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醫可以接觸到嬪妃,為什麼皇帝沒有把他們也去勢?

都知道,封建帝王都有很多貌美的嬪妃,她們養尊處優,生活也需要有專人照顧。如果供使喚的人全是女子的話,有很多重活幹不動,但如果有男子的話,皇帝又擔心自己會吃虧,所以太監這種群體就在宮裡產生。不過,很多人都有疑問,宮裡除了太監,太醫們也會經常接觸到妃子們,為啥沒有把他們處理一下,也弄成太監呢?其實,不是皇帝們對太醫放心,也不是皇帝們不想,而是他們考慮到很多實際情況後,不能那麼做。

太醫可以接觸到嬪妃,為什麼皇帝沒有把他們也去勢?

首先,去勢是要冒著很大的生命危險的,會讓太醫們不敢應徵,也得不償失。在古代,醫療水平不高,太監們去勢是很危險的,很多人都為之付出了生命。除了受罰當太監的,太監們大多都是因為生活非常困苦,所以才選擇忍受疼痛,冒著風險進宮尋個活路,但是醫生們卻不需要。即使是一個普通的醫生,那也是有一技傍身,靠著自己的醫術,不敢說大富大貴,生活最起碼能過得下去,而那些醫術精湛的人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如果要給醫生們去勢,誰還會冒著那麼大的危險進宮去當太醫?即使是他們願意,也會有很多醫術精湛的名醫在受到重創後死亡。都知道,能當太醫本就不是平凡之輩,這種人本來就少,再這麼死去一些,那對於皇家來說也是很大的損失,完全得不償失。

太醫可以接觸到嬪妃,為什麼皇帝沒有把他們也去勢?

其次,中國古代技藝的傳承往往都是父子相傳的,一般連親生女兒都不願意教授,怕的就是家傳絕技外流。有的人甚至寧肯技藝失傳,也不願意教給外人。這醫術自然也不例外。

如果把太醫們都處理成太監,就沒有了後代,精湛的醫術就無人可傳,最後吃虧的還是皇家。即使是皇帝命令他們把醫術教給其他人,又有幾個人願意傳給毫不相干的外人。一來外人和他們沒有血緣關係,不會用心去教,二來外人很有可能會搶他們飯碗,所以他們一定會保留拿手的醫術,也只有父子想承才會避免這種弊端。因此,不能將太醫們像太監一樣去勢。

太醫可以接觸到嬪妃,為什麼皇帝沒有把他們也去勢?

第三,皇帝們害怕被太醫報復。去勢會讓太醫們承受很大的痛苦和危險,而且也會斷了人家的香火,這很有可能讓他們其中的一些人記恨皇家。太醫們又是一種特殊的群體,經常給皇帝和嬪妃看病,還得開方子抓藥治病。如果有太醫因為去勢而對皇家產生敵意,很有可能會悄悄下毒,坑害皇帝和嬪妃。太醫因為去勢後,孤身一人敢這麼豁出去,但是皇帝卻不敢承受這麼大的風險。所以,為了避免有太醫報復,皇帝們也不敢強迫太醫們去勢。

太醫可以接觸到嬪妃,為什麼皇帝沒有把他們也去勢?

第四,太醫給嬪妃看病是有嚴格監督的。這一點是建立在太醫們沒有去勢的基礎上才這麼做的。太醫們不能處理成太監,但是皇帝們又不放心,該怎麼辦?也只能是對太醫們進行非常嚴格地監督。還好,太醫們並不想太監們那樣與嬪妃們如影隨形,只是在看病的時候才會接觸,所以只要嚴格監督看病這個環節就可以了。

太醫可以接觸到嬪妃,為什麼皇帝沒有把他們也去勢?

在古代,太醫給嬪妃看病的時候,必須有太監或者宮女步步緊隨,時刻都有監督。比如,明朝的時候就明確規定,只有在太監和上了年紀的老婦同時在場的時候,太醫才能給妃子們診病。而且在古代,太醫們看病時往往不能見到嬪妃本人,只能是隔著帷帳,通過絲線給她們把脈。因此,對太醫看病的把控既容易實現,又非常嚴格,也讓皇帝們覺得沒有必要將太醫搞得和太監一樣。

看到這裡都明白了,皇帝們沒有將太醫們處理成太監,是在權衡了利弊以及採取了嚴密的措施後,才做出的決定,並不是他們對太醫有多放心。那麼您覺得,皇帝們沒有“為難”太醫的原因還有哪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