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醫藥公司年報扎堆亮相,有無行業觸底信號

隨著春節長假的結束,A股上市公司2018年年報的披露工作也開始步入正軌。最新過去的這個週末共有三份年報公佈,全部為醫藥行業個股,分析其數據動態或可管中窺豹,給投資者以一定的啟迪。

龍頭恆瑞醫藥繼續穩健增長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醫藥製造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4264.7億元,同比增長12.4%。其中主營業務收入23986.3億元,同比增長12.6%,增速較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高於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同期整體水平4.1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3094.2億元,同比增長9.5%,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8.3個百分點,低於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同期整體水平0.8個百分點。醫藥製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12.90%,較上年同期提升1.14個百分點,高於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同期整體水平6.41個百分點。

作為A股市場醫藥板塊的龍頭企業,恆瑞醫藥(600276.SH)2月15日晚間披露的年報顯示,公司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74.18億元,同比增長25.89%;實現歸母淨利潤40.66億元,同比增長26.39%;基本每股收益1.10元,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為23.60%。公司擬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2.20元(含稅),每10股送紅股2股。

年報顯示,在研發創新方面,2018年公司累計投入研發資金26.70億元,比上年增長51.81%,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15.33%,有力地支持了公司的項目研發和創新發展。報告期內取得3個一致性評價批件,遞交18種產品參比製劑備案材料,完成10種產品的BE工作,完成15種產品的一致性評價申報工作。本年度提交國內新申請專利144件,提交國際PCT 新申請78件,獲得國內授權26件,獲得國外授權39件。

公司2018年各項經濟指標穩步增長,主要驅動因素為以下方面:一是創新成果的收穫。創新成果的逐步收穫對公司業績增長起到了拉動作用。二是公司產品結構優化。隨著公司產品結構調整,以手術麻醉、造影劑和特色輸液為代表的公司非抗腫瘤藥產品在各自治療領域內逐步擴大市場,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未來,公司將繼續穩步推進研發創新和製劑產品的國際化,同時,也將著力於產品結構的優化提升,確保公司業績可持續增長。

受到上述消息影響,恆瑞醫藥上漲3.95%,報收66.83元,成交16.1億元。

海翔藥業扣非後淨利潤翻倍

海翔藥業(002099.SZ)的年報無疑是三家醫藥公司中最為靚麗的。

海翔藥業2月17日晚間披露的2018年年報顯示,公司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27.19億元,同比增長17.74%;實現歸母淨利潤6.05億元,同比增長76.79%;實現扣非後的歸母淨利潤為6.05億元,同比增長100.77%;基本每股收益為0.38元,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為11.35%。公司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3元(含稅)。此外,公司預計2019年一季度淨利潤為1.60億元~1.82億元,同比增長257.39%~306.54%。

作為一家主營為醫藥和染料的上市公司,海翔藥業2018年醫藥板塊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再創新高,實現營業收入14.69億元,同比增長13.24%,實現淨利潤1.99億元,同比增長55.13%;同時受染料及染料中間體漲價影響,染料板塊實現銷售收入12.50億元,同比增長23.51%,實現淨利潤4.06億元,同比增長89.82%。

公司同時預告,2019年一季度公司醫藥、染料銷售收入均同比增長,匯兌損失同比減少,預計2019年1-3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變動區間為1.60億元至1.82億元。

不過由於2018年一季度海翔藥業的淨利潤僅有4476.84萬元,而隨後三個季度的淨利潤分別為2.31億元、2.07億元和1.22億元,故而2019年一季度1.60億元~1.82億元的淨利潤雖然同比增速較高,但並未脫離其正常盈利水平範圍。

受到上述消息影響,海翔藥業週一以漲停價5.41元報收,全天成交1.63億元。

精華製藥淨利增幅超三成

精華製藥(002349.SZ)在2月17日晚間披露的年報顯示,公司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3.55億元,同比增長20.86%;實現歸母淨利潤2.30億元,同比增長31%;基本每股收益0.2756元,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為9.91%。公司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0.5元(含稅)。

年報顯示,公司主營業務為傳統中成藥製劑、化學原料藥及中間體、化工醫藥中間體、中藥材及中藥飲片、生物製藥等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在報告期內深耕主營業務,紮實開展各項工作,實現了收入與淨利潤的穩步增長,主產品王氏保赤和季德勝蛇藥片銷售收入均超過一億元。報告期內,公司的經營管理、運行質量也得到提升。

精華製藥週一上漲4.47%,報收6.31元,成交3012萬元。

醫藥行業年報整體向好

平安證券醫藥行業分析師葉寅認為,醫藥行業2018年報整體向好,內部分化加劇。即將進入年報披露季,年報的密集披露將使得市場關注點暫時離開政策擾動,將出現情緒轉暖的時間窗口。從其對醫藥企業2018年報預告的統計來看,醫藥行業共有206家企業發佈業績預告,其中預告增長(含扭虧)的比例為61.16%。板塊內部企業分化加劇,高景氣細分領域龍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而輔助用藥佔比高的企業面臨業績滑坡。子行業中,預告增長的公司比例最高的為醫療器械81%,最低為生物製品41%。

葉寅認為,投資者短期可適度樂觀,繼續佈局高景氣細分領域龍頭。從“帶量採購”的配套細則來看,行業政策底已經過去,政策面預計趨於平靜,未來主要關注業績面和公司基本面的變化。鑑於前期市場過度悲觀導致的深度回調,成長性突出的細分龍頭有望短期內取得較高收益。重點看好以下主線:①CRO、CMO領域將充分受益行業創新升級大潮;②核醫學領域不受行業政策衝擊,且受益於配置證放開市場大幅擴容;③特色原料藥的產業鏈價值顯著提升,具備較強升級轉型潛力;④口腔醫療及相關耗材充分受益於醫療消費升級;⑤另外,創新儲備豐富、仿製藥存量銷售不大的公司仍然值得長期關注。

光大證券醫藥行業分析師林小偉等也認為,本輪醫藥改革政策底已現,2019年將逐步進入執行週期,真正有研發實力、綜合競爭力強的企業將更快脫穎而出,不必過於悲觀。從產業格局演變、業績支撐和後續研發管線兌現等角度來看,創新和升級主線所對應的龍頭仍是優選的對象。堅定看好“創新+升級”,包括四個方向:①創新產業鏈:創新藥+CRO政策受益明顯;②健康需求升級:控費免疫且受益消費能力提升;③醫療器械:醫技科室地位提升,國產企業嶄露頭角;④藥店:產業鏈地位、終端價值提升,市場進一步集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