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幽兰“——王小兰(上)

讲述上地地区企业家创业历程与奋斗感悟,在改革开放与科技创新中感受春风洗礼的《星耀上地》已于近日发布。

书中向读者们展示了上地的光芒,深入挖掘王小兰、刘迎建、程维、孙育宁、夏曙东、顾小锋等知名企业家奋斗历程,故事有极强的画面感,有的细节鲜为人知,彰显创新拼搏、敢为人先、用智慧改变世界之精神气质。这一代企业家是中关村先进文化的继承者,还是传承者与创新者。书中传递的力量,将助推新的成长及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连载本书内容,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启示和力量。

“硅谷”幽兰“——王小兰(上)

“硅谷”幽兰(上)

记时代集团公司总裁、中关村企业家顾问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王小兰

斯蒂芬·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段文字:

“一个真正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地流逝而去,在这种关键的时刻,那些平时慢慢悠悠顺序发生和并列发生的事,都压缩在这一个决定一切的短暂时刻表现出来。这一时刻对世世代代做出不可改变的决定,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

在中国历史上,1978年就是这样的特殊年份。那一年,在邓小平同志的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那是热血沸腾的年代。四川成都517信箱一车间工人王小兰终于迎来了自己命运的转折点!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一则“恢复高考”的消息,如春雷一般响彻天地,唤醒了许多人尘封已久的大学梦。至1979年, 3年内共有2340余万考生从农村、工厂、部队走进了考场,王小兰就是其中的一个。虽已告别校园10年,她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四川省财经学院。在之后长达39年的岁月里,王小兰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华丽的蜕变,成为今日中关村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回望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看到了一幅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恢弘画卷,王小兰就是创造这幅杰作的重要一员。当我们追忆创新创业者为中国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奉献的青春芳华时,一定会被他们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和企业家精神所感动。40年弹指一挥,历史浩然远去,历史就在眼前。


“硅谷”幽兰“——王小兰(上)



激情燃烧的1984


历史总是充满巧合。

1948年,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完成了他此生最重要的一部小说的创作,他突发奇想,把1948的最后两位数字调换位置,将这本书命名为《1984》。这位命运坎坷的作家,以辛辣的笔调预言了一个令人窒息、恐怖的极权主义统治之下的世界——无知即力量,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

斗转星移。转瞬间,时间悄无声息地流到了1984年。虽然中国已打开了改革开放的大门,但这条出现在历史岔口上的道路却并不坦荡。就在这时,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悄然南下,倾尽80岁余力,将中国这列在“姓资姓社”的争论中摇摆不定的火车扳回正轨。从此,中国改革开放全面提速。

1984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股春风从遥远的南方向北刮来,春潮涌动,万象更新。

这一年,被称为中国现代公司元年。四通、万科、时代、联想、海尔依次创建,其中三家企业来自中关村。当年5月,一群辞去公职的科技人员借了2万元创办了四通,率先以民有民营模式发展高新技术,第一年就实现销售收入900万元,4年后就创造了10亿元的销售记录,成为中国早期民营企业的杰出代表。

6个月后,在国防科工委十四院所和中科院计算所从事科研工作的柳传志,拿着20万元人民币,在中科院不到20平米的传达室里创办了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集团前身)。

这年秋天,在机械工业部企业管理科学研究所工作的王小兰也迈出了下海的第一步,与合伙人彭伟民在北京阜成路上的一家小旅馆内,创办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技术咨询服务公司(时代集团前身)。

王小兰骨子里就是“不安分”的。无论是热爱学习、热爱表演的童年时代,还是在上山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辛勤垦荒的少年时代,抑或在大学里表现出过人的组织与演讲才能的青年时代,人群中的王小兰总是金子一般闪闪发光。

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机械工业部企业管理科学研究所担任编辑。周而复始的生活非但没有扼杀她的激情,反而激发了她的创新欲望。促使她走上创业之路的并非时代赋予的重大机遇,而是一个工作中不起眼儿的小细节。

在办公室里,王小兰发现很多同事都有午睡的习惯。大家总是搬来三四个椅子拼在一起,躺在上面休息一会儿。就这么一个大家都习以为常的现象,在王小兰眼里却成了一个巨大的商机——如果设计一款既能坐着工作,又能躺下睡觉的椅子,不就能满足大家的需求了吗?

说干就干!在机械工业部工作的王小兰对图纸并不陌生,在进行了一番市场调研后,她亲自动手画起了图纸。然而,完成图纸的设计绘制,只代表着她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如何加工量产,进而市场化销售,是她接下来所要面临的关键问题。

就在王小兰陷入困境的时候,一则新闻给她带来了灵感:团中央、国家科委、国家经贸委等五部委为鼓励民间发明,联合组织全国五小发明活动正在举办。机遇从天而降!她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兴奋地拿起笔,连夜写了5封信,其中一封寄给了时任国家经贸委副主任朱镕基。

没有人相信王小兰能收到回复。但事情的发展往往出人意料——没过多久,一封从中南海寄来的回信,让平日没有一丝涟漪的中科院企业管理研究所掀起了一股巨浪!

在国家经贸委和中国机电局领导的一致认可和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王小兰大胆冲破体制束缚,与彭伟民一起创办了中国机械工程协会工业技术咨询服务公司,成为机械部下海第一人。


“硅谷”幽兰“——王小兰(上)



创新创业中关村


40年来,中关村仿佛有一种魔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创业者倾注激情和汗水。2017年,这里平均每天成立80家科技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8万件,创新之火越燃越旺。这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创业公司,多数难逃3年的生死劫。即便如此,创业大军依然前赴后继涌入中关村,在九死一生中,寻觅改变自己、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机会。

在这个中国顶尖高新技术企业荟萃之地,装备制造企业很难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那些创办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古董”,在声势浩荡的新兴企业汪洋之中,多已湮没在浪潮之下。但时代集团是个例外。作为1984年第一批在中关村土生土长的企业,能凭借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抵挡时代的更迭,在风云变幻的商场中存活下来的企业,仅剩联想、四通和时代。

11年前,中国知名作家凌志军在《中国的新革命》中写道:“如果能够领先10年的公司是百里挑一,那么能够领先20年的公司就是万里挑一。以25年的历史衡量,中关村曾诞生2万多家公司,能够躲过‘盛极而衰定律’的公司只有两家——联想和时代。时代自1984年创立以来,一直游离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浮华的事件之外,但至今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

回顾当年,王小兰说,“我之所以创业,是因为看到了生产力即将大解放,那个年代,我们每个人对生产力的解放都是充满渴望的。”当她激情满怀地开启创业生涯时,就清楚地意识到,她的生命将与中关村融合,与这个永无停止更迭的时代融合……

起初,时代集团靠技术转让、销售图纸等中介服务为生。但很快他们就意识到,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是难以存活的。当他们步履蹒跚地走过企业初创的两年后,转折点来了!

1986年,王小兰得知享誉世界的埃森焊接与切割展览会将在一年后走进中国,在北京进行中国首秀。彭伟民、王小兰带着团队热情地参与其中,与主办方共同筹办展会。机会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主办方给他们的任务是要在展会上完成400万美元国外焊接产品的销售业绩。

只有在巨大的挑战面前,才能充分展现一个人的才华与潜力。400万美元的业绩承诺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堪称天文数字,没有魄力和野心的人,一定不会接受如此的巨大挑战。而王小兰他们非但接受了,并且出人意料地在展会开幕前就拿到了800万美元的订单,把主办方惊得瞠目结舌。

埃森焊接与切割展览会给时代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次性的经济效益。对新技术有着浓厚兴趣的王小兰通过这次展会看到了又一个巨大的商机——“外商带来的里氏硬度计这么抢手,如果我们能自主研发出来,不仅能为公司带来巨大的收益,还能填补国内市场的空白。”展会还没结束,王小兰就在心里盘算起来。

盯上了里氏硬度计后,他们立刻在展会上买了一台,将其作为样品进行研发。一年之后,时代终于成功研发出了中国第一台里氏硬度计,并批量生产,投入市场。当年就创造了400余台产品的惊人销售业绩,相当于瑞士公司3年在中国的销量总和。从此,时代正式走向了技术(Technology)、工业(Industry)、贸易(Market)、展览(Exhibition)四位一体的发展之路。公司的名称也由此诞生——由技、工、贸、展四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组合而成“TIME”,中文译作“时代”。

如果说1984年王小兰只是凭着满腔热血寻找梦想的入口,那么1987年,她已经打开了梦想之门,望见了眼前无限光明的坦途。

1988年,在设计了新的战略规划之后,时代的业务开始不断扩张,从里氏硬度计到逆变焊机,再到粗糙度仪、涂层测厚仪……时代的产品线不断丰富,市场版图迅速扩张,从北京到全国,从亚洲到全球……如今,美国通用、法国雷诺、英国劳斯莱斯、日本丰田都是时代的客户,鸟巢、水立方、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超级工程背后,都有时代集团的身影。

“时代”见证了一个时代。“能够赶上技术大革命时期下海创业是幸运的。在蒸汽机、内燃机过后,我们迎来了互联网。这个时代背景对中关村企业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在技术浪潮的洗礼下,中关村走过了几个阶段,这条路还在继续走,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向硬科技或工业互联网领域渗透。如果没有硬科技的支撑,企业走不远;但只有技术没有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做不大也走不快。”创业34年,王小兰从丰富的经历中取得了真经。


“硅谷”幽兰“——王小兰(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