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妈脱贫记

郭大妈脱贫记

兴农有大妈,姓郭,性坚韧。

郭大妈,几度脱贫、几次返贫,一生磕磕绊绊,一路跌跌撞撞,用她的担当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人间自有真情在

年轻时,独自一人将孩子抚养成人,个中辛苦,旁人难以理会。孩子成家立业后,她又把老母亲接到身边尽孝,担起自己的另一份责任。为人母、为人女,她都是好样的!

初见郭大妈,纳闷了一阵子,她领着的两个孩子,做女儿太小,做孙女则太大,很怪异的一对组合。原来,两个孩子是“小叔子”家的孩子。

“小叔子”从结婚到媳妇生孩子,都是老嫂子给操持的,虽然叫一声嫂子,其实这老太太操的是老娘的心。这就是“长嫂如母”,这种事情,在他们那个年代,其实很常见。不常见的事是,这个“小叔子”太没正事儿,一直在过穷日子,媳妇走了,两个女儿一个13岁,一个11岁,居然都没上学。

眼看着两个孩子没了前途,郭大妈怒了!把两个侄女接回了自己家抚养。一个拄着拐杖的大妈,放着好日子不过,又挑起了一副担子,仗义!

送孩子去上学时,她发现孩子没有学籍,办学籍时,又发现没有户籍,办户籍时,又发现没有出生医学证明。扣了嫂子给的住院钱,两个孩子都是在家生的,这个爹得有多不负责任!大妈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让两个孩子落户到自己家。

大妈的想法操作起来其实很复杂,按规定,需要向公安机关出具“DNA亲子鉴定”,然而,做一次鉴定需要8000元,两个孩子就是16000元。咨询完,我都懵了,大妈再次返贫,哪里拿这么多钱?

帮扶人和派出所一起研究了多次,最后在检察长和公安局长的共同推动下,郭大妈才如愿以偿。但是,虽然能够享受一系列的教育补贴,两个孩子的生活费还是一笔不少的费用。

郭大妈脱贫记
郭大妈脱贫记

宜将寸心帮大妈

郭大妈重新开始为生计绸缪,今年春天,她说想养鸡,我说,养,没事,我帮你。

一个多年不了解市场的老太太,一个胆大冒失的第一书记,注定了一段不同寻常的脱贫记!

帮大妈办了2万元的无息小额贷款,买了800只鸡雏,春天放在山上,秋天赶回家。两个小丫头,格外懂事,格外珍惜现在的生活,帮着“妈妈”忙里忙外,看的邻居们都心疼。帮扶人,隔三差五也去帮着忙活。

到了冬天,还剩300只母鸡,200只公鸡。母鸡留着下蛋,公鸡全部卖掉的话,扣除本钱,还能赚一部分。经济账是这么算的,但是,现实很骨感!

进入冬天,公鸡每天要吃200斤玉米,差不多120块,还不长称。公鸡销售起来很慢,大妈每天到县城蹲市场,平均每天能卖5只。公鸡多留一天,郭大妈的损失就越大。

我开始四处求助,联系各种微信群、联系各个电商平台,销量还是上不去。那段时间,很内疚!终于,在一个星期天晚上,我鼓足勇气,往单位工作群里,发了一条消息“18块钱一斤,你买不了吃亏;18块钱一斤,你买不了上当。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果然,第二天,检察长就找我了,“别当小贩子了,问问还剩多少只鸡,我来联系买家”

以前我一直觉得自己行,不想事事麻烦领导。事实证明,能力确实不行,真得事事麻烦领导。

郭大妈今年光销售公鸡一项就收入2万多,还有300只下蛋母鸡,笨鸡蛋一直是供不应求。有了长久收入,她于2018年末光荣脱贫了。

●●●

郭大妈脱贫记

●●●

郭大妈脱贫记

●●●

郭大妈脱贫记

接连几天,一直在反思自己的扶贫思路,无论是一直在筹备的村集体经济项目,还是贫困户自己的产业项目,都要稳重,要有细致、长远的打算。作为第一书记,要负起责任,真得学会居家过日子,算经济账、做精明人。

郭大妈脱贫记

这几天入户,好几家贫困户都说明年要养鸡!还要比郭大妈的规模大!吓得我,一个劲儿做思想工作,你们再等等,等我琢磨个稳妥的路子再说吧。

(撰稿 靖宇县检察院派驻兴农村第一书记 姜宝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