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路由器為什麼倒了?

號稱免費還能賺錢的的路由器,我感覺都不是什麼正經東西。”在華強北做了近八年無線路由生意的“強哥” 啞然一笑,指著手機的新聞向懂懂筆記輕聲道,“你看這新聞都出來了,深圳警方透露,做智能路由器的王XX涉及P2P平臺“跑路”事件,去年底就已經被拘留了。”

“我周圍不少同行從去年五一節過後就在討論,這些和金融產品掛鉤的所謂智能路由器肯定有問題,早入場的可能還能賺一些,越晚進場的越容易陷進去。”在“強哥”看來,這些帶有投機性質的無線路由器,基礎功能與普通產品並無兩樣,甚至有些在信號強度、穿透能力方面,還不及一般路由器產品。“但是為啥還有那麼多人喜歡用呢?那是後面用免費和投機勾著你呢。”

當然,作為商人“強哥”也經銷過一段時間這類“零元購”路由器,只是沒有賺到大錢而已。“還好庫存早都清了,不然現在還真的要爛在手裡。”他一臉慶幸地表示,早在2018年上半年,市面上“零元購”智能路由器品牌就超過了十個,但幾個月之後就陸續倒了一半。

免費路由器為什麼倒了?


有個別在路由器金融平臺上投資的用戶,甚至到他店裡“索賠”,也有不少囤積了大量路由器產品的黃牛黨,上門要求回購,但最終都被他以各種理由拒絕了。

那麼購買了這種“零元購”路由器的用戶,如今都面臨著什麼樣的處境?

免費路由器為什麼倒了?


“投資”返還購機款?賠了夫人又折兵

“我買了新的路由器,以後不敢碰這種零元購的了,但舊的現在不敢扔。”

提及自帶“金融屬性”的無線路由器,在深圳從事IT運維工作的李彬顯得有些無奈。他告訴懂懂筆記,自己是一年前在公司大廈的電梯裡,看到某款號稱零元購,並且可以“賺錢”的路由器廣告。

處於好奇心,他花了289元在電商平臺上訂購了一臺。至於宣傳語上描述的“零元購”,指的是用戶買到產品後,需要在合作的金融平臺上投資1000~2000元,三個月後便可得到客觀的利息,間接等於返回了購機款。

免費路由器為什麼倒了?


“後來平臺還提示,如果期限到了,想繼續投資賺利息也沒問題。我還真的就鬼迷心竅了。”幾個月後,平臺方返還了李彬的購機款。而覺得有利可圖的他,再次在平臺上投資了4000元,並打算讓其長期“利滾利”賺個零花錢。

2018年10月,他突然發現路由器廠商停止固件版本更新,而金融平臺也出現兌現困難、網站無法登陸等問題。在網上搜索了一番之後,他才發現有不少使用這個產品的用戶,都在反映同樣的問題,那個投資平臺“消失了”。

“相當於幾千元買了一臺路由器,更要命的是,這路由器並不好用。”李彬告訴懂懂筆記,認賭服輸——投資的損失自己認了,但是這個路由器的信號、穿透力不強,穩定性也很差,經常會掉線。

為了不影響上網,他又買了一臺普通的無線路由,而這臺不好用的“賺錢”路由器,也不敢扔掉。他期待著,有朝一日能夠追討、兌現在平臺上“投資”的本息。

和李彬有著類似遭遇的李唯浩,是杭州一家房屋中介公司的銷售人員,在和懂懂筆記的交流中,他表示是在去年五月份購買的一臺號稱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零元購”路由器,在宣傳語中聲稱可以實現在線“挖礦”、虛擬幣交易等功能。

“因為是朋友的推薦,我也想著試一試看看能不能挖出點兒虛擬幣,就糊里糊塗的買了一臺。”李唯浩表示,官方宣稱的“挖礦”功能,其實是通過所謂的密碼登錄到虛擬幣平臺上,在線委託“挖礦”。

而這個平臺主推的功能,主要是各種虛擬幣的交易。“只要購買999元的官方虛擬幣,三個月後即可返還199元購機款,並保證半年內虛擬幣的投資還有升值空間。”這些宣傳語,讓李唯浩半懂不懂卻又十分興奮。

“平臺說能保底,而且穩賺不賠,但我現在是連購機款都沒拿回來。”半年後,平臺無法登陸、客服電話忙音……李唯浩花了近1200元購買的這臺無線路由器,如今成了朋友間的笑柄。

利用人們的貪念,一些號稱具備“金融屬性”的“零元購”路由器,不僅賣出了比市售智能路由器更高的價格,更透過投機心理,套住了消費者的資金。

有媒體分析,一些“零元購”路由器背後,要麼是違規P2P、信貸等高風險金融產品,要麼是一些資金盤、非法集資團伙在操控,而不明真相的用戶成了這些勾當的受害者。不過,除了普通消費者,為什麼還有一批囤貨的黃牛黨、投機者也陷進去了,他們對此是完全不明真相嗎?

免費路由器為什麼倒了?


黃牛“囤貨”圖小利,平臺跑路乾瞪眼


免費路由器為什麼倒了?


“最後一批囤了150臺路由器,沒賺反而還虧了不少。”

幾年前,見“零元購”路由器有利可圖,在廣州經營手機維修店的張可達,做起了路由器“黃牛”。所謂的路由器“黃牛”,和倒賣車票、門票的“黃牛”概念有所不同。

在交流中,張可達表示當初看中了兩款“零元購”路由器產品,本身定價比較高,給他的印象是廠家和合作平臺都比較高端。因為看好這種定位,感覺比較靠譜,他就自掏腰包購買這兩個品牌(共六臺)路由器。

“購買之後,用幾個機器碼往官方合作的金融平臺裡投資一定的資金。”三個月後(投資期屆滿),平臺真的返還了購機款,張可達發現,自己相當於獲得了六臺“免費”的無線路由器。

張可達表示,因為在金融平臺上投資的數額,每臺(對應著機器碼)都需要幾千元。因此,他又拉來了幾位好友一起合夥,開始十幾臺、二十幾臺的小批量“養”著,等每一批機器的購機款返還之後,就把這些資金和路由器出售的錢合在一起,再“養”一批新的機器。

“路由器買回來後不用拆封,把它當成普通路由器賣出去,這中間就可以小賺一筆。”看到懂懂筆記對此有些疑惑,張可達補充到,儘管每臺路由器只能賣100~150元不等,但卻是淨賺來的。

一百臺這樣的“免費”路由器,轉後可以賣一萬多元,這一萬元再次購入一批新的路由器,可以繼續轉賣;而每批次進來的路由器配備的代碼,都可以通過在投資平臺上投資,每隔幾個月“回本”一次,回本的資金也可以繼續買入新機器;同時,之前已經投資的理財產品只要趴在平臺上,還可以持續產生利息。看到這樣的玩法確實有利可圖,投資平臺的經營狀況似乎也沒有問題,他決定放手一搏。

他的思路,就是通過貸款加大購買數量和頻率。張可達用各種名義向銀行、借貸機構貸款,兩週內就貸下來近60萬元.拿到資金,他瘋狂地開始了購機、投資、回本、售出,以及持續收入平臺紅利的循環。在這樣的瘋狂擴張中,厄運也慢慢向他走來。

當他鉚足了勁又拿下一批合共約150臺無線路由器之後,突然發現投資平臺無法登陸,而先前投資的一部分資金,也無法兌現。面對電腦上的那一行小字——“瀏覽器無法找到服務器”,他當時就傻眼了。

“每臺拿貨價250元,加上之前投資在裡面沒去兌付的,損失了將近二十多萬吧。”為了追討這筆資金,他從去年底至今多次往返深圳、上海等地,通過各種合法方式向生產企業、投資平臺討說法,但仍未得到滿意的答案。

張可達算了一筆賬,自己前前後後賣出的“免費”路由器,合共12批共450臺,銷售收入為6~7萬元;而最後一批進的貨(150臺)即便能低價賣出去,但因為投資平臺無法提供“回本”的服務,這可能會有3萬多元的損失;加上之前在投資平臺上的投資款(約20萬)無法兌現,這筆買賣的確是血本無歸了。

張可達告訴懂懂筆記,在近幾個月四處“討說法”的過程中,他發現同樣遭遇的路由器“黃牛”,數量不在少數。有部分人為了囤積、投資路由器,甚至抵押了車房。

“我其實知道里面有套路,想著早入局早抽身,儘快賺一大筆,沒想到還是被套路了。”他對此感慨萬分,“就遲了那麼一兩個月呀,要是不貪真的是可以賺到的”。

還是那句老話:你盯著的是他們的超高利息,他們盯著的是你的本金。大量有利可圖噱頭十足的宣傳,的確吸引不少張可達這樣的“黃牛”,而當路由器合作的金融平臺一旦“跑路”,損失最慘重的往往也是這些投機者。

總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那麼在智能硬件的江湖裡,是否真的存在“免費”的產品和服務?

免費路由器為什麼倒了?

P2P弄巧成拙,龐氏騙局隱現其中


免費路由器為什麼倒了?


“路由器僅僅是P2P的包裝,返錢的前提是平臺有資金實力去兌現。”對於上述現象,曾在深圳某智能路由器企業擔任市場總監的張帆告訴懂懂筆記,這些例子中,有不少投資平臺其實就是生產企業參與運作或(通過旗下金融平臺)直接掌控的。

從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到,用戶購買路由器之後也同時獲得一個可用於在線投資的ID,投資平臺承諾一定限期之後,就會返還購機款。當用戶在這些平臺上投資後,資金實際上是被平臺背後的金融企業用作貸款等業務了。

“如果所有徵信都靠譜的情況下,這倒是一門能快速賺錢的生意。”張帆表示,P2P平臺通過放貸、投資項目,獲得較好的利息、分紅,本可以將部分盈利收入用作返還款,退回給用戶。

乍一看,購買路由器的消費者獲得了200~300元的返還購機款,但這些路由器的成本價格,本身可能只有30至50元。即便用戶不參與平臺投資,用戶的購機款中也有相當一部分利潤,可以被用於借貸等項目的資金運作。但是用戶為了能獲得返還的購機款,大多會選擇進行小額投資,以期能夠“免費”獲得路由器。

“說白了,路由器也好、投資身份也好,都是金融平臺的幌子。”在張帆眼裡,這種吸引資金的方式並不高明,也談不上是什麼創新之舉。

而眾多用戶為了所謂的“零元購”,會選擇在相關平臺上進行投資,投資的數額又會從一兩千年到上萬元不等,這時候匯聚的資金總量就驚人了。

這些資金如果通過合規的信貸機構進行規範運作,本可以完成借貸業務並連本帶利收回。但是市場中一些金融合作機構徵信草率,為了爭搶市場份額而隨意放貸,最終導致欠款追討困難,直至成為壞賬,這就埋下了市場隱患。

“結果是一旦資金無法週轉,路由器廠商、金融平臺連償還用戶投資本金的能力都沒有了。”張帆表示,無論是廠商還是平臺一旦自身沒有兌現能力,往往會選擇拖延時間,甚至有的選擇捲款跑路。

張帆補充到,除了這一類弄巧成拙的廠商和金融機構之外,有的違法分子是從一開始就盯上了購機用戶的本金,任何返還購機款,分期分紅等手段,都是拆東牆補西牆的緩兵之計,只待時機一到便會“消失”,其本質與龐氏騙局並無不同。

商城背書、巨頭代言、資質證明……過去一兩年時間裡,很多零元購路由器引發了市場關注,消費者在撲朔迷離的信息中難辨真偽,有些用戶會因為輕信所謂的投資增值服務,最終導致上當受騙。

隨著一些“零元購”路由器項目背後隱藏的P2P真容浮出水面,不少類似的廠商、金融平臺也接連倒下或者“消失”。免費的路由器生意,已經開始引起了廣大用戶的警覺。可以說,“免費”或許才是這個世界上最貴的東西,而這樣的經驗往往是帶著淚水獲得的。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樣的教訓不僅僅是基於一臺路由器,而是無數類似的套路背後,那吸引人們眼球和慾望的“高回報”、“高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