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蠻人來了,汽車行業能消化的了嗎?

人稱“軍座”的蔡建軍從觀致離職,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畢竟剛剛入職僅8個月的時間,對於剛畢業的年輕人來說短時間離開屬於正常範疇,但對於車企的高管來說就有些非同尋常了。觀致,一個這麼多年風風雨雨話題不斷的品牌,似乎出什麼奇葩事見怪不怪:缺銷量、缺品牌美譽度,唯一不缺的就是話題,不被看好似乎有點與生俱來。而寶能在入主觀致之前就已經進入公眾視野,與萬科、與格力更有著幾天幾夜說不完的故事。這幾年汽車市場比較火爆,特別是新能源汽車成為大熱點,讓諸如寶能這樣的業外人士也看到了商機,紛紛攜資本湧了進來。


野蠻人來了,汽車行業能消化的了嗎?


寶能接手觀致之後動作頻頻,研發、經銷網絡都在提升與改變,銷量更是大幅增長,在車市趨冷的大環境之下銷售業績不降反升難能可貴,可細細算來,銷量增長更多的車是賣給了同屬寶能的出行公司聯動雲租車,以及其他一些出行公司。雖然這些車無論賣給C端還是B端都算銷量,但兩者的意義有很大的差別,從利潤角度來說,賣給B端總體利潤會低,類似於快消費品的團購;從品牌影響來說,顯然C端消費更容易塑造品牌,提升知名度,換言之C端的需求量遠超B端,才是最大的有效市場。


野蠻人來了,汽車行業能消化的了嗎?


因為之前與萬科的故事,在寶能入住觀致之後,外界的質疑聲還是非常大的,大家都想看看寶能到底是要利用汽車產業做資本操作,還是真的要發力汽車產業。其實,這和當下造車新勢力受到的質疑是一樣的。之所以被稱為造車新勢力,主要是他們幾乎從零起步,創始人或是互聯網出身,或是車企高管另起爐灶,而與之相伴的則是各路資本。而這些年資本大勢湧入某個熱點行業留給人們的印象是近乎野蠻的,就比如共享單車,雖然資本進入促進了共享單車的發展,但缺乏深耕只求名利的高速推進也將這個產業玩到了消失的邊緣。我們同樣擔心資本披著造車新勢力的外衣,將汽車產業特別是新能源產業以“野蠻人”的方式推向歧途。值得注意的是,新勢力們幾乎都依靠資本活著,而且需求非常大,所以很多時候只能被資本牽著鼻子走。


野蠻人來了,汽車行業能消化的了嗎?


對於“野蠻人”造車的擔心絕不是空穴來風,和雨後春筍一樣,近兩年國內冒出了很多要造車的企業,他們其中有蔚來、小鵬、威馬等已經開始交付或即將交付的新勢力汽車,有仍在研發過程中的圖紙汽車,有天馬行空依託創始人觀念的汽車,當然也有追隨樂視依然在PPT造車的。無論上述哪類造車勢力,都有著天然的缺陷,就是將造車想的太簡單了,都想利用自有既定的思維模式去造車,甚至把造車簡單的等同於互聯網項目。新勢力的新思維對傳統的汽車產業帶來的活力,對已經有100多年曆史的汽車行業來說是個不小的刺激,但接受“新” 並不代表“野蠻”是被允許的,畢竟汽車是製造業,沒有百分百全心投入這個產業的人,是不可能做好製造業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