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藤校早錄取全部放榜,看看名校offer究竟花落誰家?

目前,8大藤校全部放榜。TOP30院校也有超半數放榜,整體上看早錄數量和去年相差不大,但從單個學校看,校方更傾向早申請的學生,有學校把超過半數的新生名額都放在了早申請階段。除藤校之外,範德堡大學,華盛頓聖路易斯、東北大學、西北大學,杜克、維克森林大學、紐約大學等全在同一天公佈早錄結果,尤其是紐約大學,目測早錄offer已經超過100人,應該是早錄發放offer最多的學校了。

越是混亂,越有機構渾水摸魚,假offer出現的也越多,所以不是特別關注的大眾情人學校早錄,就不再做詳細統計了,今天就把藤校的錄取統計給大家彙總分享下。

哈佛大學

據哈佛大學官方數據顯示,今年共6958名學生參加早申請計劃,其中有935名申請者獲得錄取。

八大藤校早錄取全部放榜,看看名校offer究竟花落誰家?

招生主任William R. Fitzsimmons說:“錄取只是2013屆學生新希望的開始,” “他們在各方面都非常有才華,他們帶來了非凡的生活經歷和背景,以便在未來四年內與同學分享。”

今年,女性申請者佔早申總人數的的51.3%,而去年為47.2%。與去年相比,女生對物理科學和計算機科學也表現出更大的興趣。將表明物理科學作為其提議的學術集中度的人中有近53%是女性,而去年這一比例為33%。對於計算機科學,增長率從29%增加到43%。總體而言,社會科學的興趣略有增加,其他研究領域的波動幅度相對較小。

值得注意的是,飽受招生歧視官司纏身的哈佛大學,今年對亞裔的錄取比例提升到了26.1%,去年是24.2% 。

今年中國學生錄取的數量從機構曬捷報那裡統計到的數量是9個,但有實際線索統計到的是4人,如下:

華南師範大學附中1人

UWC常熟1人

Thacher School 1人

Deerfield Academy 1人

其他幾個未知的,多數機構寫的都是“美高”,基本上美高成了掩蓋一切的神器了。如果被錄取者是美高,又是美籍的,其實不能算這個統計範疇內的。

去年哈佛在大陸錄取1人,今年已經明顯增加了名額。

耶魯大學

耶魯大學通過其早期行動計劃為723名申請者提供了2023年的入學資格,錄取率為12%,比去年明顯下降。本科招生主任Jeremiah Quinlan也報告說,通過早期行動申請的6,016名學生中有56%在春季被推遲複議,30%被拒絕入院,2%被撤回或不完整,總申請人數比去年增加4.9%。

八大藤校早錄取全部放榜,看看名校offer究竟花落誰家?

Quinlan說:“招生委員會對今年早期申請人的各個方面都印象深刻。” “我們很高興為2023年級的第一批學生提供錄取,並期待今年春天通過我們的常規決策流程招收更多的學生。”

以下是截止到現在統計到的大陸學生早錄信息:

上外附中1人

北師大實驗1人

南京外國語1人

共3人,去年耶魯大學在大陸錄取學生統計數據為9人。

2017年耶魯大學本科學院有5733人申請,錄取了842人,錄取率為14.7%,55%的申請者被defer,29%被拒,2%未完成申請。

普林斯頓大學

普林斯頓早錄不足10人,錄取率再降

普林斯頓大學官方發佈早申數據:普林斯頓大學為來自5,335名候選人的743名學生提供入學申請,入學率為13.9%,而去年為14.7%。普林斯頓大學2011年恢復了早期錄取計劃,第一年入學率是21.1%。

今年的早申包含了各種各樣的學生,10%是國際學生,17%是第一代大學生。

不完全統計,大陸學生早錄數量不超過10人:

中國大陸學校共4人:

UWC常熟2人;

北師大實驗1人;

上中國際1人;

海外學校共4人:

Dana Hall School 1人

UWC德國1人;

Benjamin School 1

美國伊利諾伊美高1人。

此外根據中介機構透露的“模糊”信息顯示,顯然出現了“撞車”現象,按中介的宣傳已經超過了10人,所以今天的統計和真相有點差距。

“作為錄取的院長,我很高興親眼看到我們的工作人員在早錄取過程中所考慮的謹慎態度,” 學院院長 Jill Dolan說。

除哥倫比亞特區和美屬維爾京群島外,早期入讀2023班的學生來自36個國家和49個州。近60%的學生就讀於公立或特許學校。女性佔51%,男性佔49%。百分之十五是普林斯頓大學校友的孩子,21%的錄取學生表示他們想學習工程學。

“我們接收的學生在高中生涯中都擁有出色的學術記錄和強大的課外活動,”多蘭說。“我們很高興他們將為我們的校園帶來知識和社會貢獻。“

在常規決策申請過程中,將重新考慮在早申期間推遲的候選人。常規決策候選人必須在1月1日之前申請,並將在3月底之前收到他們的決定通知。學生必須在5月1日之前接受普林斯頓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賓夕法尼亞大學

賓夕法尼亞大學今年的早錄人數是7110份,錄取了1279人,佔2019年秋季入學名額的53%,看看賓大有多重視早錄!但隨著申請人數的增加,這幾年的錄取率也是逐年降低的。

八大藤校早錄取全部放榜,看看名校offer究竟花落誰家?

本屆新生中,13%是國際學生,51%是女生,11%是第一代大學生,23%的錄取者父母或者祖父母在賓大上過學。

被錄取的學生在各種教育環境中都追求最苛刻的中學課程,他們的中間50%測試範圍在SAT上為1440-1550,在ACT上為33-35。

據不完全統計,賓大今年早錄中國學生數據統計如下:

南外2人;

南外美高1人;

成外國際部1人;

杭外本部1人;

人大附中1人;

王府學校1人;

Peddie School 1人;

Western Reserve Academy 1 人;

St. Marks School 1 人;

Culver 1 人;

Westtown School 1人;

Stevenson School 1人;

Webb Schools 1人;

Friends Select School 1人;

Kiski School 1人;

The Episcoal School of Texas 1人;

英國國際學校 1人;

共計18人,已經遠超去年同期早錄人數,去年10人。

達特茅斯學院

達特茅斯學院,又稱大毛,常春藤學校之一,也是唯一一所叫學院的學校,USNEWS排名12,學校規模不大,往年中國學生每屆本科和研究生加一塊也就20人左右。也是非常難進的學校之一,但就業薪資比較高,連美國學生也擠破腦袋想進來。去年錄取率是8.7%。

據不完全統計,達特茅斯學院錄取中國學生數據如下:

成外本部1人;

平和雙語1人;

復旦WLSA 1人;

上海交大附中IB 1人;

北京四中國際部1人;

人大附中1人;

長沙雅禮國際部1人;

北師大附屬實驗學校1人;

The Hill School 1人;

共計9人,是不是十分高冷?

哥倫比亞大學

常春藤盟校哥倫比亞大學本科招生辦在2023屆提前決定(early decision)階段共計收到4,461份入學申請,超過去年376份,創哥大歷史記錄。截止發稿,哥大尚未提供其他錄取數據。

八大藤校早錄取全部放榜,看看名校offer究竟花落誰家?

據不完全統計,哥倫比亞大學錄取中國學生數據如下:

華南師大附中1人;

杭州外國語1人;

人大附中1人;

北京德威1人;

復旦附中WLSA 1人;

上海美國學校2人;

The Hill School 2人;

St. Marks School 1人;

Havergal College 1人;

Pomfret School 1人;

Episcopal High School 1人;

Stevenson School 1人;

UWC英國 1人;

King‘s Academy 約旦 1人;

共計16人。

布朗大學

布朗大學公佈了早申請錄取結果顯示:布朗大學為769名學生提供了入學資格,今年的早申請學生共有4230名,錄取率18%,這是自布朗啟用早申制度以來人數最多的一年,申請人數比去年增加了21%。布朗大學招生主任Logan Powell attributes說:“這一增長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最近實施的一項獎學金計劃。布朗大學為50%的早申請學生提供了經濟援助。

申請人中27%被婉拒入學,55%被延遲至常規申請階段再考慮錄取資格。

在2023屆早錄學生中,12%是家庭第一代上大學,44%是有色人種。國際學生主要來自中國,英國,印度,新加波,加拿大。

據不完全統計,布朗大學早錄中國學生數據如下:

昆明一中國際部1人;

華東師大二附中1人;

深圳中學1人;

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1人;

北大附道爾頓2人;

北京德威1人;

上海美國學校浦西1人;

Webb Schools 1人;

Episcopal High School 1 人;

美高(合肥生源)1人;

共計11人,去年早錄是6人,今年還算合理。

康奈爾大學

康奈爾大學在美國東部時間12月10號下午向申請該校提前決定(Early Decision)計劃的申請人發出招生通知。成為全美首家公佈早申請結果的常春藤盟校。

八大藤校早錄取全部放榜,看看名校offer究竟花落誰家?

康奈爾大學尚未公佈2023屆官方早申請錄取數據。根據本號統計,該校錄取的中國學生(包括在中國就讀的外籍學生和在國外就讀的中國籍學生)數量相比去年(2022屆ED錄取約50人)上升超過20%,總人數達到70,創該校早申請階段在華招生的歷史記錄。以下為該校錄取中國學生的部分數據:

北京

北師大實驗4人;

人大附中3人;

北京世青國際學校2人;

北京八中1人;

首師大附中1人;

北京十一學校1人;

北京德威國際學校1人;

清華附中1人;

王府學校1人;

上海

上外附中3人;

上海世界外國語3人;

復旦附中本部 2人;

華師大二附中2人;

交大附中2人;

WLSA 2人;

平和雙語1人;

星河灣1人;

位育國際1人;

江蘇

南京外國語言學校本部4人;

南外仙林校區中美班1人;

南師附中1人;

蘇州外國語1人;

蘇州中學1人;

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1人;

江蘇天一中學AP中心1人;

UWC常熟1人;

浙江

杭州高級中學1人;

杭州外國語1人;

杭二中1人;

紹興一中1人;

效實國際部1人;

廣東

深圳中學2人;

華南師大附中國際部1人;

華南師大附中國際部1人;

廣州省實驗中學國際部1人;

深國交1人;

安徽

合肥一中1人;

合肥八中1人;

山東

山東省實驗中學國際部2人;

雲南

昆明一中國際部1人;

遼寧

遼寧省實驗中學1人;

東北育才外國語1人;

美高

Kent School 1人;

Lake Forest School 1人;

The Stony Brook School 1人;

Shady Side Academy 1人;

Saint Josehp Preparatory High School 1人;

Bishop O‘dowd School 1人;

Trinity Pawling School 1人;

康州寄宿學校1人;

海外

UWC哥斯達黎加1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