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燁:MarTech技術,讓企業更好的觸達潛在用戶

宋燁:MarTech技術,讓企業更好的觸達潛在用戶

安客誠中國董事總經理 宋燁

精彩內容

安客誠中國董事總經理宋燁認為:用戶的數據資產是企業的核心,通過對這些客戶的調查、研究和了解,收集並整理他們的數據,就可以更好地指導產品研發部門、銷售部門去滿足客戶需求,獲得更高的業績提升。MarTech技術的誕生,就是為了幫企業去理解數據、連接數據,更好的觸達潛在用戶。美國的數據積累比國內要早很多年,他們的MarTech技術和數據洞察相對中國要成熟許多,但是中國現在很多企業開始有創新、技術驅動的意識也是很有意義的。不過如果要從本質上去改變,加快技術驅動的步伐,中國還有一段路要走。

MarTech產生的背景

問:您認為什麼是MarTech?

宋燁:MarTech本意就是輔助營銷的一些科技工具,在營銷的時候要看用什麼樣的工具來使營銷變得更快捷、高效。所有符合這些定義內的技術手段,都可以稱為MarTech。

問:那您覺得為什麼MarTech這個詞這兩年熱度很高,它產生的背景是什麼?

宋燁:以前觸達消費者和收集數據,開始是用DM(直接郵寄廣告),後來用E-mail、SMS。剛開始我們使用的這些技術與前端市場部的廣告是有點脫節的,市場部並不認為這些數據可以幫到他們。但是以我們行業為例,我們現在最大的一個業務就是受眾觸達,就是把數據和營銷連接起來。

而實現這個需要技術,以前在平臺上選擇受眾的時候,只能選擇時間段、媒體,根據他們的刊例價、企業的需求進行選擇。後來這些平臺上本身會有一些數據,比如性別年齡,然後你再去選擇。但其實這個不能滿足市場精準廣告的需要,或者受眾觸達的需要。

用戶的數據資產對企業是很重要的,購買過產品的用戶是每個企業的核心,通過對這些客戶的調查、研究和了解,收集並整理他們的數據,就可以更好地指導產品研發部門、銷售部門去滿足客戶需求。

所以這些MarTech技術是為了幫助企業去理解數據、連接數據,更好的觸達潛在用戶。

問:MarTech的出現,是不是因為本來數據和營銷是由兩個部門管理,技術部門管數據,市場部門管理廣告策略,而二者是分離的?

宋燁:是的,現在很多公司撤銷了CMO這個職位,取而代之的是CIO或CGO、CDO,從他們職能的轉變上來看,就能發現企業的某種傾向性,企業需要用數據支撐決策,用技術去驅動營銷活動。企業要看到增長,這個增長不僅來自於企業內部,還包括很多戰略合作。所以CGO的每一步動作,不管是內部,還是外部都要符合同一KPI。

企業的數據營銷實踐

問:安客誠做數據洞察、數據營銷、數據處理近50年了,美國的數據積累其實比國內要早很多年,您覺得國內的數據營銷還要做哪些事情?

宋燁:要做的事情非常多,其實這個差距是和中國與美國的產業結構不同有很大的關係。看一下GDP,美國的金融保險服務和醫療服務佔整個GDP25%,而中國同樣類目的佔比僅在10%左右。什麼類型的產業最需要數據?服務類的行業。美國靠著過去這40~50年的累積,把服務業做起來了,就是需要受眾的理解、洞察和觸達。而中國先天是以製造業為主,我們從農業到工業,現在才要去做一個創新,但現在能有這種意識也是很有意義的。現在很多企業像江小白、微軟都能意識到創新、技術驅動,但是要從本質上去改變,或者加快技術驅動的步伐,還有一段路要走。

其實在中國做營銷是非常難的,在其他國家,像亞馬遜就僅是賣東西的,各大平臺是做不同的功能。但是中國,微信既傳播做媒體,又要帶銷售,所以在中國營銷的挑戰非常大,而且中國的消費者是比較前沿的,比其他國家走得更快,但是企業還是需要時間才能走過去。

問:現在您接觸到了安客誠這麼多客戶,您覺得哪些客戶是在數據營銷或者MarTech方面做的比較好的?

宋燁:我們的客戶分為三大類。最核心的一類是金融服務領域,美國的花旗銀行是我們全球最大的客戶之一,跟我們有長達有15年的合作。歐美髮達國家的金融服務公司對中國用戶瞭解不深,他們覺得很詫異的一點就是,中國股市居然有這麼多的散戶去操盤,中國有這麼多的散戶去買金融類的產品,這在國外幾乎不存在。我們有基金經理、理財經理負責服務專門的客戶,所以我們在金融服務行業做的非常深和準,它是專業人才去做的,所以金融服務類是我們做的最全最好的領域,而且這些公司也是不惜重金願意嘗試新技術新玩法。

第二個客戶類型是汽車行業,汽車行業難做是因為它使用的是經銷商模式,某種程度上汽車行業一直是To B,但他們的To B和To C應該有一個連接。所以很多的汽車類企業過去兩三年一直在建立DMP數據庫,將媒體的數據收集起來,繪製出消費者的畫像,並且可以輔助他們做一些新車型的開發和定製。所以汽車企業是需要數據來做產品的研發、更新迭代、營銷。

第三類客戶是大快消行業,是我們在中國區最大的客戶品類。快消行業的戰爭一直很激烈,他們的節奏非常快,強度非常大,所以一般服務快消行業的客戶,每年就需要制定1~2個大策略,每個月也要玩一些新花樣,幫他們去累積消費者資產。比如美妝、個人護理行業,這種行業客單價都比較低,流動性高,所以主要靠提高消費者的購買頻次。

品牌如何應用營銷技術

問:現在很多品牌希望搭建自己的營銷技術團隊,您對此有沒有什麼建議?

宋燁:品牌有自己的營銷技術人員,是必要的。在挑選供應商或者成立新項目的時候,如果品牌內部自己沒有懂這些的人,那其實很難推動這個項目發展,同時也很難評估供應商提供的團隊、他們做的項目是否靠譜,最後是否有效果。這也是很多大公司的一個趨勢。所以品牌要有自己的營銷技術人員,這也是很多大公司的一個趨勢。但是搭建這個團隊是否意味著純粹所有事情都由公司內部來做?這是很難實現的,因為品牌一般看到的只是自己內部的玩法、目前面臨的困境和解決方法。但是外部的這些專業團隊服務的客戶很多,可以提供更多的想法和內容,取長補短,為這些品牌量身定做解決方法。

所以營銷技術人員需要有,但是沒有必要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做。其實國外很多廣告主目前有這個趨勢,完全採用內部團隊來做,像廣告創意這一部分,創意、想法是可以由數據或洞察進行賦能的,但是前提是品牌需要有這個能力。但從我們現在服務的一些公司來看,他們的方案很多是動態的,比如可以在同一個廣告樣本主TV上,一秒內裂變10到20個樣子去投放,看哪一種轉化率最高。這種技術的實現是很多品牌內部難以達到的。所以營銷的中心可以由品牌自己把控,但是技術一般還是需要外部專業團隊來賦能的。

另外,企業需要有一些人可以在技術和營銷之間做連接,在市場和技術之間設立一箇中間層,這個中間層的人既懂科技,又關心市場,讓這些人真正推動項目的實施。

問:那麼您覺得營銷技術對現在大家都在談的「增長」有什麼促進?

宋燁:我感覺做市場的人很討厭聽到ROI這個詞,做市場肯定想傳遞的是品牌價值,做一些情懷類的營銷,但是這種廣告打出去以後就可以讓產品銷量直線上升,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有個詞叫營銷漏斗,可能更合理一些。就是在做信息傳播、品牌推廣的時候,如果直接想到最後一步的轉化,這是有悖營銷的核心本質的。營銷傳播的範圍要廣一些,但是有效的營銷肯定還是漏斗形的,從廣到精到準,最後可以被轉化。

問:您前面提到市場部既做品牌,也需要追求一定的效果。前兩年,「品效合一」這個詞很火,您覺得可以實現嗎?還是一個偽命題呢?

宋燁:「品效合一」是一個很好的願望,可以把銷售和市場連接得更加緊密。但是要看用什麼樣時間維度去看。對一些養成周期比較長的產品來講,一年都是短的。媒體傳播一定要看效果,不看效果的媒體傳播,某種程度上也會被大家詬病,大家會說花的90%預算都是浪費。所以從時間上,品效合一其實可以看得淡,可以根據品牌產品的生命週期,量身定做品效合一,到底看什麼時候的效果,是用今年與去年比?還是用近兩年與過去兩年比?需要確定一個合理的時間維度進行衡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