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言必信,行必果,下句才是重點,教你識人,還能用來罵人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下句才是重點,教你識人,還能用來罵人

一說起孔子,我們就能想到他寫的《論語》。不過,《論語》應該也不是孔子寫的,只不過裡面的話都是對孔子與他的學生的對話,講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為人做事的道理。

大家都知道,孔子是一個大聖人,不僅在我們國家,就連在國際上他的名聲也是非常大的。有一首歌裡面的歌詞曾經寫道,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

外國的一些友人,在學習了孔夫子的文化以後,對中國的文化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學習漢語。

不過漢語可不是那麼好學的,一個字可能有多個讀音,一個詞在不同的場合下可能有多種不同的意思,在一些俗語中,人們約定俗成了某句話的意思,各地的習俗不同,俗語也不相同,別說外國人了,就連我們遇到外地的一些話,也是聽不懂呢。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下句才是重點,教你識人,還能用來罵人

之前曾經在電視上看到湖南衛視的一個節目叫漢語橋,裡面就是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在學習漢語後他們要進行一個漢語朗讀比賽。不過裡面的人雖然是外國人,但是人家說的漢語也很厲害呢。這不禁讓學習英語的小編感到慚愧,同時小編也慶幸自己還好出生在中國,不然漢語學起來可不知道要比英語或者其他的語言難了多少倍呢。

好了,讓我們回到今天的主題。孔子,是春秋時期的一名教育家,也就是我們現在的老師,他史無前例的開設起來私人的教學,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儒學的中心思想是仁愛,其他的較為重要的思想是義、禮、智、信四個方面。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下句才是重點,教你識人,還能用來罵人

孔子周遊列國,在不同的國家傳播自己的思想,在這途中他廣收弟子。結果可想而知,他的弟子有很多。他的弟子謙虛好學,當他們遇到一些生活中比較困惑的難題時,他們就會向孔子去請教,而孔子也會針對情況不一樣的學生給出不同的答案,這就是我們現在經常提及的教學要因材施教。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下句才是重點,教你識人,還能用來罵人

我們熟知的一些比較有名的弟子其中有顏回,子路,冉求,子貢等人。有一天,子貢就跑去問老師,他問讀書人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孔子並沒有著急給出他答案,而是仔細想了一會,對子貢說,我認為讀書人啊,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呢,就是做一件事情之前,他會去想這件事情該不該做,這件事情是否符合道德廉恥,在接受別人的請求或者接受上級的任務時,都會負責任的去完成,不會拖延時間,不會辜負別人的期望,這種人也是品行最上等的讀書人。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下句才是重點,教你識人,還能用來罵人

第二種呢,他知道孝順自己的父母,以父母為天,聽從父母的安排,不違背父母的意願,在他生活的圈子裡面,大家都很認可他,尊敬他,他的親人們也很喜歡他,這種人可以稱之為品行中等的讀書人。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下句才是重點,教你識人,還能用來罵人

說完第二種讀書人以後,孔子突然停了下來,子貢十分好奇,於是追問老師那第三種讀書人是什麼樣的人呢?孔子接著說道,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這種人一旦說了什麼就非要做到,非常固執,屬於一根筋的那種人,如果不做到他是不會罷休,這種人是小人啊。孔子感嘆道,最下等的讀書人就是這樣的人。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我們平時聽的到論語中的這句話只有言必信,行必果。還常常用這句話來形容別人講誠信,沒想到這句話的原意竟然是貶義的,真是個大笑話啊。不過這句話也幫助我們來識人。

除了這句話,還有很多讓人望文生義的詞語或者句子,我們可不能亂用,否則就會鬧出笑話,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