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比肩愛因斯坦的科學巨匠,他卻被無端黑得體無完膚?


被譽為比肩愛因斯坦的科學巨匠,他卻被無端黑得體無完膚?


01

自從網絡誕生後,應運而生一批毫無底線、毀三觀的道德批判者,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鍵盤俠”。

這群人不惜歪曲事實,捏造謊言,誇大其詞,煽風點火,唯恐天下不亂,為了所謂的快感,炮製一幕幕誅心的言論和鬧劇。

半個月前,如果不是李詠、金庸知名人物相繼去世,我們的朋友圈可能會被一個叫“楊振寧”的人刷屏。


被譽為比肩愛因斯坦的科學巨匠,他卻被無端黑得體無完膚?


說實話,麥叔看到這些居心叵測的段子,心裡無比沉重,也為大師感到寒心,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毫無疑問,楊振寧是一個充滿爭議性的科學家。

今天很多人對他的惡評,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原配去世後,他娶了一個年齡差距頗大的翁帆為妻;

在早年,他沒有跟著鄧稼先及時回國——換言之,他不“愛國”;

在晚年,他放棄外國國籍,重入中國籍——換言之,回國養老,只為騙錢。

人紅是非多,至理名言,名人備受矚目,有些爭議毫不奇怪。

但如果這些“爭議”都是一些子虛烏有的傳聞,鍵盤俠意淫、譏諷的八卦段子,那就十分可惡了。

看官已經發現,這些內容主要圍繞愛國、國籍和婚姻展開,於是無數道德家們對這位科學巨擘進行長年累月的批判和攻擊。

以致對他科學家的身份視而不見,充耳不聞,這不是扯淡麼?


被譽為比肩愛因斯坦的科學巨匠,他卻被無端黑得體無完膚?


港真,楊教授當年愛國的時候,這些人估計還沒從孃胎裡供出來,又有什麼資格去評判這樣的世紀偉人。

說人家的婚姻,你們懂這是個人私生活吧,難不成你父母之間那點事,也要上娛樂頭條才好。

科學家只有在深陷緋聞之時,才會得到普羅大眾的關注,這是怎樣的一種悲哀?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無比尷尬和無奈的現實。

02

為了更好的瞭解楊振寧先生,我們還是從他的生平講起。

1922年的中國,還是軍閥混戰的年代。當時的楊武之只是一個普通中學老師,這年秋天家裡生了個大胖小子,父親給他取名楊振寧。

次年,楊武之赴美留學,楊振寧4歲就跟隨母親認字,聰慧的他5歲時已經學會3千多個漢字。

6年後,父親獲得博士學位回國,先後在廈大和清華任教,一家人也遷入北平清華園,入讀崇德中學。

在這裡他認識了好朋友鄧稼先,兩人開始了一生的友誼。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楊振寧一家南遷逃難,經廣州、香港、越南河內輾轉抵昆明後,他進入昆華中學就讀。

16歲那年就以全國第二名成績考入西南聯大,為當年最小的學生,堪稱學霸中的學霸。


被譽為比肩愛因斯坦的科學巨匠,他卻被無端黑得體無完膚?


別看他年齡小,楊振寧卻是一個嗜書如命的人,在聯大讀書的這幾年,日軍從未停止過對昆明的空襲。儘管校園斷垣殘壁,家裡也變成一片廢墟,楊振寧依然能在廢墟中挖出可用的書,開心的手舞足蹈。

相比對知識的旺盛需求,他對物質生活基本沒啥要求,從不在乎吃什麼、穿什麼,身上的衣服總是補了又補。

楊振寧主張做學問要有兩種態度:一種是仰視,一種是俯視。

在學習的前期,要做一個謙遜的學生,積極去汲取各方面的知識營養。到了後期,當你已經有了一定的高度,就要有質疑的精神和俯視的姿態。

正是帶著這種做學問的態度,他完成了畢業論文《群論方法應用於多原子振動》,獲得導師吳大猷教授的高度認可。

1942年7月,楊振寧本科順利畢業,要知道西南聯大是出了名的“嚴進嚴出”的大學。

據統計,從1938-1946年的8年裡,在聯大接受過教育的8000多人中,正式畢業生只有2522人,畢業率不足三分之一。

在西南聯大的研究生期間,楊振寧和黃昆、張守廉十分要好,被人稱為“三劍客”。

他們經常跑到聯大附近的茶館,一邊喝茶一邊侃大山。不管歷史政治,還是物理化學都成為他們辯論的焦點,楊振寧通常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那種。


被譽為比肩愛因斯坦的科學巨匠,他卻被無端黑得體無完膚?


有一回,黃昆問楊振寧:“愛因斯坦最近又發表了一篇文章,你看了沒有?”

結果,楊振寧一臉不屑地說:毫無創新。

愛因斯坦可是當時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新發表的論文竟被他說的一文不值,這小子也忒狂妄了吧。

由此也可以看出楊振寧不是那種毫無主見的盲從學生,當我們知道十年後他所取得的成就,也就可以釋然了。

盡信書不如無書,做學問缺少了質疑精神,那頂多就是一個書蠹而已。

03

1944年,楊振寧研究生畢業後,在聯大附中做了一年數學老師 。

他們班上有一個小他5歲的活潑女孩,名叫杜治禮,但他當時忙於赴美留學,並沒有過多留意這個女孩。

然而,這個女孩卻大有來頭,她是國民黨高級將領杜聿明的掌上明珠,不僅多才多藝,聰慧絕倫,還深得宋美齡的寵愛。


被譽為比肩愛因斯坦的科學巨匠,他卻被無端黑得體無完膚?


年輕時的杜治禮

一年後,楊振寧來到父親就讀的學校——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因為這裡有享譽世界的費米教授。

後來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來芝加哥演講,令楊振寧折服。

由於奧本海默在普林斯頓大學擔任高等研究院院長,於是楊振寧找到費米說,坦誠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費米給他寫了推薦信,還提醒他說,那裡是個很好的地方,但有點與世隔絕,不宜久留。

就這樣,楊振寧順利進入普林斯頓做起博士後研究工作,從此開始與李政道長達16年的合作。這位拍檔也是西南聯大的高材生,比楊振寧晚了好幾屆。

1949年的普林斯頓,世界頂級大師雲集,其中就包括剛退休仍在堅持工作的愛因斯坦。

原本答應費米教授,只待一年時間就返回芝大,楊振寧卻和奧本海默簽了五年合約。

多年後,他回憶說:“我沒有忘記費米的話,也沒有屈服於奧本海默的請求,留下完全是因為杜致禮。”

原來兩年前杜治禮也前往美國留學,這年聖誕節楊振寧走進一家中餐廳,恰好遇見了五年不見的杜治禮。

這時的她長的亭亭玉立,面容姣好,氣質打動了楊振寧。而刻苦讀書,正直誠實的楊振寧,也吸引了杜治禮的目光。

這一次邂逅,兩人迅速擦出了愛情的火花,楊振寧因為杜治禮改變了主意,有情人終成眷屬。

1950年8月26日,楊振寧和杜治禮在紐約結為伉儷。


被譽為比肩愛因斯坦的科學巨匠,他卻被無端黑得體無完膚?


愛情真是奇妙,就像《卡薩布蘭卡》裡說的,就在那個時間點上,他恰好走進了那家店,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定數。

次年,他們有了第一個孩子,爺爺楊武之給嫡長孫取名光諾,寄語楊振寧早日獲得諾貝爾獎。

婚後的杜致禮,把自己對文學、雕刻、音樂的愛好,充分應用於家庭的生活中,使科學與藝術在這個充滿生氣的家裡,得到了完美的統一。


被譽為比肩愛因斯坦的科學巨匠,他卻被無端黑得體無完膚?


楊振寧和杜治禮及三個孩子

為了不干擾丈夫的科研工作,她一肩挑起所有家務,自己開車接送孩子,料理一家人的生活起居。

都說成功的男人背後,總有一位默默付出的偉大女人,說的就是杜治禮這種賢內助吧。

04

20世紀50年代,被科學家們稱為“二戰後物理學界最興奮的年代”,楊振寧正是在這個時期成長、發展起來的。

1956年,楊振寧和李政道通過實驗證明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稱確實不守恆,這引起全物理學界的巨大轟動。

因為這項發現,他們一起獲得了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一年楊振寧35歲,李政道31歲。


被譽為比肩愛因斯坦的科學巨匠,他卻被無端黑得體無完膚?


李政道和楊振寧

楊振寧的偉大就在於,他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一下子提升了幾百年來中國人的自信心,這不亞於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帶來的效應。

同年12月,楊振寧攜嬌妻一起去瑞典斯德哥爾摩接受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當丈夫從瑞典國王手中接過證書與獎牌時,杜致禮非常自豪,激動萬分。

但楊振寧最大的成就,還是“楊-米爾斯規範場論” 。

在他獲取諾獎後的幾十年間,先後有7位因為研究這個理論而榮獲諾貝爾獎,其中有華人丁肇中、希格斯等。

另外有6個菲爾茲獎(最高數學獎),也是研究楊振寧的方程而來。

高不可攀的諾貝爾獎,只不過是楊振寧年青時的小目標,不是諾貝爾獎帶給他榮光,而是他帶給諾貝爾獎以榮光。

Yang-Mills場,是基礎理論的基石之一。

過上十萬年,百萬年,千萬年,只要人類文明還存在,他的名字就會被印在課本上,這造福了全人類的偉大工作,真正值得萬世瞻仰。


被譽為比肩愛因斯坦的科學巨匠,他卻被無端黑得體無完膚?


丁肇中

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在楊振寧70歲生日宴會上曾這樣說:

提到20世紀物理學的里程碑,我們首先想到三件事:一是相對論(愛因斯坦),二是量子力學(狄拉克),三是規範場(楊振寧)。

《Quora》評價楊振寧是有史以來排名前15的物理學家,日本《かがくしゃ》在1997年就將楊振寧列為第11位。

Millennium poll physicist將楊振寧列為古今最重要的18位科學家之一。

在美國物理學界,公認楊振寧是繼愛因斯坦和費米之後,第三位物理學全才。

05

在今天,楊振寧是當世物理學界第一人,他的“宇稱不守恆”觀念顛覆了物理學的一般認識。

即使是國內擁有超高知名度的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從從科學成就上講,也沒有資格與楊振寧相提並論。

上半年霍金去世,在網絡上掀起一波“瘋狂”的祭奠浪潮。


被譽為比肩愛因斯坦的科學巨匠,他卻被無端黑得體無完膚?


有人說,最接近外星人的地球人去世了,這是全人類的損失。也有人說,他屬於星辰宇宙,不過是離開了地球,掉進了蟲洞。

作為身殘志堅的霍金,他不向命運低頭,成為漸凍人之後,還能在理論物理學界有如此不俗的成就,真心值得敬佩,理應受到全人類的尊重。

但是,過度地把霍金封神的作法,卻是有失公允的。這既是對物理學的不尊重,也是對霍金的捧殺。

令人意外的,楊振寧可能是國內最不受待見的物理學家,其實這倆人在科學史上的地位和大多數人心中的位置應該顛倒過來才對。

那麼,如何評價楊振寧的科學成就?

2000年,全球兩大頂級刊物之一的《自然》期刊,評選出人類過去千年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全人類總共只有20多人上榜(堪稱人類物理學終極封神榜單)。

榜單上都有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韋,薛定諤,海森堡等巨擘,楊振寧先生在這個評選中名列18位,並且他還是這個榜單裡唯一一個活著的物理學家。

據美國科學家的權威說法,如果說20世紀上半葉愛因斯坦是物理學的旗手,那麼下半葉當推楊振寧,他是僅次於愛因斯坦的世界級物理學大師之一。

正如相對論於愛因斯坦一樣,規範場是楊振寧在物理學領域的最高成就。


被譽為比肩愛因斯坦的科學巨匠,他卻被無端黑得體無完膚?


我們還可以聽聽國內頂尖的理論物理學家,留學美國歸來的中山大學李淼教授,對楊振寧的評價:

“基礎物理學20世紀下半葉影響最大的物理學家之一。”

客觀地說,楊振寧達到了常人難以企及的職業高度,年紀輕輕就拿下了諾貝爾獎,在物理學界享有非同一般的地位。

同時,因為時代原因,他特殊的人生經歷,讓這位著名科學家長年遭受了毫無理由的劫難和荒謬的指責。

所以,我們不要盲目去崇拜國外的大師,你們真的瞭解他們的成就,讀過他們的著作麼?我們民族引以為傲的巨人,卻無端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情何以堪?

06

除了在科學界的巨大成就之外,楊振寧的這些善舉我們不能視而不見,不能像穿上新裝後的皇帝,荒唐可笑。

楊振寧先生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一直都有一顆愛國心,都在為祖國的強大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1971年, 中美關係鬆動,楊振寧回國訪問,成為美籍知名學者裡訪問新中國的第一人,受到了總理和主席的親切接見。


被譽為比肩愛因斯坦的科學巨匠,他卻被無端黑得體無完膚?


毛主席接見楊振寧

返美后,他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在很多城市發表演講,許多美國人因為他而對中國持友好態度,願意同中國接近。

這一年,楊振寧在美國參議院聽證會上,講述釣魚島是中國領土的事實。

還與歷史學家何炳棣、數學家陳省身一起參加保釣活動,他們被稱之為保釣運動的精神導師。


被譽為比肩愛因斯坦的科學巨匠,他卻被無端黑得體無完膚?


在他的帶動下,無數的華人學者和科學家紛紛回國探訪,70年代後一大批海外人員歸來為國效力。

他親自向周總理建議,引進《科學美國人》中文版版權,也就是後來的《環球科學》,影響了數代精英人群。


被譽為比肩愛因斯坦的科學巨匠,他卻被無端黑得體無完膚?


1978年,在楊振寧等人的倡導下,中科大創建首期少年班,張亞勤,尹希等都是少年班的傑出代表。

1983年,他又向鄧小平建議:“國外認為,搞軟件15—18歲較有利。”由此,科大少年班設立了計算機軟件專業。

1997年,在楊振寧先生的努力下,清華大學成立高等研究院,用以引進頂尖人才和培養學生。

2003年後,楊先生的原配夫人杜治禮因病去世後,他決定回國定居。

為此清華大學蓋了三幢“大師邸”,一幢給楊振寧,一幢給姚期智,一幢給林家翹,姚和林都是楊振寧勸回來的。

說起後面這兩位大師,也是乾坤大才。姚期智是斯坦福、麻省理工和伯克利分校的教授,2000獲得圖靈獎(計算機方面的諾貝爾獎),而且是唯一的華人學者。

林家翹是天體物理學家,在50年代就是麻省理工的教授,是現代應用數學學派的領路人。

2017年8月26日,95歲的楊振寧正式恢復中國國籍。

萬萬沒想到,這又稱為網絡暴力的攻擊對象。說什麼楊先生幹不動了,晚年回國騙吃騙喝,天下怎麼會有這麼無知的言論?


被譽為比肩愛因斯坦的科學巨匠,他卻被無端黑得體無完膚?


以楊先生的成就,隨便拿出一個來,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以他對國家的貢獻,我輩該禮讓三分才是。

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現在90多歲高齡的楊振寧教授,依然在給清華大學本科生上課,光這份敬業精神和對學術的執著,就足夠讓我們肅然起敬了。


被譽為比肩愛因斯坦的科學巨匠,他卻被無端黑得體無完膚?


在我看來,楊先生不僅是一位功勳卓著的科學家,也是一位鞠躬盡瘁的社會活動家。

不管在國外還是國內,楊先生都是中美之間的“一座橋樑”。

07

現在很多詆譭楊振寧的人裡面,有人喜歡把他與科學家錢學森、鄧稼先相比較,覺得他不夠愛國。

當然,錢學森和鄧稼先對國家的貢獻自不待言,他們都是世界頂級的科學家。但科學領域也是有分支的,它由基礎科學、技術科學和應用科學組成。

很多鍵盤俠都是一知半解,所以穿鑿附會出許多望文生義的滑稽段子,實屬可笑。

錢學森在火箭和導彈方面的突破,鄧稼先在“兩彈”研究中的發明,都屬於技術科學領域的成就。

而楊振寧所提出的“宇稱不守恆”理論、“規範場”理論,卻是基礎科學領域的重大發現。

從廣義上來說,他們三人都是研究物理學的,但科學細分領域的研究簡直是隔行如隔山。錢和鄧能做的,楊不一定做得了,反過來說也一樣。

基礎科學是技術科學的根基,沒有基礎科學的研究,任何技術科學的發明都沒有了依據。


被譽為比肩愛因斯坦的科學巨匠,他卻被無端黑得體無完膚?


錢學森和鄧稼先

所以,上世紀五十年代,錢和鄧回國造原子彈,除了愛國之外,他們也遵循了自己的學科專長。

而楊振寧搞理論基礎研究,這是為全人類做貢獻的研究,自然是哪裡基礎條件好,就在哪裡工作。況且在那個一窮二白的年代,國內根本提供不了這樣的研究條件。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褒鄧貶楊”的白痴人物。

這隻能說,這些人既不瞭解科學家,更不瞭解科學家的生活。

事實上,楊振寧和鄧稼先是同鄉發小,從初中,大學,留學都在一起。兩家還是世交,父輩鄧以蟄和楊武之都在清華當教授。


被譽為比肩愛因斯坦的科學巨匠,他卻被無端黑得體無完膚?


鄧稼先和楊振寧

為了國家核武器的研究,鄧稼先拋下妻子兒女及父母,在條件極其艱苦的試驗場,一呆就是十多年。

隨著原子彈和氫彈爆炸成功,他也成為了“兩彈一星”的功勳人物。但十年浩劫,牛鬼蛇神肆虐,鄧稼先也未能逃脫被批判的命運。

1971年,楊振寧回國點名第一個要見的人就是鄧稼先,周總理聞訊立即召回了鄧稼先,使他脫離了造反派的魔掌。

鄧稼先夫人許鹿希感嘆道:

“我對這件事情,總覺得冥冥之中上天有個安排,讓楊振寧來救鄧稼先一命!其實,無意之中他還救了一大批中國搞核武器的人。”

後來,遭受多年核輻射的鄧稼先被查出患直腸癌,楊振寧先後兩次回國探望,一直為他在國外尋找特效藥醫治。


被譽為比肩愛因斯坦的科學巨匠,他卻被無端黑得體無完膚?


鄧稼先和許鹿希

1986年7月,鄧稼先去世,楊振寧感慨地說:“稼先為人忠誠純正,是我最敬愛的摯友,他的無私精神和巨大貢獻,是我們的永恆驕傲!”

總而言之,兩彈一星鄧稼先和蜚聲國際的楊振寧,他們都是偉大的中華兒女。

所以,拿愛國主義來指責楊振寧,實在牽強附會,非常low。

退一萬步講,即便有過美國國籍,楊先生也沒做過任何傷害中國利益的事。

有過美國國籍的人多了去了,李政道這些人至今還在美國,也沒被人黑成這樣?

08

如今,提起楊振寧這個名字,除了知道他是科學巨匠之外,大家最為八卦的恐怕就是他和翁帆之間的這段“忘年戀”。

楊振寧和杜治禮堪稱是一對靈魂伴侶,兩人一起攜手走過53年。

她見證了丈夫所有的輝煌時刻,包括諾貝爾頒獎典禮,直到2003年因病去世。

一位記者的評價很中肯:“一板一眼的科學家與纖細的文學心靈,度過了53年,是恰好的婚姻生活。”

杜治禮去世一年後,楊振寧和翁帆結婚。

一時之間,引起軒然大波。很多人都不理解,職責楊振寧道德缺失,這是典型的老牛吃嫩草。


被譽為比肩愛因斯坦的科學巨匠,他卻被無端黑得體無完膚?


還有人揣測翁帆,不是為了圖名利就是財富,總而言之,輿論口誅筆伐,吐沫橫飛。

麥叔覺得對於他人的私生活,我們是無權干涉的,這是兩個人的自由選擇。婚姻生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我們自己經常會說一句話,愛情來的時候,身高不是距離,年齡也不是問題,是否相愛才是問題。那為何到了別人身上就不行呢,這不是典型的兩套標準麼?

其實早在1995年,楊振寧攜杜治禮去汕頭大學演講時,大一的翁帆作為他們夫婦的嚮導,三個人就認識了。


被譽為比肩愛因斯坦的科學巨匠,他卻被無端黑得體無完膚?


只是當時的他們又何曾想到,這是一場有關生命和婚姻的接力?人生的因緣際會,真的好神奇。

後來有人把翁帆和杜治禮年輕時的照片一對比,覺得她就是年輕時的杜治禮,楊振寧把她當做了替身?

其實,不管外界如何評價,翁帆對這段感情是做好充分準備的。“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而前段時間的遺產風波,很多人更是為翁帆鳴不平,認為她付出了青春年華,卻什麼都沒有得到,又指責楊振寧是“渣男”。


被譽為比肩愛因斯坦的科學巨匠,他卻被無端黑得體無完膚?


而翁帆直接回應:我和楊振寧是真愛。

楊振寧在接受楊瀾採訪時說:翁帆是上帝給他的最後一份禮物。

站在楊振寧的角度,這句話是真誠客觀的。

兩人婚後的十多年裡,他們感情如初,生活非常平靜,翁帆主要承擔了照顧楊振寧的工作。

無論外界如何評價他們的生活,我們看到96歲的楊振寧依舊精神矍鑠,看起來平和淡然。

在這段婚姻裡,楊振寧是毫無爭議的受益者。對於翁帆,我更願意相信,那是有些複雜的真愛。


被譽為比肩愛因斯坦的科學巨匠,他卻被無端黑得體無完膚?


她在碩士畢業後,曾和一個香港男人有過兩年婚姻,為何離婚,我們不得而。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翁帆回憶起兩個人甜蜜的時光,有兩件。一件事在日本,她生病,楊振寧去樓下給她拿了一碗麥片粥,餵給她吃。

第二件是在三亞度假,楊振寧早起看報紙,不想開燈吵醒她,就去洗手間看。

愛情與婚姻,沒有固定的模式,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兩個人在一起,你情我願,不管怎樣,我們送上祝福就好。


被譽為比肩愛因斯坦的科學巨匠,他卻被無端黑得體無完膚?


對於網上的某些極端言論,這篇文章算是向楊先生致敬吧。其中的觀點,我不敢說百分百正確,但至少是秉持客觀立場而出發。

很多人動不動就擺出誅心論斷,這是數千年的糟粕傳統所致。但不負責任的評價,你跟那些惡人有啥區別呢?

不要輕易對一個人進行簡單粗暴的道德評判,尤其面對這樣一個世紀偉人時,我們的很多言辭都是膚淺而蒼白的。

所有的迷霧,終究有解開的一天,時間就是最好的見證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