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上隨處可見的交通銀行四個字,原來是這個漢奸寫的

漢奸,是出賣民族利益的敗類,自古以來就受世人唾罵。無論是中行說、石敬瑭、秦檜、吳三桂、張邦昌,還是周佛海、汪精衛,都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然而近代有一位漢奸,抗戰中投靠日本人,但他為交通銀行題寫的四個大字,卻一直保留沿用到今天,此人就是鄭孝胥。

大街上隨處可見的交通銀行四個字,原來是這個漢奸寫的

鄭孝胥,出生在一八六零年的福建閩侯,是一名書法家和詩人。有人把民國時期的書法界分為五大流派:吳昌碩的“吳派”、康有為的“康派”、于右任的“於派”、鄭孝胥的“鄭派”和李瑞清的“李派”。鄭孝胥能開山立派,可見其在書法上的造詣匪淺。

鄭孝胥曾經參加過戊戌變法,被李鴻章、岑春煊、張之洞、嚴復、盛宣懷等人所器重。作為二十世紀最有名的書法家之一,鄭孝胥是非常有才華的一個人。他門下弟子眾多,大名鼎鼎的林語堂、徐志摩、曹聚仁等人,都曾列其門下。

大街上隨處可見的交通銀行四個字,原來是這個漢奸寫的

如果鄭孝胥能專注於學問,不失為一代宗師,可惜他來後跟著溥儀踏上了日本人的賊船,變成了一名漢奸。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溥儀被趕出了故宮,鄭孝胥積極協助溥儀外逃。九一八事變後,鄭孝胥又唆使溥儀投靠日本人。

1932年,在日本關東軍的策劃組織下,偽滿洲國建立。鄭孝胥擔任偽滿洲國國務總理兼陸軍大臣和文教部總長,並獲得了“建國功勞金”三十萬元。1934年溥儀稱帝后,鄭孝胥擔任國務總理大臣。

大街上隨處可見的交通銀行四個字,原來是這個漢奸寫的

鄭孝胥死心塌地地做漢奸,但不久後卻被日本人一腳踢開了。因為關東軍發現這個鄭孝胥投靠他們的同時,還私下和英美眉來眼去,想和西洋人勾搭在一起。鄭孝胥這種三心二意的做法,干擾了日本獨佔中國的企圖。因此,1935年5月,鄭孝胥被革職。

三年後,鄭孝胥在長春病逝。

大街上隨處可見的交通銀行四個字,原來是這個漢奸寫的

鄭孝胥擅長隸書、楷書,其作品蒼勁朴茂、瀟灑俊逸、凌厲幹練,名氣很大。所以鄭孝胥在世時,他的書法酬金之高,特別罕見。1915年刊印的《詞源》,他題寫書名2個字就收潤筆費500兩白銀。當時不少開公司的商人高價請鄭孝胥為自己的招牌題字,鄭孝胥憑藉自己的一支筆賺得盆滿缽滿。

二十世紀初交通銀行正式開業,首任行長就是李鴻章的親侄子李經楚。李經楚與鄭孝胥是熟人,自然知道鄭孝胥的書法造詣和鼎鼎大名,於是便花了四千兩白銀請鄭孝胥題寫了”交通銀行“四個大字,並一直沿用至今。

大街上隨處可見的交通銀行四個字,原來是這個漢奸寫的

時光流逝、滄海桑田,一百多年過去了,交通銀行也早已收歸國有,但為何還要沿用漢奸的題字呢?根據有關有專家分析:一、“交通銀行”四大大字已經深入人心,其歷史淵源理應傳承下去;二,鄭孝胥雖然是漢奸,但他在書法界的地位非常高;三、鄭孝胥不是汪精衛、周佛海,負面影響不算太大;四、最關鍵的,這四個字下面沒有落款,一般人不知道是誰寫的。

所以,這個漢奸書法家題寫的銀行商號,才一直沿用至今。對於鄭孝胥充滿汙點的人生來說,算是很幸運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