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硝煙漸起:我們到底該如何處理?

週五,特朗普簽署《關於301調查的美國行動》總統備忘錄,中美貿易爭端升級,甚至不排除貿易戰的風險。

《1974年貿易法》頒佈以來,美國共發起122次調查,大多集中在1980年代對日本施壓。但2000年後,只針對烏克蘭採取過1次301調查,這次對華髮起挑釁本世紀的第2起。當年針對日本,雖然調查頻率很大,但每次都有具體行業和目標。但這次美國對華加徵高關稅、限制投資、訴諸WTO的做法,出手歷史最重,涉及行業廣泛,性質很惡劣。

而且,USTR一月份就已經提交給總統對華301調查報告結果。但特朗普始終引而未發,不是有惻隱之心,而是全面、不斷地完善對華施壓組合拳。針對中國的反制措施,美國已經做出多輪貿易戰的評估和預案,可謂準備十分充分,甚至不惜收緊對華簽證,要依據《1977年國際緊急經濟全力法》對華加徵全面關稅。

如今,靴子落地!同時,美國多輪後手拳已經準備完畢!

全面貿易戰真是我們的選項?2017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3371.84億美元。中國依賴美國市場更多是事實!如果雙輸,必然我們輸的更多。但如果讓步,美國就能點到為止,就此收手嗎?未來的中美經貿關係究竟該怎麼走?

上述問題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裡,百思沒有找到滿意答案。但對中美經貿關係,我得出了四點初步基本判斷:

第一,美國對華經貿立場正在發生質變。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把中國定義為戰略競爭者,這絕不是一時衝動、特朗普不懂常識,而是美國各界對華大辯論、大思考得出的共識,對華戰略的全面調整。在此背景下,美國必然把中國視作經濟競爭者!對於雙邊關係,中美經貿關係從合作共贏的“壓艙石”,轉向零和博弈的“爆破筒”。所以,再也不要有,中國經濟讓點步,兩國關係就能不錯的想法。美國骨子裡,已經認定你這個競爭者了。

第二,特朗普對華出重拳是短期要利益,長期要優勢。世人皆知,貿易戰要導致雙輸局面。特朗普也不會不懂其中的道理。但為什麼他還要玩火呢?就是吃定了中國對美國經濟依賴更深這一點,通過極限施壓的方式,要求中國更多打開市場、減少對美出口,提升美國中低端製造業產生,促進就業,獲得現實經濟利益。同時,美國將目標對準《中國製造2025》產業,也有長期佈局的考慮,就是要重塑美國巨大競爭優勢,拖慢中國追趕腳步。

第三,中美關係短期仍有轉圜可能。這一觀點可能會引發網友強烈拍磚。筆者感覺到,當前中美經貿關係進入到了“未知水域”,誰都不知道底在哪。特朗普對華出招,也是在試探中國反應和底線。中方已經做出強烈發聲,美國也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一輪試探過後,或有坐下來談判的機會。

雖然美國做好了後續準備,但真要是能避免事態失控,又能滿足一定美國預期,或許會調整行事方式。

第四,如果雙方貿易摩擦或貿易戰升級,不排除延伸到更廣領域,牽乎國運之“戰”。一旦雙方談不攏,貿易爭端升級絕不會僅限一個行業領域,將是全面的經濟競爭、施壓與反制、地緣角力、國際影響力執政。如果我們成功,中美“擦肩而過”可提前到來。

那麼,應該怎麼應對呢?這個問題我們的相關部門早已想的很清楚。在此,僅談談我的一些看法:先禮後兵、以退為進、兩手準備、儲備政策。

一方面,提議美國進行正式磋商。特朗普簽署備忘錄後,萊特希澤要15內提交對華產品加徵關稅的初步清單,此後美國國內還有磋商討論,才能做出最終結論。因此,至少有1-2月的時間窗口。我們可提議成立中美特別緊急磋商機制,首選要求特朗普暫停或延長關稅清單發佈日期,為雙邊談判贏得更多時間。可在能源等領域加大對美進口,做一定的讓步。同時,要求中國放寬對華高科技出口管制。爭取利用磋商、談判,將中美經貿關係穩定在正常的軌道上。

另一方面,做好儲備,迎接鬥爭。一旦美國仍不收手,形勢非我努力能控制。貿易戰不期而至,將不懼迎戰。媒體盛傳的大豆、波音是政策主要選項,但也有弊端。在大豆問題上,美國將會聯合巴西、阿根廷協調立場。一旦中國對美國大豆反制,巴西、阿根廷等主要大豆生產國或對我商品提價,讓我忌憚對美反制牌的後果。在波音問題上,美國吃定我們的919飛機主要零部件還需要從波音進口。反制力度會有限。因此,我們有關部門還需要精力下潛,從多邊、地區合作入手縱橫捭闔,從美國的產品、行業、地區、選區政治等多角度找“料”,爭取打蛇打七寸。既然無路可退,就勇往直前!

我們能夠塑造中美經貿關係,維護大體穩定不出問題,贏得更多時間發展是上策;能夠以戰止戰,維護好我們經濟利益、40年改革開放的成果不被竊取是中策;過度強硬、過分讓步,進退失據都是下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