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农村过年,“怪象”频出,老农说了5件事很扎心,更多是无奈

在农村,孩童时还记得,每到过年心里总掩不住激动的笑容。其实现在在想,那就是一种期盼,由于以前经济条件不好,平时很少能吃上好的零食,比如说瓜子花生等,虽然现在很多人会不屑。其实更重要的因素,就是到了年底能收到压岁钱,父母给买新衣服,还能走亲串友。虽然说,年龄小不懂事,但是也喜欢热闹,喜欢放鞭炮、看热闹等。

近年农村过年,“怪象”频出,老农说了5件事很扎心,更多是无奈

还记得,一进入腊月,那时候学校还没放假,就会掰着手指头数日子。总想过的快点,回到家时不时就会问父母,什么时候过年,还有几天啊。很多留在孩童时的记忆,逐渐消散,但有些依然记忆犹新。过年,不仅仅是一家人团聚,也是过的一种情谊和味道。

近年农村过年,“怪象”频出,老农说了5件事很扎心,更多是无奈

如今近些年,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了很多,以前农村到处都是土路,现在都修了水泥或者柏油路;以前农民为吃饭温饱发愁,如今到家家户户猪肉、鸡、鱼等不断;以前农民出门靠自行车甚至步行,现在村里轿车遍地走,甚至出现堵车现象等等。以上种种变化,都是社会进步和农村发展的必然。按理说,生活条件好了,农村过年会更有意思,但近年很多农民说,年味淡了,以前的味道已经“消散”,不复存在,成为过去式。如今在农村又开始兴起新的怪象,对此老农用5句话总结,很到位,让人感慨万千,又无可奈何。

近年农村过年,“怪象”频出,老农说了5件事很扎心,更多是无奈

1、过年回家走过场,像过了个周末一样。过年亲人团聚,应该叙叙家常,聊聊心里话,但现在聚会吃饭像去吃快餐一样的感觉。而且初一早上还热闹,到了下午就静静的了。而且从初三开始,就有人陆续离家,十五没到,村里都快空了;2、农村走亲戚像演戏,一天走完亲不在少数,而且很多都是礼放下、饭不吃就走。甚至出现了“断亲潮”,有的是真断了,有的是“假断亲”,就是不想走亲戚;3、年后大批农民返程找工作,农村又出现留守现,不少妇女成了“假寡妇”,丈夫变成“留守夫”;4、每个地方方言多少都点不一样,不过这几年在外时间长了,学会说普通话以及所在地区的音调,但回到农村之后,却不再说家乡话,这种不少农民很反感不自在;5、反向过年行为,按理说过年在外的都要回到老家,但这几年出现子女带父母到城里过年的现象,这样一来,农村的年味更淡了,因为人少了。

近年农村过年,“怪象”频出,老农说了5件事很扎心,更多是无奈

笔者还发现,有网友说了这样一段话“以前过年整个正月商店都不开门,过了二十就开始蒸馒头炸丸子炖肉酥鱼,然后打扫房间找人写春联贴春联,都忙到三十,初二便开始忙着走亲戚同时招待亲戚一直到十五。现在物质丰富了初一商店都开门,馒头什么的也不蒸了,春联也不写了都买现成的,来亲戚也不做饭了直接下饭店,一天走好几家亲戚成了一个形式。以前的孩子三五成群一块转悠着放鞭炮,现在都抱着手机憋屋里不出门……小时候喜欢的那个年已不复存在。”这也是年味变淡的一个因素。

近年农村过年,“怪象”频出,老农说了5件事很扎心,更多是无奈

如今马上快到了元宵节,过了十五这个年也算真正的过去了。而且十五之后,大多数农民都返城了,农村又冷清起来了。生活的提高,一些过年习俗和味道,慢慢的存在于记忆当中了,很难再回去了,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继农村年味“消散”后,老农这5句话,让人感慨万千,又无可奈何,那么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您的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