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教皇方濟各初訪緬甸,繞不開“羅興亞”難題?

羅馬教皇方濟各於27日開啟了對緬甸及孟加拉國的訪問,這也是他首次訪問東南亞國家。教皇在傍晚與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進行了會面,並將於28日與緬甸國務資政兼外交部長昂山素季和緬甸總統吳廷覺會晤。外界稱,教皇希望通過此次訪問,給這個區域的難民危機帶來一些轉機。

羅馬教皇方濟各初訪緬甸,繞不開“羅興亞”難題?

教皇可能會說什麼?

27日,教皇已與軍隊總司令敏昂萊(Min Aung Hlaing)及其他三位官員進行會面。會面發生在仰光市中心的聖瑪麗大教堂,共計15分鐘,但雙方都沒有提供談話的具體細節。教皇發言人Greg Burke表示,兩位領導人討論國家權威人物的責任和擔當,不過,Burke並沒有說在教皇和總司令見面時是否提及“羅興亞人”這個詞語。會面結束時,兩人交換禮物,教皇送給總司令一個圓形的浮雕,總司令送給教皇船形狀的豎琴及一個華麗精美的碗。

軍隊總司令方面隨後在臉書發言,稱總司令敏昂萊支持“不同宗教之間的和平,團結及平等”,同時再次強調沒有所謂的宗教和種族清洗或歧視。政府允許有不同的信仰自由。

方濟各此前接受教廷官方媒體梵蒂岡廣播電臺採訪時曾表示,自己此訪是為了傳遞“和解、諒解與和平的信息”,但他此行的時機和背景卻堪稱複雜。在緬甸政府因“羅興亞人”問題與西方國家僵持不下之際,方濟各此訪對局勢的影響還難以預料。

有傳聞稱,教皇曾被當地教會提醒,不要使用“羅興亞人”這個詞語及討論相關問題,因為佛教信仰為主的緬甸認為這些人都是非法移民。英國《衛報》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話稱,緬甸當地天主教會在教皇的措辭問題上存在分歧,有相當一些人既對羅興亞人的處境持同情立場,但同時又害怕成為民族主義者們的報復目標。一些人提出,如果教皇一定要提,可以使用“我們那些被稱為‘羅興亞人’的兄弟姐妹”或“那些自認為是‘羅興亞人’的人”。

“教皇應當直截了當地處理羅興亞危機,尊重羅興亞人的自我認同權,公開稱呼他們的名字,” 人權觀察組織亞洲副主任菲爾·羅伯遜(Phil Robertson)對《時代週刊》說道,“教皇應該提醒那些他將與之會面的人,在處理國家的宗教問題上,應當秉持不歧視和建立宗教和諧的宗旨,這是至關重要的。”

羅馬教皇方濟各初訪緬甸,繞不開“羅興亞”難題?

教皇此前曾對羅興亞問題發表過強烈聲明。8月,若開邦爆發大規模武裝衝突,8.7萬名羅興亞人被迫逃往孟加拉國避難之後,教皇公開發表聲明,譴責對“羅興亞兄弟姐妹”的“迫害”,並呼籲恢復“他們的全部權利”。他在2月也曾發表過類似的聲明,把羅興亞人稱為“好人,愛好和平的人”以及“我們的兄弟姐妹”。

難以把控的宗教平衡難題

不過,分析人士警告說,過分關注羅興亞人的苦難,可能會進一步煽動緬甸的緊張局勢,擾亂被認為對處理羅興亞危機至關重要的緬甸軍隊建設,甚至影響廣大民眾,幾十年來,他們一直被連續的軍事政權所壓迫,難以對羅興亞人產生同情。

羅馬教皇方濟各初訪緬甸,繞不開“羅興亞”難題?

考慮到當前緬甸危機的“緊迫性和嚴重性”,以及教皇的巨大影響力,基督教團結會東亞地區主任本尼迪克特·羅傑斯(Benedict Rogers)表示,“對於教皇而言,解決當前的若開邦危機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羅傑斯補充道,拒絕承認緬甸的其他種族衝突會危及到和平使命的成功。“所有的緬甸人民都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包括衝突、壓迫、貧窮、宗教不容忍和仇恨言論等。教皇需要面向全國講話,向世界傳遞和平、正義與和解的信息,”羅傑斯說,“這其中必然要包括羅興亞人,而他的信息必須傳遞給全國人民。”

緬甸的宗教和各團體衝突尤其突出。大部分緬甸人信仰佛教,但也有少部分人信仰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印度教。根據緬甸2014年的人口普查,基督教徒佔全國人口的6.2%,約310萬人,他們主要是少數民族克欽族、欽族和克倫族。緬甸的天主教徒接近70萬人,據《衛報》報道,教皇訪問緬甸期間,預計有15萬名天主教徒前往仰光,希望能夠看到教皇。

教皇之後還有哪些行程?

教皇方濟各在26日的記者招待會上告訴大家,29日將會在當地運動場舉行彌撒活動,預計有15萬人參加。30日,教皇將會前往孟加拉國進行訪問,這也會是時隔30多年來,首次有教皇到訪該國。

美國媒體報道稱,方濟各在緬甸的行程並未包括難民營。但他在離開緬甸後還將前往孟加拉國首都達卡,並預計將在那裡會見一些羅興亞人難民的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