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愛惜名節”的傳統思想讓林則徐們害慘了國家

在官場,“愛惜名節”在邏輯上聽起來是一件好事。它能促使官員清正廉潔、為民辦事。可事實和邏輯並不是永遠一致的。在清末,包括銷煙英雄林則徐在內的一批官員,在“愛惜名節”的傳統思想的影響下,害慘了國家。

林則徐原本是兩湖總督,在道光十九年(1839年)被清廷派到廣州禁菸。他在虎門銷煙的大手筆不僅為時人景仰,也被中國的史家大書特書,奉為民族英雄。就銷煙這一方面看,林則徐卻是能夠擔當得起民族英雄這一稱號。但事實上,歷史上的林則徐還有鮮為人知的另一面。

清末,“愛惜名節”的傳統思想讓林則徐們害慘了國家

虎門銷煙

其實,林則徐到了廣東以後,就發現清朝的兵器不如洋人。於是,他竭力買外國炮、外國船,還派人翻譯外國刊物。同時,林則徐把他在廣東蒐集到的全部材料交給了魏源,促成了《海國圖志》的誕生。但是,林則徐儘管有“師夷長技”的覺悟,卻害怕受到清議的指摘,不敢公開提出自己的看法。後來,為了平息洋人對銷煙的怒氣,清廷把林則徐謫戍伊犁。林則徐曾致信友人,提到清朝軍隊的“器不良”、“技不熟”。但是,他卻請他的朋友不要把信給別人看。後來,林則徐復出,擔任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時,也總是不公開提倡改革。

林則徐之後,兩廣總督徐廣縉和廣東巡撫葉名琛也是怕受到清議的指摘和民眾的指責,把百姓送上死路,把國際關係搞得一團糟。

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前,按照慣例,英國商人是不被允許進入廣州城的。鴉片戰爭之後,英國商人和廣州的百姓矛盾激化。英國人為了爭意氣,執意進入廣州城。在耆英的調解下,英國人答應兩年後再進城。後來,因為耆英太受民間指責,清廷將徐廣縉升為兩廣總督。徐廣縉甫一上任,就寫信向林則徐請教“馭夷之法”,林則徐給的方法是“民心可用”,徐廣縉聽從了林則徐的指導。很明顯,這“民心可用”完全逃避了在危難之時捨棄名譽引導輿論的職責。不幸的是,當時的廣東巡撫葉名琛比徐廣縉更加頑固。兩年後,徐廣縉和葉名琛“順應民意”,拒絕英國人進入廣州城。不過好在英國人這次沒有因為意氣和中國開戰。

後來,林則徐去世,徐廣縉去打太平天國,留下頑固的葉名琛處理廣州事務。當時洋人覺得自己權利不夠,希望希望修改條約,於是找葉名琛交涉,葉名琛從來都是閉門謝客不予理睬。到最後,洋人覺得要修改條約只有戰爭一條路。咸豐六年,葉名琛派兵登上在香港註冊的亞羅號去搜捕海盜,終於給了英國人開戰的口實,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

清末,“愛惜名節”的傳統思想讓林則徐們害慘了國家

亞羅號事件

林則徐、徐廣縉、葉名琛之類的人物雖然頑固,但其家國情懷是不可否認的。問題在於,他們的家國情懷裡,摻雜了太多的負面的“愛惜名節”的因素。所以,雖然新思潮的流傳不是一兩個大員的推動就可以的,還需要深層次的民眾層面的接受,但林則徐們還是要承擔一定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