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造假亂象早就存在,消費者成為食物鏈最底端

電商平臺成為奸商的孕育之地

隨著電商行業在我國的瘋狂發展,現在單單電商平臺就數不勝數,拼團的,跨境的,甚至連小程序和公眾號都跟著電商大潮一起前進,不同的人都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商城”,可以在蓬勃生長的背後,卻聞到了越來越臭的腐爛味道。

近日央視《焦點訪談》節目,曝光了電商的一個典型的亂象,號稱擁有1000畝陽澄湖大閘蟹養殖地的鑫東湖旗艦店,賣出的所有大閘蟹就沒有一隻是真的陽澄湖大閘蟹。

電商造假亂象早就存在,消費者成為食物鏈最底端

焦點訪談截圖

為什麼造假還可以騙到那麼多的消費者?

為什麼造假還可以橫行在電商平臺上這麼久?

為什麼造假成了公開的秘密卻沒有人去制止?

從什麼時候開始消費者成為了食物鏈的最底端?

亂象橫生,口無遮攔博取信任

這家鑫東湖旗艦店,它的母公司是蘇州工業園區怡陽大閘蟹有限公司,2017年還拿到過誠信經營獎。他們把這些所謂的“榮譽”放在了網上,以此來讓消費者對自己的產品打消顧慮,但是調查後卻發現,這個公司其實是轉手的,而且這個公司的前法人也表示,他經常的被工商局當成座談對象,原因就是鑫東湖被投訴的次數太多,但是原因卻讓人意外,居然只是缺斤少兩。

電商造假亂象早就存在,消費者成為食物鏈最底端

焦點訪談截圖

如果你不是當地人,可能很難看得到他們的營銷文案中的漏洞,據當地真正的陽澄湖大閘蟹養殖戶說,他們的養殖地都是從5-20畝這樣,根本就不存在什麼1000畝這種大戶,但是他也說了一個行業秘密,“不是熟悉的人買不到真正的陽澄湖大閘蟹,因為他們都只賣給熟人。”

電商造假亂象早就存在,消費者成為食物鏈最底端

焦點訪談截圖

陽澄湖大閘蟹是一種地標品牌,但是卻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吃到,但是慕名而來的人隨之增多之後,不良商家看到了商機,在電商平臺這種審核極其寬鬆的政策下,偽裝後放在上面售賣賺取利潤,成為一個伸手就可以觸及的暴富機會。

根據《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辦法》,未加施專用標識的,不得以陽澄湖大閘蟹名義銷售。

在明文的規定下,依然這麼猖獗

雖說有防偽蟹扣,用來辨認是不是真的陽澄湖大閘蟹這個東西。但是大閘蟹都可以造假了,防偽蟹扣有很難嗎?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見過真正的防偽蟹扣。

500個所謂的防偽蟹扣,只需要70塊。相當於每一個才1毛4,1毛4就可以把外地蟹搖身一變,變成陽澄湖大閘蟹,這個利潤簡直像是視頻開頭那個人說的那樣,賺暈了。

電商造假亂象早就存在,消費者成為食物鏈最底端

焦點訪談截圖

這種情況在陽澄湖當地成了公開的秘密,網上一搜陽澄湖大閘蟹,聲稱正宗的店家數不勝數,還有那種擁有2000畝養殖地的,沒有最誇張,只有更誇張的文案不斷的刺激著消費者的眼球。而且他還拿到過某電商平臺的銷售冠軍。

當記者準備去舉報這種亂象的時候,卻接連遭受震驚和不解。

行業協會推脫給市場監管部門,找到市場監管部門之後他們卻用不是自己的管轄範圍來推脫給其他的市場監管部門,無奈之下在12315的官網上進行舉報之後,接到的答覆卻是,要讓消費者和商家協商解決。

我們消費者不僅在乎缺斤少兩,更加在乎為什麼造假的商品可以這麼大批量的流通。這些人正在消費一個地方的標誌性品牌,他們為了利益侵蝕著國家的名片。為什麼還可以這麼肆無忌憚的存活下來,而且還賺得盆滿缽滿,不斷再擴大銷售規模。

監管,到對要監管誰,這是我現在關心的問題,怎麼監管,是這些人自己需要清楚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