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越活越通透的4個跡象!

一個人,越活越通透的4個跡象!

有人說:

活得通透的人,大多隨遇而安。就像是蒲公英一樣,飄到哪裡,就到哪裡,在哪裡都可以生根、發芽、開花,都可以詮釋和演繹出生命的堅韌和毅力。活得通透,是一種生活狀態,更是一種能力。

有句話說得好:世界並不完美,人生當有不足。

對於每個人來說,不完美是一定存在的,人活在這世上最重要的是開心、是幸福。

人生,是一個自我修煉,塑造自我的過程。

每個人都在跌跌撞撞中尋找真正的自我,或驚喜或痛苦,生命本該如此。

一個人只有在這世上找到自我的位置時,懂得人生角色的時候,才會越活越通透,人生的層次和境界也截然不同。

可以說,要想知道一個人是否越活越好,越活越通透,就看他是否有這4個跡象。

善於取捨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取捨的過程,活得通透的人都善於取捨。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用功,奮力前行,也需要取捨。

最好的努力,是選準方向,精進自己,而不是貪多求全,消耗自己。

徐崢就是一個善於取捨的人。

一個人,越活越通透的4個跡象!

有次,徐崢看到一份邀請函,是請他老婆陶虹去演一個小電影。

戲份小、片酬低,陶虹準備拒絕。

可是看完劇本後的徐崢,卻主動找到導演,說自己要演。

導演跟他說,只有個小配角給他,沒有什麼片酬,只能給個紅包。

這時候的徐崢,已經是位知名演員了,但是他甘心自降身價,飾演一個小配角。

事後,導演給他的一萬塊紅包他也沒要,而是給了自己的助理。

這部電影就是《瘋狂的石頭》,也就是這部電影之後,徐崢和黃渤相交莫逆。

你失去了一份東西,必然會在另一個地方得到饋贈。

正如徐崢,他為了追求更完美的演技,所以甘心放下身份、地位和金錢,去飾演一個小角色,但是他卻收穫了友誼,以及更加成熟的演技。

一個活得通透的人,總是知道什麼才是最需要的,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知取捨,善於選擇,敢於放棄,不計較眼前得失,而是把目光放長遠,這才是大格局之人擁有的成熟心態。


為人低調

活得通透的人,大多為人低調。

看似是降低了自己,其實使自身的人格得到了昇華。

李嘉誠曾給自己的兒子開出了一條訓詞:“樹大招風,低調做人。”

古往今來多少成功人士,都是從中領悟處世之道。

美國著名女作家J.K.羅琳在寫作初期,並沒有出版社收她的書籍,幾經波折,《哈利波特》成功出版並且意外異常地暢銷。

J.K.羅琳,出名了!

但讓人們意外的是,後來她居然不用“羅琳”這塊金字招聘,而是用筆名“羅伯特·加爾佈雷斯”創作了偵探小說《布穀鳥的呼喚》,以毫無名氣的作者的身份投稿。

要知道,以羅琳現在的身價和名氣,她的小說必是各個出版商競相爭搶的。

她能夠繞過盛名帶來的機遇,不懼把自己歸零的能力,讓我們不禁感嘆,這才是真正的低調。


一個人,越活越通透的4個跡象!



羅琳說:“我就是想告訴讀者,改變困境不需要魔法,只要我們發揮出自己內在的力量,而非外在的虛華。”

身處在這樣一個凡事追求轟轟烈烈,張揚個性,崇尚高調的時代。

我們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越是成大事的人,無一例外,他們都秉承著一種低調的處事原則。

低調是一種修養,是成就大事的一種方式。

低調的人,總是喜歡藏鋒守拙,待機而發,在別人面前表現出來的更多的是大智若愚。

他們心態平和,鋒芒內斂,虛心和善,具有認真謹慎的工作態度。

活得通透,是低調的生活方式。

而低調,就像是懸在精神深處的皎潔明月,照徹人們的心性。

低調,是一種走過滄桑後的豁達,是一種閱盡千帆後的通透。

不爭不搶,做好自己;不浮不躁,自己努力。


接納自我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

覺得自己做什麼事情都不行;

覺得自己處處比不上別人。

差勁讓人痛苦,比起差勁更讓人痛苦的是對自己差勁的排斥。

可是這些負面的情緒,不良的反饋,對自身而言沒有任何意義。

你自卑也好,羞愧也好,改變不了任何既成的事情。

我們每個人都像是一顆珍珠,每顆珍珠都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瑕疵。

有的可能是汙漬,擦一擦就掉了;有的卻是與生俱來,怎麼努力都無法祛除。

其實瑕疵並不重要,怎麼對待瑕疵才至關重要。


一個人,越活越通透的4個跡象!



有人說,接納自我是毒雞湯。

它意味著,一個人不需要再去努力,改變自己。

可是事實正好相反,接納自我,是一種巨大的能量。

接受它,包容它,正視自己的缺點,與之和諧共處,才會獲得坦然的力量。

接納自我,不是逃避現實。

《被討厭的勇氣》裡如此描述:

自我接納不是對得了六十分的自己說“這次只是運氣不好,真正的自己能得一百分”。

而是在誠實的接受六十分的基礎上,努力思考“如何才能接近一百分”。

當你開始接納自己的時候,你會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特殊的存在。

就像是參加《創造101 》選秀的王菊在自己快被淘汰時,質疑評委:

“我覺得我是一個特別的存在……有人說我這樣的人不適合做女團,可是做女團的標準是什麼?在我這裡,標準和包袱都已經被我吃掉了。”

人生而不完美,可那就是我自己啊,如假包換,獨一無二。

美國作家Debbie Ford曾說:“與其做一個好人,不如做一個完整的人;做一個好人,只是活出一半的自己;而做一個完整的人,則是活出全部真實的自己。”

接納自我,永遠比自我折磨更高效,更快速適應世界。

人生歸根結底是一場修行,我們都是在路上的人。

不完美,有缺陷,需要成長!


隨遇而安


《幽窗小記》裡有這樣一副對聯:

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漫隨窗外雲捲雲舒

每每想到這兩句話,都會覺得心裡的煩躁都被洗滌一空。

順境也好,逆境也罷;成功也好,失敗也罷。

都不是絕對的狀態,有時候換個角度去看,或許就能絕處逢生。

一個活得通透的人,在生活上,會時刻保持淡然,隨遇而安。

知乎上曾有人問:怎樣才能真正做到開心快樂每一天?

高贊回答:不如,隨遇而安。


一個人,越活越通透的4個跡象!



俗話說,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人生遭際不是個人力量所能左右的,在詭譎多變的社會中,唯一能使我們獲得心情輕鬆快樂的辦法,就是隨遇而安。

大文學家蘇東坡曾多次被流放,可是他說,要想心情愉快,只需要看到松柏與明月也就行了。

他被貶黃州時,寫出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千古名篇《赤壁賦》。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

這才是真正的大家風範,真正的隨遇而安。

活得通透的人,大多隨遇而安。

就像是蒲公英一樣,飄到哪裡,就到哪裡,在哪裡都可以生根、發芽、開花,都可以詮釋和演繹出生命的堅韌和毅力。

真正的隨遇而安,其實是竭盡所能之後的不強求,而非兩手一攤的不作為。

用隨和淡然的態度,過隨遇而安的生活。

用不慌不忙的堅強,安安靜靜地盛放。

終有一天,你要的時光都會給你。

活得通透,是一種生活狀態,更是一種能力。

它可以影響一個人,可以塑造一個人。

活得通透的人,經歷過大風大浪,卻依然滿心陽光地面對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