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收入輕鬆30萬!二二二團這位職工到底養的啥?

二二二團三連距離冰湖水庫不遠,從天山博格達峰北麓徑流而來的三工河,在這裡形成衝擊平原,連隊因勢利導發展水產養殖。

姚學良搞水產養殖始於2006年,承包了6畝魚塘飼養草魚、鯉魚、鰱魚等。2009年,周邊從事養魚的人家增多,養殖利潤越來越少……

年收入轻松30万!二二二团这位职工到底养的啥?

養魚難賺錢

思索轉型,初跌跟頭

一次,姚學良來到烏魯木齊和朋友聚會,酒宴上一盤基圍蝦高達一百多元。他專門在烏魯木齊、昌吉等地水產批發零售市場進行了解,發現銷售的都是從內地空運而來的凍蝦,而且零售價每公斤都在120元左右。發現商機的姚學良,決定把魚塘改為養殖南美白對蝦。

2011年,姚學良每畝投入1萬元蝦苗成本開始試養,結果,試樣了4個魚塘,僅有一個塘成功,收入近8萬元。從結果上來看,幾乎宣告失敗,但其中一個塘的成功就基本挽回了損失,這說明南美白對蝦養殖有著巨大的利潤空間。

年收入轻松30万!二二二团这位职工到底养的啥?

2012年,姚學良將養殖規模擴大到20畝養殖水面,可誰知,這一年遭遇高溫大旱災害,投放的120萬尾南美白對蝦轉瞬間化為烏有,直接經濟損失高達30多萬元。

姚學良再也不敢大意,開始研究養殖技術。2013年,姚學良的養殖面積減至10畝,直到2015年才恢復到20畝的養殖面積。

年收入轻松30万!二二二团这位职工到底养的啥?

分裝對蝦

思路活絡

從養蝦新手到盈利高手

姚學良多次前往內地養殖基地實地考察學習,不僅在養殖技術上進行改良,還在基礎設施和水質方面進行全新規劃。

2016年,姚學良利用太陽能給一個小塘水體進行加熱,水面上架設葉輪式增氧機,水底鋪設微孔增氧設備,進行增氧作業,讓南美白對蝦有更為舒適的生長環境。

年收入轻松30万!二二二团这位职工到底养的啥?

今年,姚學良的養蝦方法也有了進一步改善,先將蝦苗投放到育苗池中,讓蝦先適應淡水養殖環境,再將其轉至溫棚中,讓蝦苗成長,再轉到露天水池中,歷時3個月,就可上市銷售。這樣一來,不僅縮短了養殖週期,還使得白對蝦養殖由原來一茬畝產500公斤,提高到畝產500—800公斤。

如今,姚學良和妻子門麗被二二二團連隊聘為職工養蝦技術指導。在他們的帶領下,連隊有5戶人家也走上了養殖南美白對蝦致富的道路,全連養蝦面積已達到60畝。去年,由姚學良牽頭,6家人聯合成立了對蝦養殖合作社。

不走尋常路

蝦塘變成金山銀山

姚學良養殖的蝦個頭大,還是活蝦,每年7月,各地批發商排隊前來購買。

記者專程跟著門麗一起去阜康市送了趟貨,遇到一家小散戶,她幾句就說服了對方。“阿姨,我送您幾斤蝦,您先賣賣看吧,試試行情?”門麗露出了真誠的笑容,對方簡直拒絕不了,“可以呢,試試就試試吧!”門麗趕緊到車裡拿出蝦遞給她。

年收入轻松30万!二二二团这位职工到底养的啥?

“別看今天要的少,明天可能要的就多,一定要抓住機會,能推銷出去1公斤是1公斤,要不然天氣轉冷,蝦就會凍死,這樣就全完了!”門麗說,做銷售腳踏實地,錯不了。

在今年中秋節前,姚學良夫婦倆已經賣出10噸蝦,夫婦倆自信地說,今年產12噸沒問題,收入保持在30萬元妥妥的。

“我們是二二二團第一家養蝦的,現在市場競爭激烈,而且北疆露天養殖是有一定風險的。”姚學良說,打算十月份去南疆庫爾勒、阿克蘇看看。南疆氣溫高一些,在那裡養殖後再運到北疆來賣,可以多出兩個月養殖時間,收入應該會更好。

除此之外,夫妻倆還計劃為已有的池塘建溫室,那樣蝦可以提前上市,價格更高。

“想要賺錢,就要居安思危,不斷地想辦法,不斷地總結經驗。”姚學良說,這是他和妻子在轉型路上總結出的創業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