其臘月二十三日上天稟報一家善惡,大年三十再回轉灶底,奉旨賞善懲惡。而民間百姓為了讓灶王在玉帝面前多言好事,故在他上天之前,置備美酒佳餚以祀之。

知否?歷數關於小年的那些傳說

【小年之時間】

關於小年的日期,各地亦不相同。

北方地區多以臘月二十三為正日。因在清代,朝廷要在這天祭天祀祖,所以受清王朝統治影響較深的北方百姓多在此日過小年。

而在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則歷史更為久遠。宋代范成大便有詩為證:“古傅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選在這天過小年的多是遠離政治核心的區域,比如南方大部分地區。

知否?歷數關於小年的那些傳說

除此之外,亦有將小年夜與大年夜相對應,比如江浙滬地區便把除夕前一天夜晚稱作“小年夜”,而這一天亦被稱為小年。在我國的西南,如四川貴州的部分地區,還有將大年三十稱為小年,而將正月十五視為大年。

另外江蘇南京地區,小年則指的是元宵佳節即正月十五那天。相傳明朱棣篡位後,南京百姓為懷念朱允炆時代的寬政,便於此日舉辦燈會,場面盛過大年,故在當地,便將元宵節視為小年。

知否?歷數關於小年的那些傳說

【小年之灶糖】

民間有諺語:“二十三,糖瓜粘”。相傳這天人們要將麥芽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的嘴上,使其在玉帝面前不能講壞話。關於這個習俗民間還有一則典故。

傳說北宋名相呂蒙正少時因家境貧寒,寄身於一座寺院之中。寺中長老滿腹經綸,而且做得一手好芝麻糖。長老見他天資聰慧,勤奮好學,便教他讀書識字。這日正值臘月二十三“祭灶”,家家都在恭送灶王爺上天,呂蒙正因家中沒有東西可供,便將寺院裡的芝麻糖粘在了灶王畫上。

知否?歷數關於小年的那些傳說

灶王上到天宮,玉帝詢問呂蒙正時,他欲說但張不開口,只是一味點頭。玉帝只當他稱讚呂蒙正學識人品,便頒旨降福,賜官於呂蒙正。來年,呂蒙正果然高中狀元。後來,百姓亦紛紛效仿,以灶糖供奉灶王,世代沿襲,流傳至今。

知否?歷數關於小年的那些傳說

【小年之掃塵】

掃塵之風俗由來已久,古又稱“掃年”,民間亦有諺語“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之說。相傳上古五帝之一顓頊雖一世英明,但卻有一個不爭氣的兒子,好吃懶做,好逸惡勞,終在小年當天飢寒交迫死於屋中。

後人為了警戒便在小年這一天趁著大掃除之際,將家裡的破衣剩飯盡數處理掉,以表示不讓貧窮進到家中。

(文中配圖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