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驅動:如何挖掘潛力

摘要:雖然中國經濟仍處於“追趕型”增長階段的中期,但在創新方面已經嶄露頭角。儘管如此,在前瞻性和知識基礎領域,中國與前沿國家相比差距仍大。未來應致力於從四個方面挖掘潛力,推動生產率增長。


<table><thead>

表 1中國在創新七大支柱指標中的表現

/<thead><tbody>

得分0-100,得分越高能力越強

中國

中等偏上收入(平均)

高收入(平均)

全球創新指數

52.5

34.1

48.9

體制

54.8

59.5

79.3

人力資本與研究

49.2

31.5

48.3

基礎設施

57.9

45.7

58.6

市場成熟度

54.7

45.7

55.5

企業成熟度

54.5

31.1

44.4

知識與科技成果

56.4

21.1

36.7

創意成果

45.3

30.0

44.3

/<tbody>/<table>

全球金融危機距今已近十年,中國經濟也已經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於此同時,中國在全球創新領域的崛起亦不容忽視。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2016年的數據顯示,中國在全球創新指數中排名第二十二位。這一指數採用與創新過程相關的多個指標編制而成。如表1所示,列出創新的七大主要要素以及中國的相對錶現。作為收入水平中等偏上的發展中經濟體,中國的綜合得分以及市場成熟度等分量指標均超出了同等收入水平的國家,部分甚至超過了高收入組的平均得分。根據這一比較,中國是目前全球排名最高的中等收入經濟體。具體的微觀實例也顯示,從快速成長的互聯網公司到全球知名的智能手機品牌和家電,中國已經在創新上嶄露頭角。幾個例子:

  1. 2015年收入超過100億美元的智能手機制造商小米,就是以客戶為中心進行創新的典範。有超過一百萬的“粉絲”對小米公司每週軟件更新推出的功能進行在線評價。

  2. 大疆創新科技(DJI)佔據全球無人機制造70%的市場份額,擁有世界領先的無人飛行器(UAV)技術,包括智能飛行控制器、機械雲臺、攝像增穩系統和高精度航拍照相機等。大疆的無線技術和GPS第一人稱主視角技術已經流行全球。與許多年輕的科技創業者一樣,大疆創新的創始人汪滔是在大學的宿舍裡產生了自己的創業理念。

  3. 2016年,華為研發投入760億元人民幣(超過100億美元),相當於當年企業收入的14.6%,成為全世界研發投入最多的公司之一。

中國經濟現在基本仍處於典型“追趕”階段,在這一階段能在創新領域取得這一矚目成就必然是具備了某些條件並做對了一些事:我們認為,規模經濟、融資和製造業生態系統、良好的基礎設施以及政策支持是其中關鍵的四個因素。

在正確認識過去十年中國在創新領域所取得的突破進展的基礎上,也要意識到中國與前沿國家在知識基礎和前瞻性領域的差距仍然巨大。比如,中國創新與“OLED”數字化顯示技術、機器學習等著名的世界級創新或DNA測序等科學突破毫無關係,這些更多仍是美國、日本等老牌全球創新大國的貢獻。我們通過分析中國創新背後的影響因素、成功案例以及需要改進的領域,期望總結得出未來發掘創新潛力的政策建議。

創新驅動:如何挖掘潛力

創新嶄露頭角:中國做對了什麼?

規模經濟效應推動快速商業化

作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擁有巨大的規模經濟競爭優勢。城市化讓這種效應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展現出來。城市經濟中迅速發展的製造業和服務業與農村過剩的勞動力之間形成巨大反差,推動了數十年來城市化所帶動的人口遷徙,催生了數量眾多的“大城市”(圖1)。現在中國有三個城市的人口超過2000萬(與羅馬尼亞的全國人口相當);人口在1000萬(與瑞典的人口相當)至2000萬之間的城市10個;500萬(與挪威的人口相當)至1000萬人口的城市74個;100萬至500萬人口的城市174個(圖2)。

大量人口上百萬的城市消費者群的湧現,對於企業而言意味著成功的創新將快速贏得巨大回報。此外,中國消費者互聯網化程度較高。中國擁有全世界數量最大的互聯網用戶群,總計高達7.21億人,幾乎排名第二第三的兩大市場(印度和美國)的總和。沒有技術壁壘,加上對新事物的開放心態,這7.21億人基本上都是移動互聯網用戶。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提供的數據,中國有7億互聯網用戶都是使用移動設備,佔總量的96%。不少人使用多種設備訪問互聯網。

創新驅動:如何挖掘潛力

“BAT”(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的崛起是彰顯這一競爭優勢的典型例子。三大互聯網巨頭在十年前仍然是規模極小、僅限於某個細分行業的企業。根據麥肯錫2017年8月發佈的“中國數字經濟”報告,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網花了8年時間才獲得一億用戶,其支付平臺支付寶僅用了五年,流媒體播放軟件僅用了六個月。騰訊的實時通訊軟件QQ花了12年時間才獲得一億用戶,而其多用途社交媒體平臺微信只用了18個月,支付平臺財付通則不到一年,紅包更是隻花了幾天時間。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利用中國市場獨特的競爭優勢,得益於數量龐大的互聯網企業,商業化路線已經變得更加迅速,包括最近興起的所謂“共享”概念(類似於共享單車概念)。

<table><tbody>

案例1: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戰略

阿里巴巴集團是中國著名的電子商務企業,是全世界最大的零售商之一,它經營的網絡門戶擁有上百萬的商家、企業和消費者,此外還提供多種其他相關業務。阿里巴巴旗下有三大電子商務網站:淘寶網(C2C)、天貓(B2C)和阿里巴巴(B2B)。該公司通過自身網絡將業務覆蓋到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東南亞地區的來贊達(Lazada)、大中華區的天貓國際和更為全球化的速賣通(AliExpress)。截至2017年6月底,阿里巴巴的中國零售市場平臺擁有超過4.66億的年活躍用戶,移動月活躍用戶(MAU)超過5.29億。“新零售”通過一條價值鏈把線上、線下、物流和數據整合起來。

阿里巴巴最新的“新零售”產品是盒馬鮮生超市,首輪在國內部分城市戰略佈局了十家智能超市。現有的淘寶或支付寶賬號只需登錄盒馬移動應用,即可隨時隨地購買生鮮、快消品(FMCG),甚至可在有因特網的任何地方選擇現場加工。盒馬鮮生的目標是在30分鐘內將現場加工的食品或生鮮產品送達超市方圓一定距離內的顧客。五月份,該公司完成了對銀泰商業集團控股權的收購。銀泰是中國的大型百貨和購物中心運營商,在全國擁有49家百貨商場和購物中心。

阿里巴巴的“新零售”不是簡單地將線下購物轉到線上平臺,而是整合多年來通過阿里巴巴各大平臺收集到的消費者數據,整合線上線下功能,分析和預測消費者行為。扁平化的供應鏈的建立,可以在短時間內滿足不斷變化的消費者需求,為大量消費者帶來巨大價值,提高效率和靈活性。

案例2: 騰訊顛覆手機遊戲

中國媒體和娛樂巨頭騰訊公司推出的王者榮耀是目前中國最流行的遊戲。這是一款多人角色扮演類手機遊戲,包含了許多中國歷史人物,支持Android平臺和iOS平臺。根據SuperData Research的數據,截至2017年7月,王者榮耀共有超過7000萬日活躍用戶(DAU),是世界上最賺錢的遊戲,六月份創造了1.5億美元的利潤。近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口下載了這款遊戲,玩家覆蓋各個年齡段,從小學生到四十多歲的成年人。由於這款遊戲太過流行,面對來自媒體的批評,騰訊對18歲以下玩家的每日遊戲時間進行了限制。

這款遊戲最主要的原創性體現在高度社交屬性。“對戰”一般不超過20分鐘,操作相對簡單,即使是偶爾玩遊戲的人也很容易理解。此外,這款遊戲還採用“自動對戰”系統,即使網絡連接不佳,玩家也不會掉線,為各類條件和能力的玩家提供更多靈活性。超過一半的玩家都是女性。許多成年人玩家也指出,他們發現很容易與微信(中國最大的社交媒體平臺,目前擁有超過9億用戶,也屬於騰訊旗下)朋友組隊對戰,提升關係,重新聯繫很久都沒有聯繫和身在遠方的朋友。隨機加入和與陌生人建立連接的功能也很受一些人歡迎,讓人們有機會認識有類似興趣愛好的新朋友。這款遊戲的流行催生了一系列線上和線下比賽,資深玩家之間的經典對戰往往有上千人在現場或通過實時流媒體平臺進行圍觀。

/<tbody>/<table>

創新驅動:如何挖掘潛力

融資生態系統和供應商網絡營造創新環境

中國創新到目前為止能嶄露頭角的另一個功臣是相對成熟的創業生態系統。與規模經濟因素一樣,這也部分歸因於中國市場的龐大,但其助力創新的方式略有不同。中國特有的創業生態系統包括兩個方面:融資和供應商。

中國的創業生態系統發源於BAT的股權投資,這三大巨頭都是活躍的創業投資者。BAT的資本和前員工是許多成功故事的重要要素。這個非正式的圈子已經成長為極具活力的風險資本產業,其中有具備不同專長和偏好的各式投資者。圖9的數據來自投中網,顯示了中國風險資本產業的興起。自全球金融危機後的九年時間,這一行業已經增長了多倍。“天使”投資和早期階段投資增長速度甚至更快。2016年,風險資本共為創業企業提供了8000億元資金,相當於當年銀行貸款總額的6%。2017年迄今的數據顯示增長仍然十分強勁。

創新驅動:如何挖掘潛力

不斷成長的風險資本產業是中國多層次金融系統中值得關注的一個方面。傳統的銀行體系主要為國有企業提供融資,而更具活力和生產率更高的民營企業則通過多種方式獲取融資。一部分企業通過信託公司、網貸平臺借入高利貸,而越來越多的企業經由老一代富起來的民營企業獲得股權融資。從這個角度看,快速的金融自由化和複雜、多元化金融體系的興起,既有優點,也有不足。一方面給監管部門帶來了挑戰(一年來一直在努力補課以遏制風險),但也使整個體系適應承受政策緊縮的能力更強。目前的風險資本文化仍然處於新生階段方興未艾,有望在目前這一輪“金融去槓桿”週期存活下來並在未來繼續推動創新。融資範圍也將逐漸擴大至其他行業,圖6顯示了風險資本融資支持的行業分佈。目前從電子商務到硬件以及近期增長較快的健康產業,都有風險資本的身影。

創新驅動:如何挖掘潛力

生態系統效應的另一個方面是供應商生態系統,這對製造業更為關鍵。中國有225萬家製造企業,就業人數1250萬人。此外,還有175萬家個體(包括自營)企業僱傭了大約900萬人。單是通信設備行業就有73000家企業,僱傭1020萬人(圖7)。

創新驅動:如何挖掘潛力

電氣設備、通信、計算機和交通運輸設備等領域的零部件供應商數量龐大,並形成了完整、競爭激烈的供應商網絡。即使是與製造業經濟規模都非常龐大的美國和日本比,中國製造業網絡也有過之無不及。圖8比較了美日和中國三大經濟體的製造業企業數量。中國共有22.5萬家企業(2013年數據),是美國和日本的七倍還多。儘管中國的工資增長速度有所加快(目前已超過了其他一些新興市場國家),但仍然低於最成熟製造型經濟體。中國能有數量巨大而持續的勞動力優勢,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城市化進程持續吸引了來自農村的剩餘勞動力。“農民工”構成了龐大、靈活、流動性高的勞動力集群,並與工業自動化結合。

教育與基礎設施厚培創新土壤

過去三十餘年,中國勞動力的受教育水平持續穩步上升,部分得益於提高中學入學率的國家政策,高等教育入學率也不斷提升。圖10顯示,2006到2015年期間,高等教育入學率翻了一番。圖13顯示,隨著退休人員逐步退出市場,新進入勞動力市場的人受教育程度持續提升。根據Barro & Lee的最新估計,2010年的中國全國平均受教育程度為8年,1990年為6年。美國和德國分別為12.2年和11.2年。

創新驅動:如何挖掘潛力

相對有競爭力的學校教育體系和對教育的投入加大,無疑有助於提高教育質量。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數據,中國的QS大學排名為全球第四。大學課程也以理科為主。在2015年的430萬大學畢業生(以及研究生,不含大專和職業學校畢業生)中,理工科近200萬人,約佔46%。

政府和民營企業對研發的投入持續增加,人力資本提升逐步發揮作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數據顯示,中國前三大企業的研發投入為43億美元,使中國成為企業研發投入第六的國家。電信設備製造商華為等企業大力投入研發,在僱傭和利用人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16年,單華為就在研發上投入了740億元人民幣,約合100多億美元。華為也是專利申報大戶。

創新驅動:如何挖掘潛力

<table><tbody>

難以相信微信面世才不過短短六年時間。今日中國,手機上沒有安裝微信的人已經很少見了。微信擁有超過9.63億的月活躍用戶(MAU),是美國全國人口的三倍還多。相當於中國移動全部網絡用戶約三分之一(截至今年6月底)。微信是個“一站式應用”,遠遠超出最初的信息傳遞功能,囊括移動支付、朋友圈(類似於Facebook的“塗鴉牆”)、服務、購物、小程序、新聞推送等等。黏性極高的應用帶來極高的用戶忠誠度,最新的China Tech Insights報告顯示,有三分之一的人每天花四個多小時在微信上。用戶在微信上平均花費的時間也非常高,約為每天66分鐘,打敗了Facebook的55分鐘和WhatsApp的大約30分鐘。

微信的功能包括在購物時掃描任何國內產品的條碼來比價,非常靈活的“錢包”功能可以在實體店和網上立即付款,可以繳納公用事業費和通信費,在微信賬號之間轉賬,後者類似於Facebook的支付功能、Apple Pay以及流行的移動支付服務Venmo。此外,還可以使用微信賬號點餐、預訂餐館座位、召喚出租車以及與品牌、企業、甚至網絡明星/博主的公眾號互動,相當於將Yelp、Twitter、Uber和Instagram合為一體。微信甚至還有內置的活動跟蹤功能,稱為“微信運動”,類似於蘋果公司的健康應用以及Nike+ Run Club等流行的應用。

“超級應用”的崛起

“超級應用”是指執行多種功能的應用,相當於一個迷你的“移動操作系統”。中國消費者是全世界最早接觸並認可“包羅萬象”應用概念的一批人,方便易用,同時企業還可以使用這些額外的功能來增加平均每天花費的時間以及應用的黏度。最早最著名的此類應用是騰訊的微信(參見上文),但這一特徵並不是微信所獨享的。“超級應用”功能是許多中國移動應用的一個共同特點。中國最大的在線旅遊代理商攜程就有一個移動“超級應用”,集合了與旅行有關的許多功能,包括從酒店預訂到交通、保險、旅遊套餐、當地活動和旅遊景點的門票等。中國最大、最流行的一些“超級應用”也由民營企業所有,每個應用的估值都高達數十億美元。例如中國流行的打車應用滴滴出行就成功將優步(Uber)擠出了中國,風險資本數據庫公司CB Insights的數據顯示,滴滴出行的估值約為500億美元。滴滴應用可以叫出租車和私家車,這與人們的通常預期一樣,但也包含了眾多相關功能,例如拼車(社交性共享出行)、專車、試駕、旅遊大巴租賃(這是一個為企業提供交通服務的企業解決方案功能),甚至還有共享單車。在中國另一個十分流行的“超級應用”是團購網站美團點評,囊括了許多當地消費產品和服務,此外還提供餐飲外賣並收集消費者評價,相當於將Groupon、Yelp和當地外賣公司集合起來。該公司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外賣平臺,每天通過其“外賣”網站和應用交付訂單超過1000多萬單,月活躍用戶超過2億。花費的時間和活躍的參與度依然是中國應用開發者關注的焦點,企業將通過多種方式努力實現這一點,有的通過加強現有的選擇,有的持續提供新功能——幸運的是,中國消費者非常容易接受新事物,往往很快適應新的變化。

/<tbody>/<table>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數據,2016年來自中國的專利增加到43168件,比2015年增加44.7%。中興、華為和京東方這三家企業合計佔專利總量的22%。這三家公司也是2016年創造自主專利最多的三家企業。

除軟實力外,不斷提升的硬件基礎設施連通也助力支持創新,使企業更加貼近客戶和供應商,降低了創新成本(例如交通、物流等)。圖14和15顯示了中國硬件基礎設施的狀態。每項指標都衡量一項具體的基礎設施能力,將其與美國的水平進行對照,從而方便進行比較。例如,“鐵路”指標衡量鐵路密度,定義是每1000平方公里的鐵路里程數(公里)。2015年,中國每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有0.7公里的鐵路,美國為2.5公里。以美國的數值為1,中國的相對值就是0.28。

創新驅動:如何挖掘潛力

圖14顯示,過去二十年來,中國在建設基礎設施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但起點較低。航空旅行(每百人的旅客吞吐量)和能源(人均用電量,單位千瓦時)方面,中國目前已經超過了“亞洲新興市場”的平均水平。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尤其是在建設創新所需的數字基礎設施方面。例如,中國在固定電話和固定寬帶的用戶數量(圖17)方面仍然落後。雖然一些人可能會說,中國消費者和企業已經率先邁入了移動數字時代,但仍然需要建設數字基礎設施,以助力企業的整體效率提升,刺激更廣泛的創新。

創新驅動:如何挖掘潛力

創新驅動:如何挖掘潛力

政策支持

最後一個因素是政策支持。仍然有人認為創新需要政府採取“放手”政策,但有關創新的學術研究指出需要明智的國家政策。例如,Block (2011)和Mazzucato (2013)指出,美國政府通過對許多行業的初期發展進行投資,為推動創新發揮了關鍵作用,此外過去幾十年來政府支持力度也在大幅增加。Eva Paus (2017)認為,這對新興市場的創新發展政策意義重大。雖然目前世界貿易組織的框架不再允許使用之前的發展後進者用以達到高收入水平的那些關鍵政策,但推行積極的支持政策仍有空間,尤其是培訓、研發以及創新能力建設方面。

政府發揮作用並不意味著國家支持就優於民營部門。事實上,民營部門一直是創新型增長最重要的代表,因為對持續變化的市場動態十分敏感,因此也更具備識別新機會的能力。

當然,爭論歸爭論,要更好地促進創業需要積極的政策。在如今已經高度全球化的經濟環境下,這一點尤其重要,因為競爭更加激烈,變化也更快。近年來不少學術研究認為,全球化抬高了發展中經濟體擺脫中等收入陷阱的門檻。這也意味著巧妙設計而有戰略性眼光的政策比以往都更為重要。

過去十年,中國政府通過大力投資教育、改善人力資本和硬件基礎設施來支持創新。追趕式投資增長推動了生產率提升。近年來,政府一直高度關注解放人力資本枷鎖,以鼓勵創新。2014年在天津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上,“雙創”首次被提出,通過減少行政條框、降低成本和推廣使用互聯網,鼓勵創業和創新。自那時起,政府在簡化企業設立手續和降成本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例如在大學和研究院所周邊建設“孵化園”)。其中部分工作已經初見成效。當然還有進步的空間,例如需要進一步加快商業化的步伐。

綜合而言,政府政策的下一階段需要在多個方面更多著力:加大基礎研究投入;調整政策以獎勵成果而不是投入;改革監管體制(例如藥品研究)以提高創新成功的回報。為促進製造業的升級和現代化,政府還應提高安全、質量和環境影響評估方面的標準。

改進的空間仍然很大

前面所述的幾個方面的因素結合在一起實現了中國在創新領域嶄露頭角,近年來中國創業企業在數量和多元化方面都明顯增加。但不能就此止步不前。應該看到,中國距離成為世界領先的創新國家還有不少距離。目前保持領先的大量創新集中於面向消費者的製造業和相關電子行業。在工程技術密集型行業仍有較大差距,其中很多領域仍由外資企業主導。此外,中國在科研領域的創新方面得分仍然較低,例如製藥產業。圖17按照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七大創新支柱,列舉了中國的優點和不足。

按照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指標,中國在知識傳播(與ICT相關的服務和知識產權收入佔貿易總額的比例等指標來衡量)方面的得分相對較低。這意味著中國的知識密集型創新依然比較落後。已有數據顯示中國跨境商品貿易的附加值較服務貿易更高。但由於知識產權和專利都屬於服務,高附加值服務貿易的欠發展說明中國仍有巨大的改進空間。要深化知識庫積累,中國需要進一步提高高等教育的數量和質量,促進研究院所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加大大學的基礎研究投資仍然十分重要,以支持以科學/知識為基礎的創新更廣泛地湧現。

政府在促進工程密集型創新方面仍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例如,可以通過降低製造業創新的門檻,例如對於購買者相對集中(因為不少需求方本身都屬於細分行業)以及質量要求高的領域。與此同時,政府應當提高監管標準,執行更嚴格的質量控制,從而促進技術“升級”。另外,政府還應鼓勵推廣行業作法、提升行業學習能力。

創新驅動:如何挖掘潛力

創新驅動:如何挖掘潛力

創新驅動對經濟增長、生產率,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意義

中國創新潛力仍然巨大。向創新驅動轉型對未來中國增長以及全球經濟格局都有重要意義。目前中國人均GDP不到9000美元,在未來幾年仍將處於發展中經濟體階段,需要加大“追趕”力度,沿價值鏈和科技階梯攀升。基於目前中等偏上的收入水平,中國未來的增長潛力的挖掘將更加依賴創新能力。

部分人懷疑“世界工廠”是否具備實現下一階段增長的條件。畢竟,要素積累可以通過高儲蓄率和正確的供給側政策實現,而實現創新驅動則更加困難。2012-2015年之間的經濟增速下降,尤其是製造業的衰退,也導致了悲觀主義的觀點時有出現。前述所做梳理有力證明了中國經濟活力所在,這與一些鼓吹“高負債”“滯脹”形成鮮明對比。未來幾年中國有能力和空間進一步實現創新驅動的增長模式。

不僅是可行的,創新驅動也是實現未來可持續經濟增長的一個關鍵要素。鑑於中國的創新能力與全球領先國家相比差距仍大。正如Paus (2017)指出,“能力差距收斂”(追趕創造有附加值的內容和創新的能力)遠遠比“收入差距收斂”(收入水平的追趕)更加重要。創新能力是生產過程轉向技術含量更高活動的結構性調整的結果,提高收益的同時需求彈性更高。此外,這一能力也強調技術學習的重要性。因此得出結論,如果沒有“能力差距收斂”,“收入差距收斂”將不可持續,從而增加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中國在中等收入經濟體階段(類似於日本和韓國等所謂的新工業化經濟體即NIE)已經花了25年時間,未來五年左右將是能否實現增長跨越的關鍵時期。通過前述四個方面因素的持續疊加,將有助於支持中國在未來成為更具創新性的經濟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