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即道,道即无极

道家,我们认为它是玄学,玄在哪里?就是这个“道”、“无极”和“太极”这几个概念。

易经系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两仪为太极所生。这里的“生”指的是演变、进化、发展等意思。

无极即道,道即无极

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从两仪以后就比较好理解,两仪,阴阳分,天地始,四象就是春夏秋冬和东西南北的划分了,反应在卦象就是老阳、少阴、老阴、少阳了,八卦就是在四象的基础上继续细分。

但是在两仪之前的太极,就不是那么好理解了。

无极即道,道即无极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按道德经里面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按这里说的,“二”是“一”生出来的,上面说“两仪”是“太极”生出来的,这样子就会得出答案,“一”就是“太极”,“太极”即是“一”!

大致的情况是:太极是在阴阳未分的原始状态,一团的和气,这个就是世界的本源,宇宙的开始之初。

因为“一”是“道”所生,由此知道“道”和“太极”不是一个概念,是有区别的。“道”是高“太极”一个层次的。

无极即道,道即无极

首届中国(吉林市)道教文化艺术周在吉林市开幕

老子《道德经》的第二十八章是这么说的:“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这里的无极指的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

在道德经,“无极”实际上不是一个名词,只是视域的一个尺度,当然这个尺度是无限的,或者说“无极”是一个量词或形容词,用无极去形容虚无大道的广漠无边。

无极即道,道即无极

无尽的宇宙

有人会说,不是有个无极图吗?怎么可能是量词?实际上后世的陈抟所做的“无极图”里的无极,和《道德经》说所说的无极个人认为不是一个概念。顶多是说陈抟对老子的“大道无极”这个概念的一个图示概括和详解。

老子,活动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年左右,而陈抟却是北宋时期的,时间上来说,晚了1500年左右。

老子所说的无极,在他同时代的列子的一篇文章中有个比较接近的的解释,那篇文章就是《列子.汤问》。

无极即道,道即无极

列子御风而行

列子也是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大豪之一,《列子.汤问》的对于无极的问答原文摘抄如下:

殷汤问于夏革曰:“古初有物乎?”夏革曰:“古初无物,今恶得物?后之人将谓今之无物,可乎?”殷汤曰:“然则物无先后乎?”夏革曰:“物之终始,初无极已。始或为终,终或为始,恶知其纪?然自物之外,自事之先,朕所不知也。”

殷汤曰:“然则上下八方有极尽乎?”革曰:“不知也。”汤固问。革曰:“无则无极,有则有尽,朕何以知之?然无极之外复无无极,无尽之中复无无尽。无极复无无极,无尽复无无尽。朕以是知其无极无尽也,而不知其有极有尽也。”

无极即道,道即无极

大意是说殷汤问了夏革几个问题,一个是宇宙原始状态是否有什么东西?还有就是问及这个八方是否有止尽。

夏革说万物的先后,最初是无极的的,开始也许就是终结,终结或许就是开始,在我看到的万物以外,在我知道的万事以前,是我无法知道的。

“在没有极限之外又没有极限,在没有穷尽之中又没有无穷尽。既没有极限又没有无极限,既没有穷尽又没有无穷尽,我根据这一点知道万物没有极限,没有穷尽,而不知道它有极限有穷尽。”

这话听起来有点绕,就是说我目前只知道这世界是无极限的,因为我看不到极限,我无法看到它的有尽头。

无极即道,道即无极

在这里无极和无尽是一个意思的,也说明了万物循环的道理,这和老子道德经里面对于“道”的描述是一致的。

我们来看看《道德经》第二十五章的内容: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

这个“反”是反到哪里?就是《道德经》第二十八章里说的:“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返回到无极!就是返回到“道”的初始状态!

所以,可以明确的说,“道”是无边无涯无尽无极的,无极就是“道”的高度概括。

本文纯手打,原创文章,因为学识的限制,难免产生谬误,旨在抛砖引玉,希望引出金玉之言。也希望有识之士给予修正补充。

喜欢传统文化的朋友请关注本号,我们有时间继续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