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一家6口死亡事件反思抑鬱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誤解和歧視……

2019年1月18日晚上,公安機關接到報警,在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一居民小區一名30多歲男子從六樓跳下死亡。

接警後,公安機關立即趕往現場,經現場勘查,又在其家中發現兩名老人、一名30多歲女性、兩名兒童遺體。經調查後,@天橋公安 通報濟南一家6口死亡案調查結果:

警方通報:

經過現場勘查、走訪調查及屍檢,查明“1.18”案系柏某才(35歲)所為,其在六樓家中將父母、妻子及兩個兒子殺害並放火焚燒案發現場後跳樓自殺。

據調查,柏某才生前曾頻繁瀏覽治療抑鬱症的網頁,同時在其單位辦公桌內發現多種治療精神類疾病的藥物,以及其記錄強烈悲觀厭世情緒和對家人未來生活擔憂的文字。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六條生命,就這樣沒了,著實讓人痛心。

不僅心痛,也很疑惑,為什麼這位男子自己抑鬱還要傷害自己的父母和妻兒呢?

就算他是抑鬱症,也不能這樣喪心病狂的殺人啊!這是藉口性的犯罪!

我和網友們一樣疑惑,這抑鬱症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會這樣可怕?

1


2017年3月,世界衛生組織發佈數據稱,全球有逾3.5億人罹患抑鬱症,約佔全球人口的4.3%,近十年來增速約18%,其中中國有5400萬患者,遍佈各年齡段。

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主任委員李凌江教授表示,抑鬱症是100多種精神疾病中發病率最高的單病種精神疾病,最嚴重時可導致自殺。

然而我國大眾對於抑鬱症的認識嚴重不足,很多人只知其名,對抑鬱症存在很多誤解。最常見的情況就是將抑鬱症與抑鬱情緒、抑鬱心情相混淆。

“抑鬱情緒往往是暫時性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會因不順心而心情不好,一般很快會緩解。而抑鬱症是持續一段時間的心情低落,並伴有其他症狀。

下面幾點為抑鬱症的具體表現:

第一,抑鬱症患者的情緒是非常不穩定的,他們時而情緒低落,時而悲哀絕望。對於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他們會覺得每一天都是煎熬,難免就會產生自殺的心理。

第二,在日常生活中,抑鬱症患者經常是一個人獨坐一旁,不願意參加任何活動,生活也是被他們過得十分散漫。對於任何人、事物不在意、不在乎。

第三,身體反應:在抑鬱症患者身上常常會出現胸悶氣短、食慾不振、頭暈頭痛惡心,體重嚴重下降等身體上面的反應,有很大一部分抑鬱症患者還會出現一個最令人頭疼的現象,那就是:睡眠障礙。

如果以上三個方面同時出現,就要引起重視並及時去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2


其實,說起抑鬱症,很多會直接聯想到很多人因為抑鬱症而自殺的案例,那麼抑鬱症為什麼會選擇走自殺這條路呢?

經過醫學調研,在現在很大一部分的抑鬱症患者中,最大的一個心理變化就是:否定與自責。經常性的會反覆的思考自己,會覺得自己對不起所有的人,就像是一個我們經常所說的累贅。

由於這些想法在抑鬱症患者的腦袋裡沒日沒夜的浮現,從而導致了他們不管是工作還是學習效率都大大降低了,有的抑鬱症患者甚至還會影響到身邊的一些人,連同他們也會變得抑鬱起來。

患者的世界沒有一點光明,他們充滿了膽怯和恐懼,對待現實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迷茫和絕望的。抑鬱症患者的世界就相當於一個世人都害怕的,充滿黑暗、充滿未知的地獄一般。

所以患者往往會選擇以死亡的方式來解脫自己,希望天堂再也沒有恐懼、沒有黑暗。

說到這,很多人還會疑問,抑鬱症患者想要自殺,為什麼還要殺了別人再自殺呢?

據瞭解,抑鬱症患者除了自殺,還有兩種變相自殺行為,一種是“擴大性自殺”,另外一種是“曲線自殺”。

1、擴大性自殺

擴大性自殺,也稱為間接性自殺。即患者有自殺想法,但是沒有勇氣實施自殺行為,而是出於非常自私的動機,要麼報復社會,要麼報復他人。所以希望通過殺別人,以圖壯膽自殺或者利用法律處死自己。而這樣被殺害的人,多是陌生人或者相關甚微的人。且並不是一時衝動為之,而是經過思索和選擇對象,且事後有自首行為。

抑鬱症引起的擴大性自殺通常具有隱蔽性,因為抑鬱症患者通常不會意識到自己患上了抑鬱症。此外,在“擴大性自殺”行為中,受害人通常是患者的直系親屬,因此受害人通常不會對患者產生警惕,類似的悲慘案例大同小異:

  • 2005年,廣州華港花園老總馬豪一家三口慘死家中,悲劇就是患上抑鬱症的馬豪自己一手導演的。他採用了最慘烈的自殺方式:先把妻女殺死,然後再自殺。一個著名的地產界精英,一個外人看來擁有成功事業與美滿家庭的商業鉅子,一夜之間就帶著妻女撒手人寰。
  • 2013年8月19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許家林在家裡被患有抑鬱症的妻子砍傷致死。據瞭解,57歲的許教授和妻子徐女士感情很好,徐女士患有抑鬱症,曾經幾次自殺都被許教授救下。
  • 2013年10月3日,美國華盛頓發生一女子駕車衝擊白宮路障,並在國會附近遭擊斃事件。據悉,這名女子車內還載有一名1歲女嬰,警方調查她的肇事動機後發現,這名女子患有產後抑鬱,還曾住院。其行為也屬於擴大性自殺。

2、曲線自殺

抑鬱症患者的另一種變相自殺叫“曲線自殺”,又稱 “慈悲殺人”或“憐憫性殺人”,是自殺者不忍心自己死後親人遭受痛苦,而把親人也一起殺死的行為。

少數抑鬱症患者在產生了自殺想法後,覺得雖然自己自殺解脫了,但自己最親愛的人卻還會在人世間遭罪,於是他們會產生一個更為可怕的想法,先殺死對方,然後再去自殺。設想著通過死來為自己解脫一樣解脫家人。

3

說到這,我們知道有些抑鬱症患者不但自己想著自殺,還會想著殺別人,這確實挺恐怖的。但事實上,抑鬱症並沒有多可怕。

在西方,抑鬱症被稱為“藍色隱憂”,“心靈感冒”。這意味著,它就像傷風感冒一樣常見,只要儘早接受治療,並嚴格遵從醫囑,足劑量、足療程地治療,一般情況下患者病情都可以治好。

困難的是,抑鬱症患者和他們周圍的人是否能夠正視抑鬱症的存在。只有患者及時發現自己的抑鬱傾向,周圍人重視有抑鬱症傾向的人,帶他及時就醫,悲劇才會大大減少。

其實,抑鬱症離我們並不遠,在如今快節奏的學習和生活中,抑鬱症遍佈各個年齡階層,發病者也是越來越多。

調查顯示,中學生中抑鬱症狀的檢出率為23.7%-54.4%,其中重度抑鬱症狀檢出率為3.3%-9.68%。“中學生抑鬱”已經成為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常見現象。

目前更大的一個問題是,絕大多數父母不瞭解、不懂甚至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會得抑鬱症,而會簡單地認為這是青春期逆反、叛逆或不聽話,從而使絕大多數已經出現抑鬱症狀的孩子被忽略,只有到了不願上學、不能上學甚至有了自殺的想法或行為的時候才會認識到問題的重要性

什麼原因容易誘發中學生抑鬱?

中學生正處於青少年階段,青少年處於個體生命過程中一個極為特殊的階段。一方面,從生理基礎看,青少年正經歷青春期發育,體內的激素水平變化很大,受激素的影響,青春期孩子的情緒往往變化較大,但大腦和心理發育的速度則相對緩慢,使得青少年群體處在個體發展非平衡的狀態。

另一方面,從社會因素看,青少年要經歷人生中多個重大抉擇和轉折,如中考、高考、參加工作等,諸多社會、生活的變化所導致的情緒上的波動、對新環境的不適應等,都較易誘發抑鬱症。

值得注意的是,家庭教養方式不當,家庭不完整包括父母缺失、離異、外出打工等情況,都是導致抑鬱症的誘因。

中學生抑鬱的表現經常與成人抑鬱不同,據《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JAMA Psychiatry)最新刊文稱,中學生抑鬱症前兆未必表現為情緒低落、悲傷萎靡,而是焦慮易怒。在現實生活中,還會更多地表現為如下特徵:

1、中學生抑鬱很少有像成人抑鬱的思維遲緩症狀(如大腦反應遲鈍、不好用),甚至在重度抑鬱的情況下遇到高興的事也能高興得起來,但這種高興多數是暫時的。

2、中學生抑鬱的主要情緒體驗就是“心煩”,常因為一點小事發脾氣,在家裡比在學校更容易發脾氣。

3、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與同伴交往減少,對以前喜歡的活動喪失興趣。

4、各種讓家長難以忍受的行為問題:整日沉迷於手機或網絡、厭學或逃學、離家出走、早戀或隨便發生性行為、吸菸、酗酒或吸毒。

5、有的孩子抑鬱以後喜歡看血腥的視頻,整日鑽研各種自殺的方法。覺得活著沒有意思,嚴重時可導致自殺等嚴重後果。

社會學者指出,面對學業中壓力、成長中的困難,如果做父母的不能理解和體會孩子力不從心卻又不得不去競爭的困境,將會導致孩子因失敗逐漸產生壓抑情緒,同時產生懾於父母威嚴而撒謊後的負疚心理和對於前程的恐懼心理,最終,孩子們有可能通過殘害自己身體和生命的行為作為反抗。

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關心和認知至關重要,為了預防抑鬱症,下面給家長們以下十點建議:

  • 不要否認孩子渴望優秀的本能;
  • 不要輕易地否定孩子;
  • 不要懷疑孩子的學習自覺性;
  • 不要讓孩子感到你對他(她)的感受漠不關心或毫不理解;
  • 不要讓孩子感到你的焦慮比他(她)還多;
  • 不要讓孩子感到你的提醒如同“緊箍咒”;
  • 不要對孩子說洩氣話;
  • 不要讓孩子感到你只關注學習;
  • 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吵;
  • 不要給孩子講大道理,更不能把“別人家的孩子”掛在嘴上。

如果孩子真的出現了抑鬱症症狀,請家長及時帶孩子進行專業的醫學診斷以及心理治療,幫助孩子改變認知,完善人格,增強應對困難和挫折的能力,最終改善抑鬱症狀,降低自殺率,減少功能損害。

抑鬱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誤解和歧視,很多抑鬱症患者如果早發現早治療,他們身上的悲劇就可以避免。

因此,當你發現身邊的親人、朋友情緒低落、悲觀厭世時,請不要認為勸說就可以解決問題,也不要認為不可理喻而疏遠他,應及時帶他就醫。診斷和治療才是正確的方式,而經過科學的治療,他也一定會重新煥發光彩。

關愛抑鬱症患者,就是關愛自己。


文章專業指導:知子花心理諮詢師楊曉青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