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可还记得这些人

在抗日英雄中,还有我们从小就耳熟想起这一群——狼牙山五壮士, 他们为了掩护八路军主力部队转移而英勇跳崖"八女投江",为掩护抗联大部队突围而壮烈牺牲的——杨靖宇,忍受饥饿寒风孤身战斗至死,当敌人刨开他的胃,胃里面全部都是树皮草根与棉花;赵一曼,鞭打竹签昼夜提审逾月,当严刑拷打得连敌人都战栗了,他却始终坚口不吐一字....... 请问是什么,让他们如此视死如归;是什么,让他们这般宁死不屈? 是义,舍生而取义,宁以义死,不苟幸生。

你们可还记得这些人

这义,就是国家民族之"大义",大义所在之处,必亟为之,所以再难再苦再累,八路军山东军区守崮英雄连93人,"每个人每天喝水只喝凉茶缸水"(1944年1月17日《解放日报》),仍然在炸弹炮弹瓦斯弹下坚守半个月,所以哪怕再痛再累再苦都是坚口不吐一字,右臂摔断了.......满脸汗水.......内衣被鲜血染红湿透,周恩来却仍"伏案用左手拿笔批改文件(柯棣华语)"所以哪怕再累,我胶东区行政公署主任王文积劳成疾,仍鞠躬尽瘁在岗而殁,哪怕在饿再冷,马本斋的老母亲面对敌人的威逼,硬就是绝食7天活活饿死,也不愿意写信劝子赶快投降...... "义之所在,天下赴之","于是,便有了现在的张学良、杨虎城的,西安事变",以民族大义为重,不惜"犯上"有了剿共先锋为立煌,抗日中批拔百万枪弹给八路军,百团大战之中主动出兵配合,终至被当局革去上将军街而不悔之,于是呢,便有了东江纵队交通情报员李淑恒"全家八口上前线",有了新四军六支队谢家兄弟三烈士"牺牲后",谢家老母转告彭雪枫四个大孙子长大了,再上战场打日寇。 "义之所在,不顾其利"记得吗,三五九旅南泥湾,当初最大困难的时候,其实不在于没房没粮没工具,而是英雄部队统一思想服从大局的执行力,知道吗,东北抗联赵尚志,第一次被左倾开除党籍之后,他更名投军继续开启他的抗日之旅,虽是一名马夫,但只要能抗日,做什么都可以,再苦再累都不怕,然而当第二次因为奸细挑拨"永远开除党籍之后",他仍然是一腔热血,死也要战死在东北战场为国而牺牲.......义,是一种英雄气节----抗日名将吉鸿昌怒诉洋奴,胸挂木牌"中华人民共和国",昂首挺胸上美国街头。义,是一般英雄精神----八百壮士谢晋元死守四行,孤军升起一面旗,昼夜飘扬在"孤岛" 英雄,当然也是有感情的。《礼记》曰:"仁者,义之本也。"所谓"仁者,爱人",英雄大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